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爲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綿竹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爲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綿竹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

年畫是中國民間藝術的先河,不僅是過年的一種五彩點綴,又是一種地域文化的辭典。

仙鎮木版年畫——《抱鞭門神》

《抱鞭門神》

開封朱仙鎮木版年畫始於北宋,是中國木版年畫的鼻祖。歷史悠久,堪稱中國民間藝術寶庫中的一顆明珠。朱仙鎮的木版年畫,不但具有極高的藝術收藏價值,而且極具觀賞價值,許多名人都曾收藏過朱仙鎮的木版年畫,魯迅先生給予其很高的評價:“朱仙鎮的木版年畫很好,雕刻的線條粗健有力,和其他地方的不同,不是細巧雕琢。這些木刻很樸實,不塗脂粉,人物也沒有媚態,顏色很濃重,有鄉土味,具有北方木版年畫的獨有特色。”這是對朱仙鎮木版年畫藝術特色的很好概括。

朱仙鎮年畫可分爲兩大類,一類是神祗畫,如竈君神、天地神等,另一類是門神類,朱仙鎮木版年畫中最多的就是門神,門神中以秦瓊、尉遲敬德兩位武將爲主。

桃花塢木板年畫—— 《一團和氣圖》

明憲宗朱見深 《一團和氣圖》

桃花塢木板年畫是中國江南主要的民間木板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展成爲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爲鼎盛時期,每年出產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達百萬張以上。

《一團和氣》是桃花塢木刻年畫中的經典作品,畫於作者朱見深即位的第一年。 左首爲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爲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執經卷一端,團膝相接,相對微笑。第三人則手搭於兩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頭頂,一手輕捻佛珠,顯是佛教中人。構圖合三人爲一體,妙思絕倫。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頓挫自如,顯示出畫家高超的技藝。

這幅《一團和氣圖》畫幅借用東晉儒生陶淵明、和尚慧遠、道士陸修靜“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理想,來表明自己對新的一年的期望。畫幅上的人物遠遠看好似一個大圓球,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是三個人相擁相抱在一起,三個人臉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爲一張臉。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絕,人物的線條也相當流暢。

天津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

《連年有餘》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從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最爲風行天津是京城對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貿易雙重功能。楊柳青鎮年畫藝術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響,半印半繪的加工工序,使楊柳青年畫更接近工筆重彩國畫,從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藝術風格。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畫面上的娃娃“童顏佛身,戲姿武架”,懷抱鯉魚,手拿蓮花,取其諧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爲年畫中的經典,廣爲流傳。

楊家埠木版年畫——《新安驛》

《新安驛》濰坊高密撲灰手繪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興於清朝,楊家埠曾一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產品流佈全國各地。楊家埠年畫體重喜慶、濃彩、實用,多反映理想、風俗和日常生活,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流暢,具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鄉土氣息和節日氛圍。

《新安驛》這幅作品當爲楊家埠年畫中表現形式最爲完備的代表作,正是表現古本頭場中主角周鳳英扮強人帶紅鬍子持刀上場的情節。由於作品畫面有水墨濃黑的部份,而畫中其他的色彩也相應需要強烈而厚重,色彩變化豐富而富於裝飾性,面部敷粉的細膩和頭飾衣飾的華美也在水墨和重彩對比中得以呈現秀美和嫵媚,從而相配合形成一個有機而富於獨特表現力的年畫趣味。作品中人物的功架、姿勢、扮相、額妝等較爲完整體現了清末的樣式,堪稱戲劇史的“活化石”。

四川綿竹年畫——《迎春圖》

黃瑞鵠《迎春圖》

《迎春圖》局部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爲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綿竹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

《迎春圖》可算是綿竹年畫橫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綿竹年畫大師黃瑞鵠,此畫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構成,每幅長48釐米,寬48釐米。這是一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長卷,根據四幅畫卷的畫面內容,大致分爲四部分:迎春、遊春、臺戲、打春。此圖描繪清朝綿竹迎春會盛況,長卷描繪了400多個人物和豐富多彩的迎春活動,生動地再現了清代的民俗民風,具有較高的民族研究和藝術價值。屬國家一級文物,被專家學者稱之爲清代的清明上河圖。

陝西鳳翔木版年畫——《司命主》

《司命主》

陝西鳳翔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木版年畫之一。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歷經數百年研煉,其風格獨特成熟,藝術品味極高,是中國內地民間風俗特別是西北地區不可多得的民間風俗畫卷。它是一種獨具風格的傳統民俗工藝品,被國外收藏家讚譽爲"東方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館皆有收藏。

舊時竈王爲各家供奉的一家之主,因於臘月二十三上天報告人間善惡,人們於是祭竈供糖果焚香禮拜,希望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此幅爲早期竈君。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財帛星君》

《財帛星君》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是中國華南地區著名的民間年畫,是嶺南漢族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始於明代永樂年間,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爲盛期,銷行及於南洋各地。

財帛星君又名文財神。他是一個面帶白、須黑而長之神,身穿錦衣玉帶,號稱金神,也稱“增福財神”。圖中他手捧一個寶盒,童子運財。“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來源:中原文化研究 #年畫#木版年畫#朱仙鎮

明憲宗朱見深 《一團和氣圖》

桃花塢木板年畫是中國江南主要的民間木板年畫。源於宋代的雕版印刷工藝,由繡像圖演變而來,到明代發展成爲民間藝術流派,清代雍正、乾隆年間爲鼎盛時期,每年出產的桃花塢木版年畫達百萬張以上。

