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甘肃人在一起聊天,彼此问起对饭食的嗜好,多半会自称“面食派”。不少甘肃人外出,若是三天吃不上面食,就觉得不舒服;若是外出十天半月,回到家里的第一餐必定是面食,而且会连吃几碗,不尽兴不肯罢休。甘肃人,以面食为主,品种丰富多彩。今天小编就带大家看看吧!兰州牛肉面

兰州人的一天,是从一碗面开始的。

这是整个兰州城醒来的方式,也是兰州人延续下来的仪式。这种仪式的传承,来源于对牛肉面的情怀。

兰州这座黄河穿成而过的城市,与一条河相厮相守,和一碗面相爱相生。因为牛肉面的存在,兰州这两个字在外地人的脑海中更加的鲜活具象;也是因为这碗面,全世界的兰州人对于遥远故乡的记忆将永远清晰。

​兰州臊子面

臊子面是兰州市著名的传统面食。据说是由唐朝的“长寿面”演化而来,成为老人寿辰、小孩生日及其他节日的待客佳品,含“福寿延年”之意。因臊子鲜香,汤味酸辣,面条细长,筋韧爽口,成为养丰富、老幼皆宜的美味佳肴。

临夏河沿面片

河沿面片(羊肉面片)久负盛名,主要得益于其独特的风味,这种“面片子”柔滑劲道,汤油而不肥,肥而不腻,味道醇厚,原汁原味,却又鲜美无比。河沿面片一般要配手抓一起吃,手抓肉质鲜嫩,肥而不腻,越吃越馋。

白银大肉面

白银的大肉面之所以独特,一是因为它的面条是借鉴了兰州牛肉拉面的作法,面是像牛肉面一样加入蓬灰由拉面师傅双手拉出来的。二是白银鸡汤大肉面中所放的是猪肉臊子。三是因为白银大肉面的汤汁,标准作法是用整只鸡进行炖煮熬制,再配上一定比例的猪骨汤配置出来的,不像是其他地方的大肉面那样是完全由猪肉或猪骨熬制的。四是白银的大肉面中所放了葱花和香菜末,再加上红油辣子。

天水浆水面

天水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以面食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天水地方美食的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说起天水面食不得不提浆水面,在天水,无论是星级酒店还是寻常百姓家,浆水面都是广受欢迎的。许多远在他乡的天水人最思念的就是那碗清凉可口的浆水面。

平凉烩麻食

烩麻食是甘肃平凉人喜爱的面食之一,麻食呈枣核形状,中间是空心的,制作好后,主辅料相融。麻食先用大拇指把面搓卷成核形中间空心的面卷,再和炒菜一块烩制而成。它的主辅料相融,筋韧爽滑,乡土气息浓郁。制作麻食十分简便,对配料没有严 格要求,可精可粗,可荤可素,普通家庭常以此调剂饮食花样。

武威三套车

“三套车”由冰糖红枣茯茶、卤肉、凉州行面组成,是武威最有名的美食,也在西北闻名遐迩。一杯滚烫的茯茶,酸甜开胃,消渴解乏。尤其在哈气成霜的寒冬,有着强大的招徕性和亲和力。再来满满的一碗面条,浇上稠稠的卤汁,这卤汁是勾了芡的,厚实明亮。再配上一盘卤肉,棒极了!

张掖小饭

小饭可是张掖最有名的美食早餐了,小饭因其面块小、肉块小、豆腐小、菜丁小,以小料做成小饭故名。“小饭”里的汤,是用鸡汤或牛骨汤熬就的,里面配以黄牛肉片、粉条(当地产的粉条,看相特别好,表面晶莹,口感好,润滑又有嚼头)、豆腐片,热乎乎地往“饭”上一浇,浓浓的胡椒香味,色香诱人,冬天早上来一碗热乎乎的牛肉小饭,真是满福!

张掖炒炮

“炒炮”是张掖市一种地方特色面食,也叫“炒炮仗子”。“炒炮”只是取其形——把面搓成筷子粗的圆面条,然后揪寸段于开水中煮熟捞出,与蔬菜相拌炒熟外加卤肉即可食。因寸段面条形似鞭炮,故名“炮杖子”,和蔬菜、卤肉炒后食用,就是“炒炮”了。

庆阳饸饹面

庆阳的饸[hé]饹[le]面,又叫床子面,俗称喝汤,是陇东地区民间大部分人家过红、白喜事用来招待客人的一种面食。制作者用饸饹床子(做饸饹面的工具,有漏底)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饹床子里,挑选村里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等到面煮熟后有村里做饭好的妇女捞出来,用清水过滤后,浇上提前做好的汤,就可以食用了。

敦煌驴肉黄面

驴肉黄面是敦煌的一道名吃,号称中华一绝,黄面细如龙须,长如金线,柔韧耐拉,调汤或加菜食用,香味溢口。制作黄面的工艺极其讲究,操作也非常不易。一块淡黄色的面团,时而抻拉成长条状,时而转拧成麻花状,像变戏法一样,将一团足有七、八斤重的面团拉成一把细粉丝样的面条。下锅煮熟的黄面丝色黄晶亮,可乘热拌菜食之。吃起来开胃去腻,清热解烦,令您食欲大增。

来源:你好甘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