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文化歷史悠久,是世界上最有名的茶文化發源地,茶葉產量位居世界第一。日本是深受中國文化影響的國家,日本的茶文化也深受中國茶文化的影響。日本茶主要分爲兩大類,一是煎茶,二是抹茶。

抹茶是什麼茶?抹茶是指挑選細嫩的茶葉原料,經過蒸青、冷卻、脫水、複合乾燥、粉碎等多道工序製作成的超微粉末,與市面上銷售的綠茶粉和綠碎茶有天壤之別。

抹茶起源於中國,興起於唐朝,在宋朝時達至鼎盛。在南宋時,經聖一禪師、大應禪師傳入日本。抹茶茶道現在已然成爲日本的國粹,被奉爲國賓之禮,被譽爲日本之最。日本人將品茶與宗教哲學、社會道德、品性修爲融合到一起,將飲茶的境界上升爲道的境界,成爲獨具特色的日本抹茶茶道。清朝的茹敦和在《越言釋》中說:“古者茶必有點,其茶(抹茶)爲撮泡茶,必擇一二佳果點心,謂之點心,謂之點茶。”這裏的抹茶衝飲之法就是唐宋年間的中國抹茶飲用法——點茶。

茶道代表的藝術生活,集中了茶藝、書畫、花道、香道、禪的藝術內涵與藝術形式,是屬於美學、心學層面的生活之道。在日本,茶道有“一期一會”的說法,指的是“此會今生不再有,要珍惜分分秒秒。事事物物,竭盡全力地去對對方好”。“一期一會”與日本人的無常觀念是緊密相連的,它體現了日本民族對生命的理解。“一期一會”的思想將外在環境與客觀事物的變化歸結到人生的變化無常,將空間的變化、時間的不可挽回與人生無常統一到茶道中,而且這種觀念普遍存在於日本人的心靈深處。茶道已經成爲日本人一種精神的信仰與心靈的訴求。日本茶道以抹茶爲主後,日本茶道名家千利休把抹茶的中心思想定位爲“和、敬、清、寂”。

“和”指溫和之心,在茶道中則指人們之間的和睦;“敬”指相互要有禮節,尊敬、謙恭地與對方交往;“清”指清潔、整齊。和、敬是處理人際關係的準則,通過飲茶做到和睦相處、互相尊敬,以調節人際關係;清、寂是指喝茶時的環境氣氛,要以清雅的環境和古樸的陳設造成一種心靈上的空靈靜寂的意境,給人以清、寂的茶之薰陶。日本的茶道是以中國茶道爲基礎慢慢成長起來的,並且深受古代佛教文化的影響。中國茶文化以儒家思想爲核心,並融合儒、道、佛三家的精神,而日本茶道則主要反映中國禪宗思想並同時融進了日本國民的精神和思想意識。“以茶利禮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是中國人飲茶的基本精神,這也成爲日本茶人的行動指南。可以說,日本的茶道精神與中國的茶道精神一直有着深刻的聯繫。

日本抹茶茶道有非常清晰的步驟。第一步是點炭,先往地爐裏撒一層溼潤的茶灰,撒灰的次數、動作與方位都有一定的講究。然後開始點炭,將精緻潔淨的糖精按照一定的順序與位置一件一件地放進爐裏,之後還要不斷地清掃地爐以保持茶室的清潔,然後放進一些薰香,營造喝茶時幽雅寂靜的環境。第二步是煮水,這是一個非常關鍵的環節,水溫的掌握會影響茶葉的味道。切記煮水時一定要心平氣和。第三步是沏茶,將茶罐裏的茶末取出兩三勺放入碗中,注入燒開的水(不是沸騰的水)。“濃茶”用4克抹茶,加60毫升開水,有點像漿糊狀。“薄茶”用2克抹茶,加60毫升開水。用茶筅攪拌成泡沫狀,動作要優雅、準確。第四步是敬茶,這一工序主要體現的是“敬”字,先用左手託碗,右手五指持碗沿,將碗輕輕轉動兩下,記得一定要將有花紋的一面對向客人,然後跪地舉茶齊至眉尖,恭送至客人面前。客人接過茶碗後也要輕輕地將茶碗轉上兩圈,也是將有花紋的一面對向敬茶的主人,舉碗至額以示感謝,接着輕輕放下碗,然後再舉起,開始品茶。飲時要將茶湯在舌尖滾動,發出聲音,表示對茶葉品質的稱讚。一人飲後再傳與下一人,最後將茶碗傳回主人手上。

現在在日本最具影響力的是“表千家”和“裏千家”兩派茶道,流傳甚廣,盛行全國,促進了日本飲茶風俗的民衆化。此外,抹茶產業在日本也發展得非常迅速。抹茶作爲一種營養強化劑和天然色素添加劑,在食品、保健品和化妝品等諸多行業中廣泛應用,並衍生出了很多含有抹茶成分的產品,比如:食品類:抹茶麪條、抹茶巧克力、抹茶冰淇淋、抹茶蛋糕、抹茶麪包、抹茶果凍、抹茶糖果等;飲料類:抹茶罐裝飲料、抹茶固體飲料、抹茶牛奶、抹茶酸奶等;化妝品類:抹茶麪膜、抹茶粉餅、抹茶肥皂、抹茶香波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