《一團和氣》是桃花塢木刻年畫中的經典作品,畫於作者朱見深即位的第一年。 左首爲一着道冠的老者,右首爲一戴方巾的儒士,二人各執經卷一端,團膝相接,相對微笑。第三人則手搭於兩人肩上,面部被遮,只露出光光的頭頂,一手輕捻佛珠,顯是佛教中人。構圖合三人爲一體,妙思絕倫。人物刻畫生動傳神,衣紋細勁流暢,頓挫自如,顯示出畫家高超的技藝。

這幅《一團和氣圖》畫幅借用東晉儒生陶淵明、和尚慧遠、道士陸修靜“虎溪三笑”的典故,以儒、釋、道三教合一的理想,來表明自己對新的一年的期望。畫幅上的人物遠遠看好似一個大圓球,仔細看了之後才發現是三個人相擁相抱在一起,三個人臉的五官互相借用,合成爲一張臉。造型之奇妙,令人叫絕,人物的線條也相當流暢。

天津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

《連年有餘》

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產生於元末明初,從清代雍正、乾隆至光緒初期最爲風行天津是京城對海外的主要口岸,具有外交和貿易雙重功能。楊柳青鎮年畫藝術就受到多元文化的深刻影響,半印半繪的加工工序,使楊柳青年畫更接近工筆重彩國畫,從而形成了高古俊逸的藝術風格。 在中國版畫史上,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桃花塢年畫並稱“南桃北柳”。

楊柳青年畫《連年有餘》,畫面上的娃娃“童顏佛身,戲姿武架”,懷抱鯉魚,手拿蓮花,取其諧音,寓意生活富足,已成爲年畫中的經典,廣爲流傳。

楊家埠木版年畫——《新安驛》

《新安驛》濰坊高密撲灰手繪

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始於明代,興於清朝,楊家埠曾一度出現“畫店百家,畫種過千,畫版上萬”的盛景,產品流佈全國各地。楊家埠年畫體重喜慶、濃彩、實用,多反映理想、風俗和日常生活,構圖完整勻稱,造型粗壯樸實,線條簡練流暢,具有濃厚的民間風味、鄉土氣息和節日氛圍。

《新安驛》這幅作品當爲楊家埠年畫中表現形式最爲完備的代表作,正是表現古本頭場中主角周鳳英扮強人帶紅鬍子持刀上場的情節。由於作品畫面有水墨濃黑的部份,而畫中其他的色彩也相應需要強烈而厚重,色彩變化豐富而富於裝飾性,面部敷粉的細膩和頭飾衣飾的華美也在水墨和重彩對比中得以呈現秀美和嫵媚,從而相配合形成一個有機而富於獨特表現力的年畫趣味。作品中人物的功架、姿勢、扮相、額妝等較爲完整體現了清末的樣式,堪稱戲劇史的“活化石”。

四川綿竹年畫——《迎春圖》

黃瑞鵠《迎春圖》

《迎春圖》局部

綿竹年畫又稱綿竹木版年畫,以產於竹紙之鄉的四川省綿竹市而得名,流行於中國西南地區。多以木版印出輪廓而後填色。綿竹年畫與天津楊柳青年畫、山東濰坊楊家埠木版年畫、蘇州桃花塢木版年畫齊名爲中國四大年畫之一,素有"四川三寶"、"綿竹三絕"之美譽,綿竹年畫是世世代代綿竹民間畫師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體現巴蜀人民樂觀向上的思想感情和古老的漢民族風尚。

《迎春圖》可算是綿竹年畫橫披的代表作。作者系綿竹年畫大師黃瑞鵠,此畫以連環組畫的形式構成,每幅長48釐米,寬48釐米。這是一組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力作長卷,根據四幅畫卷的畫面內容,大致分爲四部分:迎春、遊春、臺戲、打春。此圖描繪清朝綿竹迎春會盛況,長卷描繪了400多個人物和豐富多彩的迎春活動,生動地再現了清代的民俗民風,具有較高的民族研究和藝術價值。屬國家一級文物,被專家學者稱之爲清代的清明上河圖。

陝西鳳翔木版年畫——《司命主》

《司命主》

陝西鳳翔木版年畫是中國著名的木版年畫之一。始於唐宋,興於明清。歷經數百年研煉,其風格獨特成熟,藝術品味極高,是中國內地民間風俗特別是西北地區不可多得的民間風俗畫卷。它是一種獨具風格的傳統民俗工藝品,被國外收藏家讚譽爲"東方智慧的結晶",在世界各著名博物館皆有收藏。

舊時竈王爲各家供奉的一家之主,因於臘月二十三上天報告人間善惡,人們於是祭竈供糖果焚香禮拜,希望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此幅爲早期竈君。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財帛星君》

《財帛星君》

廣東佛山木版年畫是中國華南地區著名的民間年畫,是嶺南漢族民俗文化的一朵奇葩。始於明代永樂年間,以清乾隆、嘉慶至抗日戰爭前爲盛期,銷行及於南洋各地。

財帛星君又名文財神。他是一個面帶白、須黑而長之神,身穿錦衣玉帶,號稱金神,也稱“增福財神”。圖中他手捧一個寶盒,童子運財。“招財進寶”四字由此而來。一般人家春節必懸掛此圖於正廳,祈求財運、福運。

來源:中原文化研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