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孩子撒泼耍赖、大哭大闹,怎么快速一招制服,不留心理伤害?

孩子1岁以后貌似越来越不好管,动辄发脾气,大哭大闹:

想要吃冰激凌不同意时,大哭!

看上一个玩具不给买时,大哭!

游乐场不想回家时,大哭!

关动画片时,大哭!

似乎每天都要上演一场要“哭塌长城”“感天动地”的大戏,分分钟就炸了,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可能还会伴随满地打滚,大声喊叫等戏码,常常弄得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手足无措,甚至有一些狼狈。

朋友上周带孩子去游乐场玩,天黑到了回家的时间,她叫了好几次,孩子都不肯回,她最后不得不抓过来强硬穿衣服,但是孩子拼命抵抗,最后躺在地上大哭大闹不起来,这一番闹腾,引来了周围刷刷的目光,朋友顿觉脸上火辣,恨不得立即逃离现场。

当妈妈,似乎每个人都经历过这样的时刻,面对那只乱发脾气的小怪兽,感觉打骂不管用,说服教育也不管用,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今天这篇文章,就是要和妈妈聊聊:

1.孩子撒泼耍赖,大发脾气时,他究竟在想什么?

2.面对“炸”了的小怪兽,什么办法最好用?还不留心理伤害?

3.哪些方法是父母绝对不能用的?

↓↓↓

当孩子撒泼耍赖时

他究竟在想什么?

我们常常被那个蛮不讲理,撒泼耍赖的小家伙气到眩晕,但如果你明白了孩子动不动就“炸锅”的背后原因,也许,你的气就消了一半。

其实孩子之所以那么容易发脾气是因为:

01

孩子爱发脾气,因为他的大脑还没“长好”

香港儿童情绪行为治疗师叶伟麟从脑部结构上解释了孩子说炸就炸的原因——原来这一切都因为孩子的大脑都还没“长好”!

如果把人的大脑看成一个楼房,上层的大脑住着理性,控制着一些高级分析思维功能,比如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如何控制情绪,这都是上层大脑的功能。

而下层大脑特别原始,住着一个小不点,叫杏仁核,作用是快速处理和表达情绪。

上下层的大脑的关系就是,下层的杏仁核负责情绪冲动,上层的理性则负责管理这种冲动,让它该发动的时候发,不该发的时候就制止住这股冲动。

比较难搞的是,下层大脑的杏仁核在孩子出生时就非常发达,所以基本上孩子一出生就会表达各种情绪,而负责理性的上层大脑,要等到人二十几岁的时候才能够完全成熟。

问题来了,对于孩子来说,下层的杏仁核一冲动起来,上层的理性大脑拉不住,不知道怎么管理这杏仁核表达出来的情绪,所以孩子就很容易闹情绪,发脾气。

02

3岁以下孩子的眼里,宇宙是以他为中心的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注明的“三山”实验。

实验材料是一个包括三座高低、大小和颜色不同的假山模型,实验首先要求儿童从模型的四个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然后要求儿童面对模型而坐,并且放一个玩具娃娃在山的另一边,要求儿童从四张图片中指出哪一张是玩具娃娃看到的‘山’。结果发现幼童无法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只能从自己的角度来描述“三山”的形状。皮亚杰以此来证明儿童的“自我中心”的特点。

皮亚杰认为:在心理发展的初期,自我和外部世界还没有明确分化开来。婴幼儿把每一件事情都与自己的身体关联起来,好像自己就是宇宙的中心一样

也就是说,婴幼儿只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感情去判断和理解事物、情境、同人的关系等,而完全不能采取别人的观点,不去注意别人的意图,不会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同样不能按事物本身的规律和特点去看问题。

简单来说,在3岁以前,所有孩子都认为“我就是世界的中心”,世界是围着我转的,一旦不顺他的意思,他就易燃易爆炸。

面对“炸”了的小怪兽

什么办法最好用?还不留心理伤害?

如果看了前面,你就能得出一个结论:和3岁前的孩子讲道理,讲同理心,基本是没用的,因为他听不懂的。

所以,面对3岁以下的下小孩和3岁以上的大一点的“小孩”,采取的办法还是不太一样——

01

3岁以下最好用的2个办法

1.转移注意力:小宝宝来说,“转移注意力”就像是按钮,哪里不服管哪里,屡试不爽。

科学原理是:小孩的有意注意时间很短,当被其他事物吸引,就会很快忘记现在发脾气、不爽、哭闹等不良行为,破涕为笑了。

比如:孩子正在因为不能看动画片而哭闹的时候,你可以试试:“我们现在去公园里吹泡泡吧,吹好大好大的泡泡好不好?”

大部分宝宝都很容易“上当”,不过这件事的秘诀是:你转移注意力的事情要对孩子有充分的吸引力。

2.迅速说出孩子的感受,允许孩子哭一会

比如孩子有个东西找不到了,他可能会一直在大吼大叫,依依不饶。这时候家长不妨先找个安静的地方,跟他说“我知道XX找不到了,你很伤心。妈妈知道那个东西你太喜欢了,如果真的丢了会很失望,一定是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持续一会儿,也许他会大哭起来,但那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不妨让他完整地释放,直到安静下来,然后再慢慢说东西找不到了之后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行动。

这个过程让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情绪被理解以后,再哭一会,释放完了,孩子就心气顺了,接下来就好办了。

02

3岁以上的孩子,用6个步骤处理高效又管用

1.不要骂,很多家长一着急就开骂:你要再哭我抽死你!这种方式太过粗鲁,一直相信一句话,父母的发怒都是因为无能为力,人一般都是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最容易发怒。

你一骂,你就输了。输了自己也输了孩子。

2.不能打,有些家长一着急就上脚踢了,这是很不好的行为示范。这只能让孩子对你更加惧怕,却学不会怎么正确处理事情,而且他以后可能他也会踢别人,形成“暴力”的恶性循环。

3.不要着急说教:在孩子情绪特别激动的时候,是没有能力来接受别人的道理的。

4.陪着他哭:孩子的情绪需要释放,你要给他释放的时间,但是他哭的时候,你不要走开,如果你走开了,会让他感觉你在惩罚他,就在身边陪着他。

5.如果觉得哭声越来越小了,你可以尝试抱抱他,他可能会把你推开,推开的话,你再等一会,最后情绪差不多了,你抱着他说:“妈妈知道了”。

6.沟通,其实也不一定在孩子哭完以后立即复盘,可以找个时机告诉孩子你不允许他那样做的原因,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妈妈要“温和而坚定”,不要轻易妥协,比如危险的东西绝对不能碰。

如果是可以商量的事情,可以和孩子商量下次更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关于买玩具这件事情,可以商定,下次去超市,可以选1-2样孩子自己喜欢的玩具。

处理孩子的愤怒,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当然是打骂,但是这两种方法带给孩子的心理影响也最深,做父母,就是一个不停成长的过程,上面这些方法,也许不能每次都能做到,但是如果能大多数时候做到,那么你就离好父母越来越近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