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京剧是三大国粹中开始最晚的,确是艺术形式最独特的。正是有了这一代京剧人孜孜不倦,以身作则的努力,京剧才能成为世人皆知、附庸风雅的高雅艺术。

京剧被称之为我国的“国剧”,诞生于清朝乾隆年间。当时四大徽班进京,又融合了高雅的昆曲和粗犷的秦腔,自成一派,流传至今。同时接受了许多地方曲调的唱腔,作为独特的戏曲艺术多次进入宫廷演出,在清末民初得到了空前绝后的发展,一举成为我国的“国粹”。从此走向世界,在全球范围内传播,成为展示我国传统艺术的重要表现方式。在二零一零年初,京剧被收录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一、当之无愧是国粹

目前我国有三大国粹,分别是中医、京剧和国画。何为国粹?国粹就是完全起源于我国发展于我国,并且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本民族所独有的。京剧是三大国粹中开始最晚的,确是艺术形式最独特的。京剧过去曾被称为“平剧,平腔”,其演唱腔调主要是以西皮以及二黄为主,并伴以二胡、铜锣,大鼓演奏。乃中国戏曲三甲之榜首,是为“国粹”。

1、京剧行当

京剧所特有的韵味,是世界上任何一个曲种所难以企及的。而这其中也很有讲究。京剧中有“唱、念、坐、打、生、旦、净、末、丑”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其中的学问非常深如果不去深入的学习是很难掌握其演唱技巧的。

在京剧中白脸代表着奸诈,以曹操为代表,红脸代表着忠义,以关公为代表。而其扮相也有着独到的讲究。单单“生”这个行当就分作很多种。老生是帝王或者老人扮相,小生则是隽永青年,我们经常听到的“小生不才”就是出自京剧里的小生。还有武生,就是指专门表演武戏的还有红生和娃娃生等等。

而且旦也分很多种类,有花旦,刀马旦,青衣也就是正旦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我国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就是先学的正旦,然后逐步走向了花旦的道路。而我们今天能听到的某某“四小花旦”也是出自于京剧中的花旦。

而花旦则就是在京剧中,女性角色的扮演者。现在讲谁是花旦,则是对其的褒称。说明其演技和扮相都处于上乘。但是论花旦中的夺魁者,那么非梅兰芳先生莫属,他开创的“梅派”也是绽放在京剧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2、京剧人艺德高尚

京剧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形式,想要学习京剧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而且它对于个人的悟性很高,同时也需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累月的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艺术造诣。

在电影《霸王别姬》中,我们看到了学习京剧的艰难险阻。这段学艺经历部分取材于梅兰芳先生。他九岁学艺,奈何祖师爷不赏饭,他艰苦的学艺生涯从此正式开始了。虽然没有很高的天赋,但是奈不住自己勤奋。别人练六七遍,他却自己练二十遍。终于在十七岁时,年少成名,名满天下。

梅兰芳先生自己说成功的秘诀就是苦学。在京剧这个行当没有什么捷径,再厉害的神童也都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他们对于艺术表演,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所以京剧才能不断发展创新,成为世人皆知的国粹。

只有在无人处用时间换功力,才能在人声鼎沸中用表演获得喝彩。梅兰芳先生十年磨一剑的心形,恐怕是很多人都学不来的。而且这也从另一方面看出,京剧艺术对于从艺者要求之高。京剧也正因为门槛很高,所以才使得其能不断精进。而也正因为有了梅兰芳有着高尚情操的艺术家对京剧孜孜不倦的追求所以它才能不断的向前发展。成为一门高雅艺术,并在国际舞台大放异彩。

3、高尚的人格成就高雅艺术

在清末京剧全盛时期,涌现出一批京剧大师。而且各成门派。从梅兰芳,尚小云,杨小楼再到马连良,孟小冬,余叔岩各个都是德才兼备,艺术造诣都达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水平。他们不仅在艺术上本领超强而且在做人上,也都有着一身的铮铮铁骨。

程砚秋在当时名气正盛,而适逢日本侵略中国听闻他的才气,便也想一睹为快。于是乎便让人在火车站邀请程砚秋为其演出,不曾想程先生却坦然拒绝,并且还用自己的太极功夫给了他们一顿教训。

国破家亡之际程砚秋坚决不做“隔江犹唱后庭花”之流,义愤填膺从此罢演更是直接到了乡下种起了地。面对外侮内辱,程先生大义凛然。即使返乡种田,也不谄媚求生。这就是真正的京剧艺术家,程砚秋此辈先驱以铮铮铁骨为京剧注入了其独有的灵魂,熠熠生辉。

还有著名的丑角当家萧长华先生,在艺术方面他时刻要求自己德一定要高于艺。只有德没有艺是万万不行的。所以他将自己所有的积蓄都投入到了京剧教育行业。作为校长不仅传道受业解惑而且从不拿工资还自费为学生提供饭食。

