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區位於北京市的東部,西與東城區、豐臺區、海淀區相毗鄰,北連昌平區、順義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與大興區相鄰,幅員面積470.8平方公里,平均海拔34米,是北京市城近郊區中面積最大的一個區。2008年末,全區常住人口308.3萬,其中戶籍人口208.5萬,外來人口99.8萬。區現行行政區劃,有23個街道辦事處,20個鄉。

朝陽區工業發達,是北京市重要的工業基地。區內集中有紡織、電子、化工、機械製造、汽車製造等工業基地。朝陽區對外交往活動頻繁,是北京市重要的外事活動區。

2017年11月,朝陽區獲評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1]

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

從秦至隋唐,該地區屬廣陽郡,後屬幽州所轄的薊縣,遼時歸燕京道析津府,金時屬中都路大興府,元代將中都路大興府改爲中都路大興縣,明清時屬京師順天府,仍歸大興縣管轄。

1925年設區,稱北京市東郊區。

1928年改爲北平市東郊區。

1958年經國務院批准改爲朝陽區。

朝陽區是北京市屬近郊區向城區過渡的區,位於北京城區東部。轄域面積470.8平方公里。南北略長,最長約28公里;東西稍窄,最寬約17公里。

區域地理座標爲北緯39°49′至40°5′;東經116°21′至116°38′。西與東城區、豐臺區、海淀區相毗鄰,北連昌平區、順義區,東與通州區接壤,南與大興區相鄰。[5]

地貌

朝陽區地處北京平原,地勢從西北向東南緩緩傾斜,坡度一般在1/1000-1/2500之間。平均海拔34米,最高處海拔46米,在大屯到窪裏關西關西莊一帶;最低處海拔20米,在壩河下游的樓梓莊沙窩村西部。[5]

氣候

朝陽區屬溫帶大陸型半溼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春季乾燥多風,晝夜溫差較大;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乾燥,多風少雪。年平均氣溫11.6℃,最冷月1月份平均氣溫4.6℃,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25.9℃,年無霜期192天;年平均降水量581毫米(1971-2000年),夏季降水量佔全年的75%。1998年以來,氣候暖幹化明顯,連年乾旱。

全年日照輻射總量爲134.24千卡、平方釐米,生理輻射量約佔全年輻射總量49%。全年日照時數共2841.4小時,以5月份最多,有279.1小時;6月份次之,有277.3小時。[5]

水文

地表水

朝陽區地處北京市排水尾間,河湖水系衆多。朝陽區地表水屬海河流域北運河水系。北運河水系是唯一發源於北京的水系,其上游有溫榆河、通惠河、涼水河等支流。朝陽區北部大致以清河爲界,東北部大致以溫榆河爲界。壩河與南來的亮馬河、北來的北小河相交後匯入溫榆河。涼水河、蕭太后河、通惠灌渠等局部河段流經朝陽區南部。朝陽區內河流總長度爲151公里,另有110條中、小排水溝,總長度320公里。區內有朝陽公園湖、窯窪湖、紅領巾湖、高碑店湖等湖泊以及魚塘、水池窪地共約70多處,總面積980公頃。

朝陽區的主要河流的基本流向爲:溫榆河源於北京北部山區,自昌平區流入朝陽區,再經過通州注入北運河,是北運河重要水源之一。溫榆河是區境東北部的邊界河流,自上辛堡至壩河與溫榆河會合處,長22公里。清河是溫榆河的支流,源於海淀區的西部山區,穿過京昌高速公路流入朝陽區,在上辛堡匯入溫榆河。壩河源於東北護城河的分流,經太陽宮、將臺、東壩等鄉,在沙窩村注入溫榆河,也是溫榆河的支流。北小河及亮馬河是壩河的支流。通惠河位於朝陽區中部偏南,流向大致與京通快速路平行,是京杭大運河最北的人工河道。

