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後的戰役》更側重「戰友情」以及對戰爭的思考,它的思想性和音樂性是高度凝聚的,而這可能就是《我是如此相信》最爲缺失的部分,雖然有了電影大片的感覺,也有了編曲上的恢宏,但是在思想格局上相對小了些,可以明顯看得出編曲重複第二遍時的變化程度並不多,豐富性和創新性也不及巔峯時期的同類主題歌曲。《我是如此相信》是一首傳遞信念灌溉希望的歌曲,周杰倫從《蝸牛》那個年代就開始灌溉希望了,細想這也灌溉了有整整二十年了,周杰倫真是不容易,出道前灌溉自己,出道後灌溉歌迷,結婚後灌溉老婆。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新歌《我是如此相信》?

爲了給老婆電影衝票房,機智地把新歌放到電影裏,這套路不服不行啊,不愧是寵妻狂魔周杰倫...

《我是如此相信》在主題立意上與《世界未末日》類似,它們都在主歌段鋪墊了些許對現狀的不安和擔憂,也同樣在副歌段加強推力,在聽覺色彩上給人一種希望猶在的「信念感」。

與此同時,在人聲旋律和編曲方面,周杰倫很明確地執行了「電影感」策略:

    《我是如此相信》是對電影主題的昇華和解釋;增強視聽真實感,放大電影和音樂主題的共情。

具體執行邏輯體現在編曲上,這從前奏就能聽得出。目的是爲了銜接電影的配樂標準,讓觀影受衆的視聽過渡更順滑,讓人們聽得時候既有電影餘味的殘留,又能開啓對新歌的期待。

真實感在編曲中的體現依然是配器爲主軸,例如前奏管樂所營造的大片級緊張氣氛和格局感,讓你蒙着眼睛去聽前奏,你可能還以爲這是好萊塢哪部大片的片頭配樂呢。

主歌段進鋼琴,速度較快,音色較厚,有明顯的下墜感,這裏和平常的流行歌曲差不多,第一遍主歌清場留鋼琴鋪情緒,但區別在於鋼琴速度有「催促+提示」的意味,會使聽衆聽歌的時候有一種逃離不開的緊迫感,同理可參考這首歌曲前奏裏的鐘聲,也具有相同的功能。

主歌段的人聲旋律依然很周杰倫,如何把流行歌寫得很有逼格?請參考↓又簡單又有效:

5555511(鳥羣離開了森林)5555513(整座天空很灰心)5555562(蝴蝶不再被吸引)12121433(玫瑰盛開的很安靜)

預副段還是周杰倫最慣用的手法,同樣的套路請參考《愛你沒差》等你能聯想到的歌曲。

副歌段的旋律可聽性較強,兼具了好聽和耐聽的特性:

544433(我是如此相信)12121312(在背後支撐的是你)12121343(一直與我並肩而行)6161615/544331233(仰望等太陽昇起/聽見鳥羣回來的聲音)

再回到編曲,同樣是戰地系列的《最後的戰役》,當初編曲鍾興民爲了營造真實的臨場感也沒少在採樣與編曲的結合上下功夫。《最後的戰役》更側重「戰友情」以及對戰爭的思考,它的思想性和音樂性是高度凝聚的,而這可能就是《我是如此相信》最爲缺失的部分,雖然有了電影大片的感覺,也有了編曲上的恢宏,但是在思想格局上相對小了些,可以明顯看得出編曲重複第二遍時的變化程度並不多,豐富性和創新性也不及巔峯時期的同類主題歌曲。

但話說回來,從《不愛我就拉倒》再到《說好不哭》和《我是如此相信》,能看得出周杰倫在歌曲品質上收到了外界輿論的反饋,在認真對待音樂這件事上,可千萬別再由着性子胡來了。

尾奏就沒啥好說了,素材交織重複,持續給聽衆希望還在、信念還在、票房和人氣還在的感覺。

如何評價周杰倫的新歌《我是如此相信》?

歌曲總結:

昆凌*1、周杰倫1、方文山*1,蔥薑蒜少許,把歌曲放進電影裏預熱,待電影上映即可出鍋食用。

什麼,你只想聽歌,不想看電影?不好意思,這是杰倫的營銷手段,目的就是想靠新歌來拉動對昆凌電影的關注,以及帶動票房收益,真心希望周杰倫以後這樣的商業操作能少一些。

《我是如此相信》是一首傳遞信念灌溉希望的歌曲,周杰倫從《蝸牛》那個年代就開始灌溉希望了,細想這也灌溉了有整整二十年了,周杰倫真是不容易,出道前灌溉自己,出道後灌溉歌迷,結婚後灌溉老婆。在以自身強大影響力的前提下爲旁人注入希望,精神可貴。

作品質量有迴歸痕跡,但依然遠不及巔峯,否則也不至於讓我覺得寫《不愛我就拉倒》時的周杰倫究竟中了什麼毒非得有胸肌纔給靠。相比之下《我如此相信》就沒那麼小氣,有沒有胸肌不重要,只要給老婆灌輸希望讓她勇敢往前衝,灌輸那種贏了算你輸了算我的思想,那麼這事兒就成了。

《我是如此相信》—— 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