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瑞士心理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曾说,与其做一个完美的人,他宁愿做一个真实的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完美的表象背后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心理问题。

因为诸多的心理问题就是因为强行趋近完美,于是不得不扭曲真实之后的心理反应。一个真实的人,是需要有脾气的,是需要有说“不”的勇气的,是需要“有好有坏”的。

可是一个自认为完美的人,他就会主动屏蔽掉“坏”的一部分特质。比如,当别人侵犯了他的利益时,他明明有情绪,明明很愤怒,可是他给自己贴上了完美的标签。

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就会压抑愤怒,与此同时,他还会责怪自己,反省自己太小气,不理解和同情别人,这在心理学上就被称为自我攻击。

经常自我攻击,能不出现心理问题吗?

那这个观点,我们就可以用在我们养育孩子和自我发展上,养育出一个优缺并存的,有活力的,身心健康的,真实的孩子。

也同时允许自己真实的,“有好有坏”的活着,不必那么用力地逼自己活成别人眼中的“完美”。

1、为了完美,压抑自己的情绪

我们在上面的内容中举例说明了,一个被贴上完美标签的人,他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经常会压抑自己的情绪,特别是那些负面的情绪,由此让自己符合完美的定义。

所以如果父母或者老师给一个孩子贴上完美孩子的标签,或者总是用完美的“模子”来要求他,势必会造成他本性的缺失。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小朋友,他在上初中的时候,突然出现了很多心理问题,变得暴躁、易怒,不想上学了。

父母给我说,他们家的孩子从小到大一直是一个完美的孩子,听话、懂事、学习好,可是上了初三,换了班主任就成这样了。

从父母的言语间可以听出来,父母认为孩子一直很完美,这次出了问题,是由于换老师的缘故。但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接触到这种案例多了,就变得警觉起来。

听话、懂事、完美的好孩子,我就总觉得有问题,仿佛这个完美的呈现,只是父母的一个“作品”,看不到以一个真正的孩子他的存在。

一个孩子,理应是活泼的,积极的,偶尔会有不合理的需求,亦会有不懂大人之事的时候,丰富多彩的尝试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不就是这样来的吗?

而通常情况下,所谓的听话、懂事、考试好的完美孩子需要压抑掉这些,压抑掉自己的负面情绪,压抑掉自己的躁动不安的青春年少。

2、为了追寻完美,变得畏手畏脚,变得极端,变得只追寻结果

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而已而言,做事要么就做到最好,要么就不做,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过度空间,做不好,他们就会受到重创,他们无法享受过程,总是在追寻结果。

所以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如果你身边有完美主义的朋友,或者有完美主义的上司,你就会发现与他们相处,存在不少的困难。

比如他们极容易情绪低落,极容易焦虑,因为他们苛刻、极端,做不好就很容易受挫,而这些势必会影响身边亲近的人。

但不可否认,顶尖级的创业者,拥有一个完美主义的内在驱动会创造出极致的产品,可是毕竟那只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我们大多数人都会活得很平凡。

平凡的完美主义就会被自己折磨,比如你会看到完美主义的人总是有严重的拖延症,因为在头脑层面想象,完美会存在,一旦落实到现实中,完美就破灭了,所以他们会拖延不敢去做。

你也会看到他们总是很小心,不敢去尝试,因为会失败,每一次失败都是一次巨大打击,他们无法享受过程。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失败的次数是远远多于成功的。

所以他们会过得很不开心,很不快乐,他们没有能力享受生活!

上述这样的特质还是得从养育的角度来说,父母从小对孩子要求苛刻,做好,做到最好就给予孩子奖励,就给予孩子爱与关注,即有条件的爱与关注,往往是养育一个完美孩子最常见的“土壤”。

所以一个完美的孩子内心深处往往是缺爱的,因为当初的爱是有条件得,而之所以需要完美,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得到爱。

所以说父母们不要拿一个完美的标准去养育孩子了,给予他无条件的爱与关注,尊重他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有自己的成长规律,有自己的成长意愿。

给他打造一个你认为的完美的“模子”,塑造他,无疑会生出很多问题,很可能会剥夺他享受人生,过得幸福、快乐的能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