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

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聚集、收集也暑去凉来时节进入秋季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秋天的第一个节气立秋,「立」意味开始,「秋」是庄稼成熟的时期。此时暑气渐退,也预示着草木结果孕籽,收获季节到了。

秋季是天气开始由热转凉,再由凉转寒的过度性季节。立秋,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末伏还在立秋以后,此时南方暑气余威尚在,北方多燥热。但秋意渐浓,早晚的天气会渐渐转凉。

三候

一候,凉风至

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此时可以感到风中带来的丝丝清凉,已经不同于暑热时的温风了。

清晨有白茫茫的雾气了,尚未凝珠,故曰白露。

天冷时叫声低微的蝉即为寒蝉,立秋以后的秋蝉只能叫出很单调的短音,有悲苦之感。寒蝉凄切,是古诗词中重要意象之一,表达悲戚之情,诉离殇。

养生

《管子》中记载:“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中医讲究“天人相应”,立秋后,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人们应当开始做好保养阳气的准备。秋季养生,凡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精神情志,皆以 “养”和“收”为原则。

情绪调养:安神养气莫悲秋

秋风秋雨使人愁!入秋后,情绪容易消极,精神也容易萎靡不振。此时宜安养神气,忌抑郁恼怒,保持愉快的心情,以使肺气清肃,保养肝脏。多一些微笑,可吸收更多的氧气进入身体,随着流畅的血液行遍全身,让身体的每 个细胞都能获得充足的氧气。

身体调养:排毒祛湿

等到秋分的时候,就要贴秋膘了。在这一年一度的进补开始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热在体内留下的湿气、火毒,不然硬补是补不进去的,只能越补火越大。此时可以“顺天时、因天序”坚持艾灸助身体排毒祛湿,可事半功倍。

艾灸穴位推荐

北京宛灸堂给您推荐排除体内湿气、火毒艾灸穴位:大椎、中脘、神阙、关元、足三里等穴

大椎穴

标准定位:

该穴位于人体的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

取穴原理:

手足三阳的阳热之气由此汇入本穴并与督脉的阳气上行头颈。艾灸大椎能益气壮阳,防治风寒之功效。

俞穴操作:

取坐位或俯卧位,凤凰灸套盒温和施灸,每次艾灸15-25分钟。

中脘穴

标准定位:

中脘穴,肚脐上4寸。

取穴原理:

此穴是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中脘穴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降逆止呕的作用,艾灸此穴可改善胃疾。

俞穴操作:

凤凰灸套盒温和施灸每次15-25分钟。

神阙穴

标准定位:

在脐中部,脐中央。

取穴原理:

神阙穴是人体生命最隐秘最关键的要害穴窍,是人体的长寿大穴。是循行于人体前面正中线任脉上的重要穴位,是人的神气出入的门户。艾灸神阙可以调理身体虚损、虚弱的症状。

俞穴操作: 凤凰灸套盒温和施灸,每次灸15~25分钟。

关元穴

标准定位:

在腹正中线上,位于脐下三寸处。

取穴原理:

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可调理痛经、宫寒等妇科。

俞穴操作: 凤凰灸套盒温和施灸15—30分钟。

足三里穴

标准定位:

位于小腿前外侧,当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

取穴原理

促进气血运行,起到温中散寒、化瘀消肿的作用,并能健脾补胃,增强正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发挥其防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作用

俞穴操作:

凤凰灸套盒温和施灸15-30分钟,至皮肤稍呈红晕为度。

艾灸过程中如有疑问,请搜素“北京宛灸堂”官方微信留言咨询!

起居调养: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气爽之时,早睡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

运动调养:轻松平缓不过度

秋季宜收不宜散,运动不宜大汗淋漓了,所以在清爽的早晨做些体操、拉伸最为适宜。“秋伤于湿,冬生咳嗽”,运动后及时擦干或换衣物,不要立即洗澡,避免湿气郁留体内。

饮食调养,少辛多酸

立秋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此时饮食要“少辛多酸”,以助养肝健脾。中医养生还提倡立秋后每天早晨喝粥,粥利于健脾,可助脾胃滋阴,平衡健旺的阳气。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