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因此,许多人喜欢《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于童真无法重现的念想。《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真正的儿童电影,它适合成年人看,因为能勾动成年人内心中深藏已久的赤子单纯。

如果说在温婉如玉的情人节里,岩井俊二的《情书》是必看的电影之一,那么,在童趣灿烂的儿童节时,北野武的《菊次郎的夏天》最值得深情回顾。1999年北野武凭借这部电影冲击了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并斩获数项提名。戛纳电影节对于这类质朴真情的片子一向偏爱,但是看历届金棕榈获奖影片,想要真正捧得该奖,在“质朴真情”之外,似乎更需要有社会意义。《菊次郎的夏天》当年没有角逐过《美丽罗塞塔》,其原因正是如此。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当然,评价一部电影优劣,观众是更有话语权的,影展评委的欣赏只是锦上添花。我想,在各大电影网站上,《菊次郎的夏天》高分评价,足以说明了其在观众心中的重要地位。这部电影最难得之处在于,全片拍摄角度全部出于孩童视角,用北野武自己的话说, “只是集合了一群无聊寂寞的大人,以小朋友为借口自己玩起来而已。” 故事整体虽然没有太明显的结构逻辑——大约可以视作多短片拼凑,可是一部优秀电影,难得的就是至简,唯有至简才能在两小时的时间里将真情留有余地深刻表达。

而我们之所以为这部电影的真挚打动,是因为步入社会丛林之后的成年人,不再有深藏于心底的童真。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纯粹,已经长大的我们,虽然欣赏电影中那四个“老小孩”及一个“真小孩”的童趣,但是深陷于社会的我们却不愿效仿,更不敢变得像他们那般纯粹。

成年:一条无法挣脱的锁链《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电影中的菊次郎显然属于一个社会丛林中的边缘人物,他唯利是图、不务正业、闲游散逛、不时地还耍耍流氓,这样的一个“不正经”人物似乎是要被我们这些“正经人”指责的,但有趣的是,在电影中他流露的真诚、不娇作、返璞归真的形象反而让我们不忍斥责。这当然是成年人眼中的“菊次郎”,如若孩童观看此片,我想,其心灵所感更多的是天真、纯粹的欢乐。

对于许多所谓的儿童电影,成年人总不乏刻意加入些入世观念于其中,并以此洋洋得意,希冀教育儿童,达到寓教于乐之功效。可惜在儿童眼中的世界似乎并非如此,成人对这个社会感受到的丛林信息,孩子几乎无法接收到,在一些儿童电影导演自诩非凡的同时,我想,孩子们看这类电影时,却瞳孔放大,呆若木鸡,不知所以。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菊次郎的夏天》是一部真正的儿童电影,它适合成年人看,因为能勾动成年人内心中深藏已久的赤子单纯;它也适合儿童来看,电影中几乎没有成人世界里的负能量,净是孩子心态,无论是寻母不得的忧愁,还是奔跑嬉闹的笑声,于儿童而言,这些都能够让他们真切感受。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菊次郎作为电影主角,在四个成年角色中最具代表,全片丝毫没有成人该有的样子。他老婆在街头看到几个社会青年不学好,抽烟闲逛,马上摆出一副大人的架势,开始教育;再瞧菊次郎,则满不在乎,并且还要打劫这几个青年,其孩子心态比这几个社会青年更甚。在此之后,他带正男寻母经历中,尽显淘气。他骗正男的钱买赛车彩票,不中时气急败坏,本来已经送给正男的衣服,扬言要回去;不会游泳却硬要赌气,最后掉落水中;在车站等车时,偷了食物,却装着大人模样称,大人就应该让孩子吃东西,把两块食物给了正男,自己却留一块偷吃;之后像晚上在广场里和正男玩钓鱼时的不讲理,又如玩“一二三红绿灯“时的咯咯傻乐,等等情节不一而足,活脱一个“顽童”样子。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菊次郎这种流氓形象是为社会大众所摒弃的,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看,他贪玩放肆、笑容真诚、斤斤计较,不正是孩子本色?在寻母不得之后,菊次郎和正男又遇到了旅人“好人先生”、机车手“重磅先生”及“光头先生”。这几个人的生活状态其实和菊次郎如出一辙,他们都不属于闹市中为衣食住行奔波的“正常人”,所以他们自由自在,童心未泯,能够装扮八爪鱼、外星人、光屁股,并不以为幼稚,不以为耻。但凡这些人中有一个所谓的“社会正常人”,几乎可以想象其一本正经的大人模样,这些欢乐的场面定会因为这种人扫兴许多。在俗世中,菊次郎这种人显得另类,但是在这部电影中,那些正常人反而另类。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可是为电影中四个大人傻笑的同时,也不禁自问,如今身在冗繁闹市中奔波的自己,是否还能有这样的心态,如他们那般,离开这些禁锢,在山野间肆无忌惮纵声大笑。我想,答案是否定的。社会是一个圈子,“成年人”这三个字更是一条无法挣脱的锁链,不知何时,我们已经深陷其中,整日戴着一副面具,学着所谓的“成熟”,努力赢取社会教给我们的价值——金钱、权位、利益,大概只有这些东西才能给我们壮胆,让我们努力生活。何况,在悠悠众口的世间,我们有多少人敢于成为菊次郎这样的自由者。

