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分析机构尼尔森今日发布《中国年轻人负债状况报告》。报告显示,有86.6%的受访年轻人正在使用信贷产品,但是近半数受访年轻人只使用消费类信贷作为短期资金周转并且在当月还清,没有相关债务的累积。

数据显示,有近6成工作90后拥有实质性负债,比例高于其他年轻人群。去除“支付工具”的因素之后,工作90后仍有57%的比例存在实质性负债,这一比例远高于在校学生的21%和工作95后的39%。

报告还称,相比没有任何信贷的年轻人,使用互联网分期产品和信用卡的年轻人在就业和收入方面都更有信心。

报告指出,年轻人的信贷消费用途中,房贷依然是主要用途。12%的受访者表示有房贷,并且一线城市有22%的年轻人需要支付房贷,这一比例是三四五线的2倍。

此外,互联网分期消费产品的渗透率达到60.9%,而信用卡只有45.5%。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面对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想说的呢,小编身边的90后都说现在压力太大了,主要是这几点。

1.房价和物价都太高了,所以年轻人有苦说不出,不负债日子怎么过。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些刚毕业的年轻人,出社会后第一份工作,工资普遍在3000-5000块钱之间,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更不用说谈个朋友、孝敬父母甚至是结婚彩礼等等。而有些人甚至是为了结婚或者说买房,不惜找亲戚朋友借了巨款,这种负债,算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2.提前消费造成的负债。

生活当中还有一些年轻人,因为不具备一定的存钱和省钱意识,导致发工资之后便进行买买买或者说胡乱消费,如此一来,工资又哪里能够攒得下来呢?工资都攒不下来,又如何会有存款呢?

不光如此,有些年轻人甚至是因为自己的消费欲望太过于强烈,最终在工资负担不起的前提下,将目光瞄向了一些借贷平台,导致自己债务缠身,每个月的工资都拿来还债了,生活又怎么可能会有幸福可言呢?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3.90后从出生到高中、大学乃至工作,适逢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时期。在幼年时,由于物质生活与工作之后的物质生活跨度较大,使得90后整个年代群体的消费观念更加的趋向于掠夺式的消费,容易产生攀比、冲动等错误消费行为。

同时,90后再刚具有消费能力的时候,经历了iPhone3gs到iPhoneX,经历了中国电影市场的繁华,经历了从团购百团大战到外卖市场的两足鼎立,经历了从2g到5g,经历了从共享经济的浪海沉浮,等等等等,这些消费的主力军都是90后。被薅过羊毛的90后,在被薅习惯后,已然难以回头。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4.借债“太容易了”

在这个信息高度膨胀的网络时代,甚至连农村老大妈,都能够知道网贷,都知道信用卡。从网贷、从信用卡中借钱,我们甚至不需要开口,也不需要看人脸色,借款分分钟就到账,又分分钟钟的消失在各大网店商家的口袋中。

看到这里,很多读者可能会说,负债高主要还是他个人消费观有问题,自制力差。在这里笔者不反对你这个意见,但是,我们同时要对等的思考一下,当一个问题变成一个群体性问题,再进一步演化成一个社会问题,那么我们就要考虑,这样的一个现象是不是相应的社会大环境所造成和影响,这个问题亟待国家的相关部门给与调查和适时政策的调整,不要让90后陷在负债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负债已经成为很多年轻人一个看似简单、实质蕴含风险的问题。特别是90后,他们对负债的概念,远不是他们父辈们想的,想方设法去偿还,而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结果越还越多,越还风险越大。比如,珠海一90后,就因为14张银行卡透支了80多万元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合理的负债会变成资产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工资收入虽然有所增多,但与物价、房价的增长速度相比却近乎为“负增长”。所以,在现实生活中,要结合自身情况,对自己的资产负债进行合理规划,将自己的收入或者预支“收入”用来投资理财。因为这样,很多人的“负债”并非真的负债,即使存在负债也是正常的,到时候负债也会变成自己的一部分资产。

六成90后有实质性负债 你贡献了多少

因为,穷人的思维轨迹是:努力工作—挣取工资—消费—储蓄。穷人拼命挣钱,但总是将挣到的钱放在银行里面,让钱静静地躺在那里,然后,在通货膨胀影响下贬值。

富人的思维轨迹是:努力工作—挣取收入—更多的是努力想办法向银行借钱—用负债的方式来生钱—轻松致富。富人总是想着借鸡生蛋,用银行的钱、别人的钱来为自己服务,最终让自己走上富裕之路。

最后,负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毫无节制的负债,不懂得合理规划的负债,负债运用得好也可以变成自己的资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