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德祐元年以來,文天祥親身參與了抗元的活動,歷經艱險磨難,詩風有所變化,題材多融入時代的內容,抒情寫懷沉鬱悲壯,慷慨激昂,接近杜甫詩歌的風格。文天祥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爲前後兩期,前期多爲酬應唱和之作,風格上受江西詩派影響較深,注重錘字煉句和典故運用。

原標題:文氏文化 | 文天祥的詩歌創作後期,沉鬱悲壯,慷慨激昂

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一字宋瑞,號文山,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南宋後期文學家。文天祥寶祐四年(1256)中進士第一名。歷官承事郎、祕書監,知瑞州、贛州等。德祐元年(1275),元兵東下,直逼臨安,他在江西組織武裝“勤王”。入臨安後,任浙西江東制置使,兼江西安撫大使,知平江府事,遷端明殿學士。

次年,授右丞相兼樞密使,都督諸路軍馬,出使元營談判,被強行扣留。後出逃脫險,重新募集義兵,和元軍轉戰於福建、江西、廣東等地,收復州縣多處。景炎三年(1278),兵敗被俘,次年被押往大都。囚禁四年,始終不屈,最後被殺。

文天祥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爲前後兩期,前期多爲酬應唱和之作,風格上受江西詩派影響較深,注重錘字煉句和典故運用。德祐元年以來,文天祥親身參與了抗元的活動,歷經艱險磨難,詩風有所變化,題材多融入時代的內容,抒情寫懷沉鬱悲壯,慷慨激昂,接近杜甫詩歌的風格。

反映民族危亡和詩人的憂患意識,爲文天祥後期詩歌的一個重要內容。如“山河千里在,煙火一家無”(《常州》),“遺民死欲盡,莽然狐兔叢”(《彭城行》),“煙橫古道人行少,月墮荒村鬼哭哀”(《越王臺》),真實地記述了戰火的劫難,也表達了詩人目睹民族深重苦難而憂憤交集的心情。

當然,作者這一創作傾向從根本上說是出於他強烈而執著的民族意識,特別是南宋王朝垂亡的局勢,更時常激發起文氏眷戀宋室、不忘舊日山河的情思,這在他詩中也有充分的流露。如《和中齋韻》:“俯眉北去明妃淚,啼血南飛望帝魂。”

《登樓》:“獨自登樓時拄頰,山川在眼淚浪浪。”《蒼然亭》:“故園水月應無恙,江上新松幾許長?”字字句句都凝集着詩人真切的感受,不難看出他一片深摯的情懷。文天祥的詩中還有不少篇章表露了個人威武不屈、大義凜然的氣質。如他的《正氣歌》作於囚禁大都之際,詩通過對歷史上志士仁人浩然正氣的讚頌,體現自己堅貞剛毅的節操。

再如《過零丁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則是千古傳誦的名句,其以慷慨激亢的語氣,表明捨身取義的人生態度。這些詩篇即使在今天看來,仍然因其情感的真切和高貴的人格而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著有《文山先生全集》二十卷。

作者:淺汐生活

編輯:文四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