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4期文化產業評論精選

welcome

今晚,《演員請就位》迎來大結局,在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的一次次試煉中,演員們不斷突破自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蛻變。演員行業經歷了四十年的大起大落之後,終於再次迴歸打磨實力的初心之上。

作者|龐李潔

編輯|於華東

正文共計4199字|預計閱讀時間11分鐘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成長、蛻變、瘋狂、初心,世事輪迴,大抵如此。

一個身患絕症的病人在做開顱手術之前,回到了第一次理髮的地方;

一個執着於守護的嫌犯在真相大白之前,回到了警察面前;

一個掙扎於自我與親情的弟弟在悖於天倫之前,回到了哥哥身邊;

一個向現實低頭的女孩在走完一生之前,回到了愛人被塵封的房間……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在陳凱歌、李少紅、趙薇、郭敬明四位導演的定製影片中,最終進組成功的幾位演員,都在詮釋尋找和回望。

經過《演員請就位》一次次的試煉,演員們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成長、蛻變:“寶藏”牛駿峯、多面的明道、不只會演喜劇的金靖、自然感超強的周奇、什麼都能駕馭的張哲瀚、喜感與實力兼具的王森……

行業在瘋狂的發展浪潮之後,演員終於有機會能夠沉下心、在導演的親自指導下,修正自己在表演上的偏差,重塑自己對演員的理解,越來越多有實力的演員被更多人看到。

演員行業經歷了將近40年的大起大落,終於走上了迴歸初心與純粹的正軌之上。

演員行業曾經百花齊放過。

1980年,改革開放之風席捲中華大地,影視行業也得到了新浪潮的滋養。

隨着電影第五代導演相繼走向創作市場,張藝謀的《紅高粱》《一個都不能少》,陳凱歌的《黃土地》《霸王別姬》,田壯壯的《獵場札撒》《藍風箏》等作品,帶着敏銳的洞察和強烈的人文關懷一一面世。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與此相對應的,國內電視機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進入快速普及期,到了21世紀初,國內電視機的普及率已經達到85%以上,影視內容的市場需求隨之擴大。

受影視行業的雙向刺激,再加上國人經濟能力提升增強了文化娛樂消費能力,影視行業快速發展,演員規模隨之擴大。

在這個時期,演員成長渠道較爲單一,科班出身的演員佔據更大的比例,敬業、尊重表演是業內的共識。導演中心制下,演員也並非是影響影視作品曝光度的最大因素。

隨着《臥虎藏龍》《手機》《少年包青天》《天下無賊》《大明宮詞》《還珠格格》《家有兒女》《武林外傳》《仙劍奇俠傳》等影視作品進入大衆視野,“四旦雙冰”的格局逐漸形成,陳寶國、陳道明、張豐毅、李雪健、張國立等戲骨雲集,演員行業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態勢。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老戲骨成長初期,大都有出演話劇的經歷,話劇市場與觀衆近距離的接觸和直接反饋,能夠幫助演員迅速成長。充分的前期積累幫助演員逐漸建立起對錶演的尊重和信念感。

1982年,陳寶國出演了個人首部電視劇《赤橙黃綠青藍紫》,隨即摘得金鷹獎最佳男主角。在經歷了《神鞭》《老店》《北洋水師》等影視作品後,陳寶國才於1995年,與當年紅極一時的劉曉慶合作了《武則天》,進一步擴大受衆市場,再到《大宅門》《京華煙雲》《漢武大帝》等作品面世,從帝王將相到儒雅小生、地痞流氓,陳寶國都能夠自如地拿捏,詮釋成經典。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在陳寶國從中戲畢業的那一年,陳道明進入了中戲的表演進修班。畢業後第七年,陳道明才憑藉《末代皇帝》中的溥儀一角嶄露頭角。儘管陳道明並不是一個高產的演員,但他在《圍城》中塑造的方鴻漸、《康熙王朝》中的康熙大帝、《茉莉花》中的青幫龍頭、《臥薪嚐膽》中的越王勾踐等角色,無一不深入人心。