寄托:成人对童真的无法割舍《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因此,许多人喜欢《菊次郎的夏天》这部电影,因为它寄托了人们对于童真无法重现的念想。我想,艺术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能够表达出我们内心寻求而不可得的东西。而在电影中,四个成年人欢快地和正男玩耍,他们口口声声称为了让正男快乐,但是瞧瞧他们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的满足,那些说辞何尝不是他们已经成年后意图找回童趣的借口!我们将情思寄托于电影,而电影中的四个成年人将情思寄托于正男。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在电影进度到一个半小时之后,菊次郎和“重磅先生”打听到大都町就在这附近,那里有他的母亲。于是,菊次郎借着“重磅先生”的摩托乘机去看望他的母亲。到了母亲的住处,却没有勇气过去搭话,远距离看了看,便忧愁地离开了。根据在片子六分钟左右的片段中,正男路过菊次郎夫妇,二人探讨起正男父母时,我们得知,菊次郎的母亲当年同正男母亲一样,抛弃了菊次郎,到另外一个地方组成了新家。因此,在菊次郎得知正男寻母时,便立刻答应自己带着他去。因为在正男身上,他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影子,在成全正男的同时,实则也成全了自己。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我想,每个成年人都有童年时候的遗憾和无奈,当岁月流逝,童真逝去,我们会刻意地想着追回,但是自身不得,只能投射到小孩子身上。菊次郎为正男寻母,实则也是为自己的童年寻母,当他陪同正男看到正男母亲重组家庭时,正男的眼泪他感同身受。于是,菊次郎千方百计逗正男开心。在广阔的沙滩上只有一老一少两个身影,他们携手相伴,虽然是两代人,但是心却是紧紧联系在一起,二人身上被母亲抛弃的失望跃然屏幕。还有那在风中摇摆的“天使之铃”,在为正男呼唤天使寻找母亲的同时,又何尝不是菊次郎内心深处的倾诉。最让人心灵一紧的是,沙滩上正男追上菊次郎后的对视,其中深情,已经不用言语,自能体会。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可以把电影分为三段——寻母前、寻母中、寻母后,第三段用大量篇幅来描述四个大人是如何逗正男开心的。菊次郎为了让正男摆脱对母亲的思念,他不惜被人殴打,也要给正男寻找欢乐。我想,在每一次菊次郎瞧着正男开心地玩耍,他都心满意足,无论付出什么,都有所值。而其他三个大人能够花时间做那些无聊幼稚的游戏,出于的心境同样如此。他们都是在闹市中满身伤疤的人,旅游者四处漂泊、机车手游手好闲,想必他们在世间也遭尽了白眼,于是,他们瞧着眼前这个天真无邪的小孩,都不愿他被世间的残酷所侵染。正男正是这些成年人对于那些已经流逝的童年时光的寄托。

对比:孩子心中的烦恼之源《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在开心的玩闹之后,正男同四个大人一一告别,满心不舍。这些童心未泯的人给了他一个难忘的夏天。于此同时,我们不妨将镜头再次调回到片子开头。

正男因为放暑假开心地在放学路上跑着,然而接下来的事情却把这份欢乐驱散开来。正男携手好朋友代司回家的路上,得知代司要和父母去海边玩,立刻一阵失落,因为他没有父母,而抚养自己的婆婆却工作忙碌,根本没办法陪他过暑假。于是,在与小伙伴有父母的对比之下,他回家后同婆婆打听关于自己父母的消息。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最让他难过的是接下来的日子,他找小伙伴玩,却发现人家也都跟着父母在外旅行。自己一个人孤独地跑到足球场,站在球场中心失落无措,尤其是一个大哥哥过来和自己打招呼,问自己为什么不到海滩玩,他只能沉默,不知该怎么回答。其中的委屈和伤心此时已经洋溢屏幕。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瞧着周围小朋友都有父母作陪度暑假,正男是绝望和无助的。他时时地低着头,一言不发,像个受伤的麻雀,回到家里,做起作业。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在一次收快递找印章中,正男找到有关于母亲的一张照片,依照住址开始了寻母之旅。根据前面婆婆交代的情节,其实我们已经料想到,正男是被母亲抛弃了的。因此,这趟寻母旅程中充满着希望,但是也杂糅着命中注定的失落。这个满面忧伤的孩子此时已经让我们心疼不已。

《菊次郎的夏天》:童真是成年人最难保留的珍贵

所谓“天涯孤儿有人怜”,这个孩子也并非注定倒霉,这次寻母何尝不是一次假期旅行?一路上遇到的那些关心自己的大人,每一段都值得他回味留念。我想,这些经历要比那些由父母陪伴的孩子更为灿烂。

正男儿时的遭遇其实在每个人成年人回顾童年时,就算经历不同,但其中感受或多或少都能深解其味。相比于菊次郎直面童心,我们这些“正经人”已经保留不住那份该有的童真,就算看完这部电影心中忽生向往,却也没有勇气去实践那样的纯粹。但是如果我们能做到抱持一颗赤子之心,想必生活又会是另外一番滋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