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媒:中國的“停車難”帶來新商機

新加坡Asia One網站12月15日文章,原題:中國的停車難問題正在催生獲得鉅額資金支持的科技初創企業  王冉冉(音)11月拿到了1.8萬元薪酬,這是她工作以來的最高收入。她是北京某停車場管理公司的一名經理。她的日常工作從早上8點開始,主要是確保公司在上海運營的智能停車系統能準確顯示停車場的車流和停車狀況。“如果沒有(從事)停車場(管理),我只能在老家掙(每月)幾千塊錢。”

華平投資估計,中國停車市場的規模約爲500億元。“在中國,停車場管理極其粗放”,該公司執行董事張其奇表示,“大部分停車場由開發商經營,很少有主動管理或技術應用,停車場的工作人員只需要等着車輛進進出出。”

諮詢公司麥肯錫預測,中國中等收入羣體將在未來3年內達到5.5億人,隨之而來的是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停車位不足和停車管理系統的滯後,爲創新和數字化創造了肥沃的土壤。

張表示,中國目前約有2.5億輛汽車,私家車保有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但平均每輛車僅對應不到0.8個停車位,一二線大城市的車位短缺問題尤爲嚴重。而在西方發達國家,每輛汽車對應約1.3個停車位。

在同濟大學教授孫章(音)看來,運營商可能會通過提高停車費增加收入,而精通科技的投資者也有可能引入行業應用解決上述問題。例如,上海等一線城市的停車位已接近飽和,需要通過技術創新使有限的停車位滿足停車需求。“在中國,大數據、在線地圖和移動支付系統等數字技術,正越來越多地被用於改善停車設施管理”,他說,“這些技術配合立體停車場等設施,正在幫助交通部門有效緩解城市擁堵。”(作者佩吉·斯托等,丁雨晴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