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陝西紫陽各支系文氏字輩

一、紫陽毛壩高灘雙河回水等地區文氏

上述地區文氏,系四川大竹文家壩入川始祖月祿公之後裔遷陝。

字輩:

大明燦吉利,

金波買號皇。

廣德增天佑,

聲名冠列邦。

月崇正萬顯,

宗守有應元。

乾世熙升運,

學義可傳芳。

謨猷長繼遠,

輝美永發祥。

嘉言承孔孟,

遺訓紹綱常。

忠厚培先業,

詩書煥國光。

興朝隆建樹,

治道本賢良。

歷代鴻才裕,

錦繡啓榮昌。

耕讀存千載,

富貴福祿雙。

來源:文謨泉、QQ2161760565

二、紫陽高橋龍潭壩文氏

本支始遷祖36世忠濱公,系湖南冷水江三尖峯六義堂子孫,與四川開縣、重慶靜觀等同宗譜。

字輩:

至德自尊崇,

思承奉聖庭。

一必存忠孝,

節義正紀倫。

燕翼詒謀厚,

成功錫慶頻。

真誠能續序,

雍睦本仁親。

詩書敦世業。

禮樂裕家聲。

大振冠裳澤,

元勳百代興。

來源:湖南隆回文詒彪、QQ2806953044

三、紫陽蒿坪文氏

陝西紫陽文氏屬於雁門文江右支系:得姓祖周文王,其後氏子孫中有以他的溢號爲姓,這就是文姓的來歷。

本支堂號爲《雁門堂》,本支尊春秋越國大夫文種爲一世祖,文種湖北江陵人現湖北武漢人,春秋時爲越王勾踐的謀臣,後被勾踐賜劍自刎。

蜀郡太守文翁爲十五世祖,文翁安徽舒城人現安徽舒城縣人,西漢時爲蜀郡太守,在蜀郡執政期間興修水利,制辦教育,在蜀郡留下了文翁化蜀的美名。

後唐輕騎都衛指揮駛文時,字春元,爲江右文一世祖,文時四川廬江人現溫江人,後唐莊宗年授與武功帳輕騎都衛指揮駛鎮守江西期間路過江西廬陵見此山清水秀便在此定居下來,文時爲江右文氏的開基始祖。

南宋右丞相信國公文天祥爲江右文十三世祖,文天祥江西廬陵人現江西吉安富田人,天祥公,字宋瑞,號文山,南宋信國公右丞相南宋最後一位狀元,他的一身充滿了堪坷從狀元及第到官海沉浮再到起兵勤王再到兵敗被俘最後到英勇救義,他不緊是位愛國英雄還是一位成就很高的詩人,其中有一句名垂千古的絕句《人身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末因元人南下侵宋,天祥公變賣家產起兵抗元,導致文氏族人成爲元人屠殺的對象,爲了避免滿門抄斬,誅滅九族,身在江西吉安的文氏族人就四散逃亡,其中天祥公的堂侄光霖公就攜帶全家十幾口從江西廬陵遷至廣西全州小寨暫居,後又定居下來,光霖公就是紫陽文氏的一世祖。

廣西光霖公五世孫至貴公爲五世祖,從廣西全州小寨遷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

湖南光霖公十五世孫永昆公爲十五氏祖,因明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農民揭竿而起,其中張獻忠爲人殘暴,殺人如麻,屠殺四川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口,導致四川屍橫變野,千里無人煙,後清軍問鼎中原,統一華夏,康熙皇帝聽聞四川地廣人希,就頒佈詔令從人口密集的地方來填四川,這就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一次人口大遷徙――湖廣填四川,十五世祖永昆公迫於政策壓力帶着全家老小和同族兄弟從湖南省永州市東安縣遷四川遂寧市射洪鄉定居。

四川光霖公十七孫福通公爲十七祖,後遷至陝西紫陽,爲紫陽的開基祖,墓地在紫陽縣蒿坪鎮沔浴河魏家山文家老院子,現子孫分佈在安康市石泉縣,紫陽縣城關鎮,紫陽縣雙安鎮四合村,紫陽縣蒿坪鎮沔浴河,上茨壩馬家扁子,洞溝等地,經2001年在,文志遠,文遠平,文成遠,文恩勤,文恩惠,文彬等人花兩年時間五修族譜統計下現有人丁一千餘人,150來戶。

現紫陽文氏有五輩人同在,最大的輩份爲遠字輩,最小的爲德字輩,截止現在已傳至二十五世。

字輩:

福履習之遠,

恩承祖德常,

家聲忠義顯,

世代爲賢良。

以上就是紫陽蒿坪文氏的來歷和遷徙途徑。

來源:文承虎

四、紫陽雙橋文子儀支系

屬四川省達州市宣漢縣文氏,從江西吉安入川始祖文齋穆。

字輩:

大火運玉. 而木有山.

之後新列了20輩:

心懷洪世德.

道學澤延長,

蔚起廷修勝.

書香慶永昌。

如有差誤或補充,請在本文章後留言或聯繫本站。

特別鳴謝文謨泉宗兄對文章資料有重大貢獻。

紫陽縣位於陝西省南部,隸屬陝西省安康市,轄17個鎮、22個社區。

明代縣下設裏,裏下設甲。全縣計有5裏:鎮江裏、任河裏、清水裏、靖寧裏、東明裏。

清代,本縣設城廂和4鄉,鄉下設鋪或牌。東鄉轄洞河、廟溝、目連橋、圍圈、古家村、八道河(上下牌)、汝河、雙河塘、六道河、中南等10鋪;南鄉轄外權河、內權河、西權河鐵佛寺、竹黃溪亂石灘、魚溪河、繞溪河、盤廂河(上下牌)、毛壩關、朱溪河、麻柳壩等10鋪;西鄉轄大南(上下牌)、雞公灘(上下牌)、小石河、王家灣(上下牌)、尚家壩(上下牌)、東七元河、西七元河等7鋪;北鄉轄中北(上下牌)、蒿坪河、林鬧河、五郎坪、馬營鋪漢王城、大北(上下牌)等6鋪;總計34鋪,16牌。

清末將全縣劃爲5個行政區域。除東、南、西、北4鄉各爲一區外,又從東、西、北3鄉中分出中南(前山)、大南(下牌)、中北、雞公灘(下牌)等鋪的5牌設立中區。

中華文氏宗親網按注:安康市文姓較多,如漢康漢陰縣文氏,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有道意、道棚、道修、道桅、道櫪等由湖南湘鄉耙石河龍潭灣徙居陝西興安府漢陰廳蒲溪鋪芹菜溝陰(今蒲溪鎮一帶),系龍潭文氏伯琦公之苗裔,詳細見《陝湘兩地文氏在湘鄉團聚聯誼》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