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崇祯皇帝在与努尔哈赤的对峙中,一直处于被动劣势状态,直到袁崇焕的出现,被视为明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努尔哈赤也难得棋逢对手,袁崇焕称为努尔哈赤心中永远抹不去的痛。

公元1625年十月,内阁大臣孙承宪被罢免,由高第代替其位置。高第认为关外守不住,下令全部的防守都移到关内。袁崇焕极力反对撤军,他认为兵法讲有进无退,如果轻易撤离,山海关的门户就会失去必要的保障。但是高第坚持己见,并且还要大幅度撤退。袁崇焕表示,自己在宁远做官,死也要守住宁远,决不撤离。高第说服不了袁崇焕,把其他地区的兵力都撤离了,军队全部调回关内,丢弃军粮十余万石,沿途死亡人数众多,哭声震天,百姓大加抱怨,军队士气非常低落。

努尔哈赤看准了这个大好时机,于公元1626年正月带领将士,冒着凛冽的寒风,统领十三万八旗兵,向宁远城攻来。一路上,努尔哈赤所向披靡,轻而易举地攻克了高第撤离的几座城池,这让努尔哈赤军队的气势高涨。

努尔哈赤派人给袁崇焕送去招降书,声称凭借自己的二十万大军一定能攻下宁远,希望袁崇焕乖乖投降,而且许诺保证给他荣华富贵,升官进爵。可谓是软硬兼施。

然而,袁崇焕给予的答复是,城在人在,城亡人亡。努尔哈赤听了之后很生气,发誓一定要拿下宁远,以挽回被拒绝的面子。于是,努尔哈赤来到宁远城下,亲自指挥。随着一声震耳欲聋的号角声,八旗兵蜂拥而上。此时,明军地响彻天际的大炮声也响起。颗颗炮弹落在八旗军中,阻止他们进攻的步伐。

激战持续了三天,袁崇焕的军队越战越勇,毫无表示出怯弱和疲累。努尔哈赤之前从未见过这么英勇顽强的军队,即使不断改变作战方式,寻找薄弱环节,明军固守的宁远城池固若金汤,纹丝不动。

努尔哈赤自知再继续打下去,只会对自己越来越不利,最后他无奈之下,决定率领全军撤退。努尔哈赤一生,功勋卓绝,统一女真诸部,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但这次宁远之战,无功而返,是努尔哈赤第一次战败的记录,破除了他骁勇善战,战无不胜的神话。

袁崇焕大战告捷之后的人生并不顺利,因不得魏忠贤欢心辞官回乡。后得明思宗重新启用,1629年击退皇太极,解京师之围。但遭魏忠贤余党弹劾和皇太极的反间计,最终遭到明思宗怀疑而遭凌迟处死。袁崇焕的一生,在世人眼中,评价不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