正是有了这一代京剧人孜孜不倦,以身作则的努力,京剧才能成为世人皆知、附庸风雅的高雅艺术。所以京剧之所以为国粹,它不仅仅是单纯的在表演上大放异彩,使人耳目一新更是因为其学习者,传承者身上所具备的高尚艺德。

京剧在代代相传中生生不息,其所蕴含的品德是支撑着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扎实的表演功底,精湛的演出技艺使得在唱念做打间流露着其不朽的灵魂。一颦一簇中方显京剧本色,一唱一和间彰显中国品质。京剧,是当之无愧的国粹。二、深入人心的艺术

早在春秋时期《诗经》中就已经撒下了戏曲的种子,再经过两汉歌舞,大唐霓裳,梨园百家又有宋朝南剧,再加上明清时期的昆曲它们都为京剧带来了大量的题材和成熟的技巧。京剧,正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汲取无尽的养分并充分吸收并如海纳百川般吸纳。虽然它的历史不足二百年,却是中华戏曲精华的沉淀。

1、世人公认

京剧可以说是我国戏曲艺术的“百科群书”,它博采众长自成一派。而它的国粹称号,并不是什么认证机构或者权威人士封予的。京剧成为国粹,是因为它得到了国人的公认,并且在国际上也具备很大的影响力。

它之所以可以如此兴盛与清朝皇室是分不开的,根据《圆明园志异》记载慈禧太后就是出了名的京剧爱好者。每天都请戏班进宫唱戏,而且在其大寿之时还对他们大家赞扬,从此京剧地位大幅度提高。而且在民间,老人过寿时也会邀请京剧戏班搭台演唱。如果没有戏班,就会觉得少了点什么。可见世人对京剧的喜爱,是深入骨髓,入股三分的。

目前世上有三大公认的艺术表演体系,西方的代表是前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还有德国的布莱特体系。还有就是以梅兰芳先生为代表的中国京剧,这是整个东方的的杰出代表。

京剧在国际上都得到了认可,那么自然在我国地位也不会低,所以顺理成章的成为我国的“国粹”。而且由此可见,京剧的演出是多么精湛对演员的要求有多高,就这点而言是其他剧中难以超越的。

2、京剧遍布各地

提到京剧大家都会认为这是高雅人士才能欣赏的,其实则不然。虽然这是附庸风雅的艺术,却具有很高的流传性。不论是在公园里,还是老年俱乐部都能发现京剧票友的身影。据《南方都市报》在2012年戏曲专栏的统计,在各类票友中京剧爱好者占了百分五十五。

根据《清末简史》记述,京剧爱好者慈禧太后,经常从京剧中学习权谋之术。上到耄耋老人下到顽皮孩童,自北向南,不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分尊贵卑贱。如果说一部电视剧或者一部电影,看两遍之后就会失去了新鲜感,但是京剧则像浓茶一样越品滋味越醇厚。就像电视剧《永不磨灭的番号》李大本事就经常看关于三国的京剧,诸如《空城计》《走麦城》从此中学习计谋,用来抗日。

而且京剧也分许多流派,可谓是异彩纷呈,各有千秋。为大家熟知的有四大名家,四大花旦等等。大家各自风格迥异,用自己特有的表演方式,唱腔为观众带来不同的艺术体验。《现代百事通》中曾介绍,现在唱京剧已经成为老年人打发时间的主要工具。

京剧是久负盛名的艺术瑰宝,也是我国戏曲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在清朝也深得皇室的青睐,《乾隆旧事》曾记载乾隆皇帝在六十大寿时,曾特允戏班接近御驾。可以看出皇室对京剧的热爱程度。唱念做打,音乐舞美,角色扮相,脸谱文化无不精妙绝伦,神采奕奕。京剧在我国的戏曲文化中一枝独秀,它的龙头地位无可撼动。

三、历久弥新,时代的艺术沿革

京剧之所以能够被流传下来,并流传至今是因为许多主流文化在其中展现的淋漓尽致。许多中华民族传统的经典故事,都成为了京剧的剧本。在当时,读书认字的人可能不多,但是京剧却可以把他们演出来,一方面娱乐大众另一方面也传播了传统。

岳鹏举、文天祥的尽忠报国,马毅,莫成的忠心护主,关羽秦琼的义薄云天还有包拯的刚正不阿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和事迹都在京剧中呈现出来。使他们深入人心,植根于每个底层民众的心底。四、结语:

京剧作为国粹而言,其地位已然自然是无可撼动也是当之无愧的国粹,无须多言。京剧表演艺术家的兢兢业业还有他们做艺先做人的道德水准以及京剧本身的唱腔曲调还有其所歌颂的历史美德故事,这些都如众星拱月般将京剧推到了戏曲舞台的中央。而我们的传统文化,也会通过京剧展现给后人,生生不息。

参考文献:

1、《京剧谈往录》

2、《程砚秋日记》

3、《京剧长谈:李洪春口述历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