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是一種常見的慢性晶體性關節炎,病發人羣年齡不定。且男性患者衆多。痛風患者發病時,腳部、手部會出現嚴重的關節疼痛、紅腫、發炎,患者的正常活動受限,日常生活與工作受影響。

人體內的尿酸水平過高時,鹽分析出沉積於骨關節,十分容易引發痛風。冬季,由於氣溫低,人體的排汗、排尿會有所減少,

從而容易導致尿酸排出下降,尿酸鹽堆積

,造成痛風;其次,對於講究養生健康的國人來說,冬季正是一個補身體的好時候,

因此容易攝入嘌呤較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臟、魚蝦、火腿等,導致尿酸過高

,此外,寒冷的季節裏,由於

人體血液循環的降低

,尿酸也更容易在關節處結晶,因此,冬季作爲痛風的高發季節,發病迅疾、疼痛劇烈,增加了患者不少的痛苦。

近幾年,我國痛風患者的平均年齡不斷減少,許多正應該活力四射的年輕人也陷入了痛風的困擾。

而根據臨牀數據,以下幾類人也許是痛風的高發人羣:

1.肥胖人羣

喜食高蛋白食物、不愛運動、營養過剩是大部分肥胖人羣的共性。肥胖人羣較多的脂肪無形中增加了人體嘌呤的代謝,嘌呤代謝的產物就是尿酸,如此尿酸合成也在不斷升高。並且內臟大量脂肪堆積,也會促使尿酸生成增加。此外肥胖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胰島素抵抗、腎功能血流量減少等情況,阻礙尿酸的排出,因此導致體內尿酸含量不斷升高,增加通風病發的風險。

2.喜愛食用肉類、海鮮人羣

動物內臟、魚蝦海鮮肝、肉汁、肉湯等許多高蛋白的食物,含有很高的嘌呤物質,嘌呤在人體可以經過氧化變爲尿酸,會增加通風的風險。許多喜歡食用此類食物的人,沒有控制此類食物的食用,很容易成爲通風的“目標對象”。

3.酗酒人羣

酒精可以促進蛋白質的分解,升高人體內的乳酸含量,不僅會抑制尿酸的正常排出,還會升高人體內的尿酸水平,尤其是啤酒,含有大量促進鳥嘌呤吸收、尿酸合成的物質,是痛風病發的一大隱患。因此,即便是被稱爲可以養生的紅酒,也一定要控制飲用量,與痛風保持一定的“安全距離”。

4. 有痛風家族史的人羣

人體代謝的異常,存在着家族遺傳的特點。尿酸作爲一種代謝疾病,也存在家族羣發、遺傳等特點。因此,如果自己的祖、父輩有痛風的病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更加註重自己的尿酸水平,以免成爲下一個痛風患者。

5.中老年人羣

在臨牀的數據中,40至60歲是痛風病發的高峯期。男性是痛風病的高發人羣,男女發病比例爲20:1,尤其是中年男性,更容易患痛風。而對於女性來說,不少多在絕經後出現痛風。近年由於生活水平提高,痛風也逐漸出現向年輕人羣擴散的現象。

漸入痛風“高危期”冬季,預防痛風一定要做好“兩多三少”。

一、“兩多”

1.多喝水

夏季氣溫高,飲水量大,反之,寒冷的冬季飲水量就會有所下降,導致尿酸含量升高,排出困難。冬季注意多飲用水,可以稀釋、加速排泄的作用,當然也可以多飲用一些加入蒲公英等具有降低尿酸的茶葉更好。

2.多運動

民間有“貼秋膘”的說法,進入冬季,寒冷是許多人不願意運動,又剛好處於各種年會、節日齊聚的年底,導致肥胖“悄然而至”,剛好給痛風的病發安置了良好發育的溫牀。因此,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季,也一定要“管住嘴、邁開腿”。

二、“三少”

1.少喫火鍋

冬天最幸福的事情之一大概就是許多夥伴圍在一起喫一場熱火朝天的火鍋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火鍋的肉湯、肉類、海鮮擁有很高的嘌呤物質,偶爾的幾次無傷大雅,但是毫無剋制的頻繁食用,那麼可能還未盼來春天,先盼來了尿酸的一路“飆升”

2.少喝酒

冬日不少人喜歡喝酒暖身,年底也有不少飯局酒局,一個冬天總是有不少紅酒、白酒下肚。酒精作爲痛風的一大隱患,一定要時刻注意,尤其是尿酸較高的痛風“高危”患者,一定要剋制自己,時刻關注自己的尿酸水平。

3.少熬夜

熬夜時目前存在於廣大人羣中的普遍現象。“熬夜修仙”不僅會降低人的免疫力,還會加重腎臟負擔,導致尿酸無法及時排泄,促成痛風的風險不斷升高。因此,“工作狂”、“夜貓族”一定要注意,保證健康的睡眠十分重要。

經作者獨家授權,禁止轉載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