與兩位戲骨隔了近十年的陳建斌,畢業於1998年,四年話劇表演打磨之後,陳建斌與徐帆合作了電視劇《結婚十年》,斬獲飛天獎和金鷹獎,之後的《喬家大院》《三國》《甄嬛傳》都成爲一代經典,陳建斌個人的發展也隨之漸走漸高。

相比之下,王剛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有超25年的軍區文工團經歷,1994年,是王剛個人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在《宰相劉羅鍋》中的和珅一角讓人過目難忘,之後又與張國立、張鐵林組成鐵三角,出演《鐵齒銅牙紀曉嵐》系列,王剛塑造的和珅形象至今無可出其右者。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

同時期的演員在相似的行業環境下,每一位脫穎而出的演員背後,都經歷了一部部作品的打磨,憑藉出色的表演塑造出能夠與觀衆建立共鳴的角色,他們所獲得的知名度,全都依靠實力一點點鋪就。

但,在某些“瘋狂”的時代環境下,實力有時候並不一定能經得住時間的考驗。

百花齊放之後,演員行業的發展開始走向瘋狂。

暴利驅動下,資本熱錢加速入場,擾亂了行業的發展秩序。演員也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職業,而變成了流量變現的手段,行業進入“流量中心制”,無表演基礎的演員增多,行業整體的圈錢熱情強化了產業鏈各環節對流量的追捧。

行業進入了一個畸形發展的時代,產業鏈各個環節都在給流量讓步。

進入2010年之後,獵頭、轉型、經紀公司培養等渠道的完善,使得演員市場規模持續擴大,供給整體大於需求。

在這個階段,電影票房天花板不斷被刷新,電視劇的版權價格單集近千萬、藝人億級天價片酬都達到了讓人瞠目的程度。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資本搭臺,流量唱戲,專注表演的演員反倒被時代遺忘。資本的逐利性使得影視製作週期整體提速。

藝恩數據顯示,2011年,國內電視劇備案數首次突破1000部,邁入2萬集時代,這個數據在2016年達到頂峯,爲1208部。

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5年期間,吳亦凡、鹿晗、張藝興、黃子韜回國發展,帶着EXO在整個亞洲的熱度,隨即成爲國內一時風光無兩的“四大流量”。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成爲流量型藝人的直接結果是,資本市場會圍繞其價值完成迅速收割。

“四大流量”回國後,影視綜全面發展,但唱跳型藝人出身的他們,並沒有表演基礎,演技難以服衆,但流量給他們天然做主演的機會。

以吳亦凡爲例,回國參演的首部電影是徐靜蕾執導的《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豆瓣4.9分,之後《致青春2》《歐洲攻略》《夏有喬木》等作品的口碑更是不斷刷新底線。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盲目發展的大環境沒有多餘的時間給他們成長。求快不求質是這個時代的鮮明特點,沒有人真正去關注表演的優劣,粗製濫造成風。

流量型藝人每年的影視綜作品輸出量整體都在3-4部左右,甚至更多,但是,這樣的高產對藝人而言幾乎已經到了不可承受的地步。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對比老戲骨成長的時代,即使是頭部藝人,也並非每年都有作品流向市場,年度內1-2部作品面世是常態。相比之下,流量時代的演員經常需要輾轉多個劇組,兼顧更多的角色,難入戲、易跳戲,更何談演員的信念感。

由於演員發展週期性的存在,這種因行業畸形發展而導致的整體斷層的影響力一直延續至今。

編劇宋方金曾公開過行業亂象,某頭部流量藝人按天、按小時計費,片場各種設備、人員都要圍着他轉,爲加快進度,多組同時進行,替身拍遠景,演員表情抓特寫,成片全靠剪輯,片場講戲,甚至成了天方夜譚。

