学习成绩较好的孩子爱打卡?这是为什么呢?

近日,电子科技大学的一份研究显示,学生校园生活的规律性和成绩显著相关。该项研究首次揭示出校园生活的规律性和学生的成绩的显著关联。

他们通过什么研究的?打卡!!

研究发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整体上更有可能去食堂吃早饭。尤其在温度偏低的日子里,成绩好的学生有更大可能坚持去食堂吃早饭。

是不是成绩不好的大多赖床?很有可能!因为他们会因为各种原因不坚持。

坚持和学习成绩之间有什么关系?坚持的品质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什么样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成绩好的学生更有可能坚持去吃早餐

研究样本涉及近2万名大学生,全部是电子科技大学2009-2012级的本科生,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周涛搜集了他们从2009年到2015年,从刚进校到大三结束的三千万条校园卡刷卡记录。

在电子科技大学,进出图书馆、进出宿舍、食堂吃饭、洗澡、洗衣服等在校园内高频发生的行为,都必须通过校园卡来完成,可以保证数据的海量性和准确性。

近三千万条刷卡记录,来自两种类别的行为数据,一类是刻画学生勤奋程度的(进出图书馆和打水),另一类是刻画学生生活规律性的(洗澡和吃饭)。

勤奋程度、规律性与学习成绩有显著的相关性

行为数据如何进行量化?他们采用图书馆门禁的打卡次数和教学楼开水间打水的次数来量化学生勤奋程度,次数越多,表明学生的勤奋程度越高。

研究显示,学生的勤奋程度、规律性与成绩之间是有显著的相关性的。

成绩好的学生,坚持能力往往更强

更有趣的是,团队研究成果发现,成绩比较好的学生,整体上更有可能去食堂吃早饭。尤其在温度偏低的日期,成绩好的学生有更大可能坚持去食堂吃早饭。

怎么理解数据显示的结果呢?“成绩好的学生一般会克服困难,在寒冷的早上坚持去吃早饭,保持生活的规律性。受外界天气因素(如气温)影响小的学生,规律性越高,学习成绩越好。”研究团队的一位老师说。

此外,在洗澡和吃饭两种行为上,越是坚持得比较好的学生,成绩下降的可能性比其他同学要低,不容易出现成绩的大幅下降。

因此可以说,成绩好的学生,往往能坚持。也可以说,对事情懂得坚持的学生,学习成绩可能更好。

这些事情值得孩子坚持,不妨让孩子试一试

有很多家长苦恼:想让孩子从小学一门乐器,孩子去了没几天就失了兴趣;想让孩子坚持每天背一首唐诗宋词,记到最后连家长都懒得督促了……

怎么办?

要培养孩子坚持一件事的习惯!

不论是音乐、美术,还是古诗、书法,亦或是其他兴趣,入门都不难,难在坚持。而孩子阶段是最容易放弃的阶段,孩子三分热度过后,兴趣点转移,家长是随着他转移,还是让他继续坚持?

“让孩子自己选吧!”

“我相信孩子需要找到合适的天赋就能成功!”

很多家长估计都是这么想,其实这没准就浪费了孩子的天赋。让孩子再坚持一会儿,再坚持一段时间,天赋没准就养成了!

天赋是什么?大多数人都是均衡的。他们的特长都是后天培养的。特长,另一个含义就是花费了特别长的时间和精力的技能。

所以从小处来培养孩子的坚持。比如写日记、阅读、午休、准时吃饭、运动等。

坚持记日记

写日记是一个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除了可以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以外,也可以让人保持清醒、活得明白。

坚持记日记并不是每天硬性要求孩子必须得记。只要坚持有事时记事、有情绪时抒发感情就可以。记录自己的一天的学习心得和成长,以后再去看,也是非常美好的一种体验。

坚持午休

午休是一件可大可小的事。但坚持午休是一件对学习和生活都很好的小事。

常言道“中午不睡,下午受罪”,在高密度的课程中,中午适当趴在桌上休息一下,下午上课孩子的精力也可以更加集中。

坚持阅读

“You are what you read."这句话非常有哲理。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多读些“闲”书来给自己充充电,了解世界都发生着什么事、了解各行各业的知识、了解和兴趣爱好有关的东西。

坚持读书并养成习惯,受益不仅仅是在年轻时期。

坚持运动

一周至少一次体育锻炼。至少开展一项体育运动,并努力把它坚持下去。

体育锻炼可以让孩子的精力更加充沛,思维更加活跃。

坚持有什么好处?

一位网友说,我开始坚信,千百个细微的习惯所叠加起来的,就是自己从来没有预料到的成长。

看看那些音乐家,舞蹈家,歌唱家,……,有几个是半途出家的?他们都是从小就发展这些兴趣,然后坚持到最后。

看看那些科学家,如果不是他们从小就坚持好好学习,能有机会一直学到博士么?

当然了,也有些人,“坚持”拖沓做事,“坚持”等明天再说,这样“坚持”下去,也是有结果的,就是成为“懒惰”专家。

你都有哪些坚持?

参考资料:

中国教育报《成绩好的学生竟然有这个特点……这些故事告诉你,坚持去做一件事有多美……

龙门书局 龙门书局小程序,找到身边的龙门书店,还能买书呢

小程序

往期回顾

1~9年级学生心理特征及沟通方式指南

语文老师传授的10个写作技巧,为孩子收藏

16个语文背诵技巧在此,再也不用担心孩子记不住东西了!

教子36计,父母必知的教育法则!

这样让孩子用手机的家长,值得点赞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