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学的时候,班里经常会有这两种同学,一种喜欢发号施令,经常代老师管理同学,一种很听话,不喜欢与人冲突,这两种同学基本上人缘都不错,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随着不断地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会变得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而喜欢顺从、从不会与人冲突的人可能会变成一个不会拒绝的“老好人”,最终他们一开始的好人缘也会逐渐消失,变得越来越不受人待见,越来越不受人喜欢。

上学的时候,班里经常会有这两种同学,一种喜欢发号施令,经常代老师管理同学,一种很听话,不喜欢与人冲突,这两种同学基本上人缘都不错,可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他们的往往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人格。

随着不断地的成长和发展,他们的问题也会日益突出,只喜欢发号施令的人会变得霸道、蛮横,以自我为中心,而喜欢顺从、从不会与人冲突的人可能会变成一个不会拒绝的“老好人”,最终他们一开始的好人缘也会逐渐消失,变得越来越不受人待见,越来越不受人喜欢。

我们在开头就说了,这两类人归根结底是没有独立人格,其实所谓的独立人格就是一个人有真实自我,就是他对自己有信心,并且这份信心不是以外界变化为转移的。

他能对自己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知,能知道自己的优势和局限,在这个基础上对别人能表现出热情。

心理学家认为无论是一个孩子还是一个从成年人要想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从而拥有真正的好人缘,必须做好这2方面。1、能自我认知

很多的社会学科都是从认识自己发展而来的,脱胎于哲学的心理学更是如此,所以对于人类的心理层面而言,认识自己是如此的重要。

一个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自我认知,并不断地在现实环境中检验和改变,这是大多数人成长的真相。

跟我们的身理一样,当年龄还小的时候,心灵是可塑的,发现它,改变它是相对容易的,但是一旦它成型,即我们成年之后,无论是全面的认识自己还是改变,都相对难了。

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人学了一大堆“道理”,但是心理上体验着痛苦,很难过好自己的生活,对自己没有自信,对别人没有热情。

2、能接受反馈

所谓的接受反馈就是指一个人如何应对外界的评价,评说别人是我们人类特有的一大爱好,也是大家用来与别人互动交往的方式方法。

比如,两个人见面不聊对方,而是会谈不在场的第三个人,而这种现象在社会学领域被称为“人类的八卦心理”,这是人的一个心理倾向,与此同时人们也会很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特别是在我们文化里,我们把名声看的很重,所以一个人怎么看待别人的评价,特别是负面评价,就能很好的说明他的心理特质,而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就能很客观的对别人的评价做出应对。

既不会骄傲自大,也不会妄自菲薄,但是从我们心理咨询的案例来看,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许多的心理问题也出在这一点上。

我们在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两类人,一类就是在正面评价下骄傲自大,形成了一种自恋型人格,总觉得自己最好,自己的最优秀,自己要做人群中的领导者。

这样的人在进入社会领域后,就会被别人所“嫌弃”,因为他们眼里只有自己,很难客观的认识自己,很难接受别人的评价,最终“看不到”别人的真实存在。

在我们的周围,也许这样的人很常见,比如有的人经常看不起别人,对别人“挑三拣四”,这也看不上,那些看不上,经常贬低对方,抬高自己,他们人格的高傲是建立在别人“弱化”的基础上的。

除此之外,最为常见的一种人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不会拒绝的“老好人”,他们的自我也是依赖于别人而存在的。

但是与前一种人相比,这一种人更容易使得自己在心理上出现问题,因为他们经常压抑自己,在人际关系里,他们看似很合群,和友善,但是他们内心是压抑的。

我有个来访者,她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在公司做啥事都会去先观察别人,去看别人的脸色,她说她比较软弱,她怕和别人起冲突。

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就做过很多论述,这种性格其实是一种自我虚弱的表现,一般与来访者的原生家庭有关。

我的这个来访者,她的爸爸妈妈极其严格,并且爸爸和爷爷奶奶重男轻女,所以她从小就很乖,从不和弟弟妹妹争。

上学的时候一直是个听话的好学生,没有想到工作了,却经常过得很压抑,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问题。

独立人格,即人格的稳定性不依靠于外界而能稳定存在,人格好比一个人的重心,又好比一个人的基石,只有它稳定存在,一个人才能健康发展。

与此同时只有拥有一个独立的人格,才能与别人建立健康的关系,才能有一个真正的好人缘,这个好人缘就不是用权力压制别人,或者压抑自己,去讨好别人。

唯有这样,这是一个健康的、可持续的自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