這是最壞的時代也是最好的是時代,因爲在危機中,總會潛藏着一絲光明。

行業的不健康發展終於到了不得不管控的時候。

2018年11月9日,廣電總局的“限薪令”落地,相關規定顯示,劇集(含網絡電影)及黃金時段的綜藝節目中,全部演員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相關文件的頒佈,加快了影視行業進入冷靜期,苦爛片久矣之後,理性逐漸歸位。

時至今日,消費市場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年輕人開始集體“懷舊”:“叔圈”回暖,老戲骨回春,90後集體刷老劇。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曾經被追捧的流量終於迎來了集中性的反噬。

今年年初,國產硬科幻電影《流浪地球》憑藉口碑逆勢上揚,成爲年度內票房亞軍,開啓科幻電影元年。

然而,到了暑期檔,同爲科幻電影的《上海堡壘》雖有“流量明星+大IP”,卻在低迷的口碑下,潦草收場。作品從演技、劇情、剪輯都有不同程度的失誤,鹿晗的參演及個人形象與角色本身的偏差更是迅速成爲衆矢之的,消費市場對流量的不滿集中爆發

《上海堡壘》在商業回報和市場口碑上的失利,終於拉開了影視行業自我糾偏的序幕。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同時期內,流量藝人整體進入轉型期。李易峯、陳偉霆留起了寸頭,新一代頂流也不再是沒有實力支撐的純流量。

今年以來,《陳情令》的口碑一路逆勢上揚,肖戰、王一博的高熱延續了整個夏天;李現在《法醫秦明》《河神》等作品之後,憑《親愛的熱愛的》成爲新晉頂流。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在這個現象背後,可以發現,市場真正關注的是演技的魅力,是表演本身散發的能量。

伴隨着行業冷靜期到來,資本和流量的浪潮褪去,市場終於看到閃爍在積沙之下熠熠奪目的實力。但行業曾經的畸形發展,卻讓真正的演員們不得不去證明自己作爲演員的價值。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這是一個演員大面積失業的時代。

一方面,寒冬並沒有阻礙更多演員逐夢演藝圈,另一方面,影視作品供給量下滑,縮窄了演員的生存空間。

在遇到自己的伯樂之前,演員在自己不成名的漫漫長途中經常會產生懷疑和自我懷疑。

在行業理性回潮的歷史節點之上,《演員請就位》作爲創作市場和消費市場的連接點,也在嘗試以一個觀察者的方式,承接消費市場對演員實力的關注,並將更多經得起打磨的演員推向創作市場的視野之中。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實力正在重新成爲演員走向更大舞臺的通行證。

楊迪在錄完《演員請就位》之後,纔有勇氣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演員兩個字。

《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演員請就位》收官之後,演員的生存境況會改變嗎?

周奇曾在節目中自我調侃,自己是因爲與海清老師長得像纔拿到了《小歡喜》的機會。但周奇在《演員請就位》中塑造的角色,能夠很自然地將觀衆代入其中,甚至被趙薇稱讚是天才型的演員。

王森出道多年,一直不溫不火,但他飾演的串場搭戲的副導演被陳凱歌稱讚,演技也得到了其他幾位導演的認可。

在某種程度上,《演員請就位》給處在自我發展迷茫期的演員一種權威性的肯定,這也是長期生存在被否定過程中的演員最想要得到的東西。

歷史的車輪行至今日,成長、蛻變、瘋狂之後,演員們再度回到了打磨實力的初心之上。而《演員請就位》則爲這些可貴的初心提供了能夠發展的空間與機會。正如陳凱歌曾經所說的那樣,“所有的一切,都與創作者的經歷與感受分不開的。十年憂憤,四載攻讀,而後一瀉而出,能不令‘六宮粉黛無顏色’?”

END

你對演員行業的現狀有何看法?

歡迎在留言區發表您的看法

推薦閱讀

文化產業頂尖大號“文化產業評論”,在業內具有廣泛和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得到了全國文化產業從中央到地方,政府、企業、機構、精英從業者的高度關注與大力支持,是國家部委、各地市、文化企業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及科學決策的重要參考。

交流/諮詢/合作

歡迎加入讀者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