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國基建投資有多熱?工程機械龍頭股年迄今漲幅居全球前列)

“春江水暖鴨先知”,中國經濟回暖勢頭或許從中國工程機械龍頭三一重工的股價也可見一斑。

三一重工去年淨利錄得兩倍增長,年迄今股價已漲逾50%,在全球主要工程機械公司位列第三,上週股價一度觸及近七年最高水平,隨着估值明顯修復,分析師認爲短期基建、銷售等數據仍有望催化行情,但中長期股價將視後續盈利兌現而動。

更多關鍵數據如下:

2018年淨利潤增長將近兩倍,超出預期。分析師對未來的業績預期趨於穩定,彭博彙總預測顯示,2019-2021年的淨利潤增長預計將在13%-36%之間

彭博彙總數據顯示,未來12個月綜合目標價爲14.04元,潛在上行空間約8.2%,過去三個月分析師們對其目標價上調了約25%

三一重工未來12個月的混合遠期市盈率在13倍左右, 大體與全球逾20家同業的均值水平12倍相當,但仍低於國內同業中聯重科和徐工集團的14和15倍

“年初到現在是一個修復,現在估值進入一個合理的區間,後續需要看業績來做進一步驗證。”耀才證券分析師黃澤航在電話採訪中表示。


黃澤航指出,過去一段時間公司股價上漲主要是盈利提升超預期的帶動,背後和基建和房地產回暖、機械更換週期和環保倒推、及三一市佔率提升等也有關;這一板塊需要業績推動,每個月的銷量數據是最直接的觀察數字,還有固定資產投資、基建等,“今年甚至有預期基建增速要回到10%,那如果這個(實現)的話,短期對板塊會形成進一步的催化,但是催化之後還是要落到盈利的兌現上面。”

從三一收入佔比最大的挖掘機行業來看,行業數據顯示3月總銷量在高基數基礎上進一步同比增長15.7%,達到44278臺,創下紀錄新高。


需求向好

中國工程機械行業此前曾經歷長達五年的調整期,直至2016年下半年開始,隨着國家基建投入的加大以及設備更新換代需求和環保升級等利好的支撐下,行業方進入復甦期。中國工程機械工業協會稱2018年行業繁榮度恢復到歷史高點,主要企業營業收入增長超過10%。

而中國的城鎮化進程尚未完成,隨着粵港澳大灣區等城市羣建設項目的逐步推進,政府加大城市軌道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和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短板,以及“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亞歐大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帶來強勁的出口需求,樂觀派依然看好三一重工繼續受益。

國盛證券分析師季國峯等人在8日的一份研報中指出,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現在已進入一輪更理性的復甦週期。三一重工作爲行業龍頭,業績復甦具有可持續性,“從全球視野以及生命週期角度來看,三一仍處於成長階段,未來有望成爲全球名列前茅的工程機械巨頭。”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羅磊也在4月2日的報告中稱,預計中國的建築機械企業未來兩年將能在海外搶佔更多的市場份額,得益於產品質量的提升和銷售網絡的擴張,“三一重工將是最重要的受益者,其海外收入的年複合增速在2019-2020年有望達到30%。”

穿越週期

不過,也有分析師提醒稱,不應期待類似2009年及2012年那種強刺激再現。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策略分析師高挺在2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這一輪刺激相對會有一定的控制,不會做的那麼強,因爲過去兩次有些過度刺激。”他認爲,相比2011年末到2013年初基建從0到超20%的增幅,“這一次從0到10%,幅度上會差一些。”中國2018年基建投資增速爲3.8%。

還有分析師站在更長線的角度分析認爲,隨着中國基建投資長期逐步降溫,機械需求最終仍會下降,因此在長期來看不看好三一重工,MorningStar分析師Ken Foong在電子郵件中表示。他給三一重工的評級是賣出,目標價只有7元人民幣。但在短期來看,Foong仍然預計工程機械需求會保持強勁。


對於長週期擔憂,東吳證券認爲,作爲行業龍頭,三一重工將受益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公司在產品線和客戶分佈、以及全球市場的佈局決定了其“其穿越週期的能力較高,能夠擺脫國內宏觀週期波動,”分析師周爾雙在研報中稱。

“在強者恆強的時代,龍頭享受溢價,龍頭仍爲最優選擇,”周爾雙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