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牙公开明朝信件,专家:拯救明朝的最后机会,被崇祯葬送了

随着明清战争越加趋于白热化,东亚历史格局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面对关外的八旗兵,明军可谓是一击即溃,其战果简直是惨不忍睹,为了能够有效遏制住八旗兵的进攻,明朝各级官员可谓是绞尽了脑汁。但由于明朝的军队腐败,以及财政上的困难,致使从内部解决八旗兵,已经变得不太可能,于是一些官员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希望从西洋人身上找到办法。

作为明朝大学士、内阁次辅的徐光启,不仅精通孔孟之学,同时对西洋学说也颇具研究,为了更好的了解西方文化,徐光启还专门拜入了天主教。由于对西洋文化的了解,徐光启最终萌发出招募西洋兵,用以抵抗满洲八旗的作战计划,于是在天启元年,徐光启赶忙禀奏皇帝:西洋大铳可制奴,岂招香山葡夷,以资战守。当时,澳门已经居住了许多葡萄牙人,徐光启的想法是,通过招募这些葡萄牙人,并用西洋火炮等武器,为明朝抵御满洲八旗。最终于同年五月,徐光启带领着葡国铳师24人,以及26门红夷大炮,一路去往北京城。让这些人以及武器装备,填补明军力量上的欠缺,并教会明军学习西洋武器。但这一举动,遭受到明朝保守势力的反对,他们认为这些西洋人不足为信,并以水土不服为由,将其驱离出北京。

虽然这些葡萄牙人离开了,但他们的火炮以及训练出的炮手,在将来的宁远之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曾经的不败神话满洲八旗损失惨重。有了这一战果之后,徐光启的底气就更足了,他连忙向皇帝上奏,希望继续为明朝引进葡萄牙教员以及西洋武器。

最终,明朝天启皇帝于1628年,向驻扎在澳门的葡萄牙人下达诏书,其大概内容是:澳门等地皆是皇帝的领土,你们住在这里,理应在情急之下接受调遣,以此感谢皇帝隆恩。而对于明朝皇帝的诏书,这些葡萄牙人也十分识趣,纷纷表示任听差遣。在崇祯二年,一支32人的葡萄牙教练团,携带者多门西洋枪炮去往北京,也就是在同一年,皇太极率军攻下张家口,一路杀到了北京城下,并对附近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皇太极回满洲之前,特地在北京周围的遵化、滦州等四座城池部署重兵,以便下次一举攻下北京城。但当这些葡萄牙人到达北京后,局势瞬间出现逆转,在明军的带领下,葡萄牙人用西洋枪炮,将满清八旗打的溃不成军,四座城池纷纷被争夺回来,此役,充分的证明了这批葡萄牙铳师的价值。

战争结束后,崇祯皇帝专门嘉奖了这些葡萄牙人,并将其安置在几处大宅院中,不仅王公贵族纷纷拜访,连皇帝都纷纷遣人前去探望。徐光启看到洋人军队大展神威,便紧忙上奏皇帝,充分借鉴西洋军制以及武器,组建15支精锐的西式火器营,由葡萄牙人充担指挥,只要这几支军队训练有成,那么满洲八旗就不足为虑。

得到皇帝首肯之后,徐启光开始紧急组建西式火器营,并令门生孙元化与葡萄牙人一起训练士兵。最终这支军队不仅发挥了重要作用,连那些葡萄牙人也如同亡命徒一般,在战场上打败满洲兵。根据明朝官员统计,在朝鲜宣川一代,西洋火器兵对抗后金部队,并一举歼灭700多名金兵。所以说,孙元化这支部队训练的还是很成功的,但奈何一场"吴桥兵变",使得事态发生了改变。

在这场兵变中,12名葡萄牙枪炮手被杀,15人被叛军打成重伤,叛军首领孔有德等人,携10万两白银、300门先进火炮以及数千士兵,全部投靠了皇太极。徐光启苦心经营的西式军事改革受到重创,其成果被后金轻松获得,后金利用这些得之不易的先进火器,多次重创了明朝部队。

随后,心怀不甘的徐光启再次说服崇祯皇帝,在澳门召集200多名葡萄牙雇佣军,使其直接参与对后金的战争,而对于这一计划,中国史料鲜有记载,最终在葡萄牙里斯本阿儒达图书馆中,发现了两份明朝时期,徐光启转译的信件,在信中,徐光启高度赞扬葡萄牙士兵,在与后金的战争中发挥的作用,并表示会积极促成此事成功进行:……知道随着他们的到来,这里的战争也将会快结束,如果此事成功,……将会对天主教在华传播带来积极影响。

最终葡萄牙同意了明朝的请求,并派出320多人的葡萄牙士兵,携带着大量的先进武器准备北上,但当达到南昌之后,明朝崇祯皇帝便开始后悔了,在明朝保守派官员卢兆龙的挑拨下,崇祯帝下令原地遣散葡萄牙火器兵。

卢兆龙说道:堂堂天朝,精通火器者……亦自有人,何须外招远夷?……使之窥我虚实,数我情形,更笑我天朝无人也?在卢兆龙看来,招募葡萄牙雇佣兵,是利小于弊的事情。并且还丢我天朝上国的面子,最终,崇祯皇帝将就这些火器兵都给遣散了。而对于这一历史,复旦大学教授说道:这或许是明朝避免灭亡的最后机会,但却被崇祯葬送了。

葡萄牙发现明朝信件,专家:崇祯葬送了明朝避免灭亡的最后机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