1292年在元代水利專家郭守敬的建議、規劃、監督下,開鑿了北京到通州的運河。通惠河西起東南城角角樓(東便門)附近,經慶豐閘、高碑店閘、花園閘、雙橋閘、八里橋,注入北運河,該河在元、明、清三朝曾是南方糧食漕運到北京的重要河道。

地下水

朝陽區有較爲豐富的地下水,除來廣營、金盞一帶是弱富水區(1000平方米/日)外,全區大部分地區是較富水區(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層分佈有一定規律,含水層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黃莊一帶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間,水位變幅在10米上下。

生物資源

植物資源

北京市“朝陽區”概況

朝陽區東壩綠化植被

朝陽區地帶性植被爲半溼潤落葉闊葉林,原生喬木物種主要有旱柳、楊樹、槭樹、紫椴、糠椴、水曲柳、榆樹、臭椿、樺樹、楸樹、國槐、燈臺樹、朴樹等;原生灌木物種有虎榛、毛榛、榛、胡枝子、北京忍冬、黃櫨、酸棗等;藤本有獼猴桃、山葡萄等;草本植物有白羊草、荊條、小針茅、苔草、蘆葦、香蒲、黃背草、天南星等。

動物資源

朝陽區的動物資源大致類同於北京平原地區。鳥類是北京市常見的陸棲動物類羣,全市棲息的鳥類共計343種,幾乎佔國家已知鳥類總數(1186種)的三分之一,其中,平原區鳥類306種。在這些鳥類中,在本市繁殖的鳥類有147種(包括留鳥和夏候鳥),佔全市鳥類總數的42.86%,非繁殖鳥196種,佔57.14%。而在本市繁殖的鳥類中,有76種鳥類生活在溼地或水濱生境中,佔北京留鳥的51.70%,主要種類包括沼澤山雀、翠鳥、黑水雞、紅胸田雞、斑嘴鴨、綠頭鴨、池鷺、大葦鷺、大白鷺、大天鵝等,此外嬉戲於樹叢綠化帶的鳥類主要有麻雀、柳鶯、燕雀、家燕、大山雀、紅尾伯勞、灰喜鵲、黑枕黃鴯、沼澤山雀、灰椋鳥、喜鵲、斑啄木鳥等。北京市原生魚類93種,其中代表種類有細鱗魚、鰻鱺、麥穗魚、大鱗泥鰍、中華多刺魚等,市區人工溼地多爲新引進的養殖魚類及熱帶魚。

此外,許多底棲水生無脊椎動物生活在水草茂盛或水底腐殖質的淺水區,對水體淨化和水生植物生長起着重要作用,有的還是許多魚類、禽類的餌料,底棲動物代表品種主要有褐水螅、中華新米蝦、中國圓田螺等。[5]

氣候資源

屬暖溫帶半溼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降水集中,風向有明顯的季節變化。春季氣溫回升快,晝夜溫差較大;夏季炎熱多雨,水熱同季,爲農業生產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秋季晴朗少雨,冷暖適宜,光照充足;冬季寒冷乾燥,多風少雨,各月平均氣溫都在0℃以下。

土地資源

地貌類型複雜多樣,可劃分爲山地、丘陵、臺地、平原等四大類型。多種多樣的地貌類型,爲農、林、牧、副、漁綜合發展,建立城郊農業結構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條件。

水力資源

境內8條主要河流:溫榆河、清河、壩河、亮馬河、蕭太后河、涼水河、北小河,蜿蜒錯致,形成網絡。全境面積470.6平方公里,自然植被的分佈受地形、氣候及土壤的影響顯著,特別是由於坡向和海拔高度的制約和水熱條件的影響,使自然植被呈現出有規律的垂直分佈及過渡交替的特徵。

朝陽區有較爲豐富的地下水,除來廣營、金盞一帶是弱富水區(1000平方米/日)外,全區大部分地區是較富水區(1000—2000立方米/日)。地下水含水層分佈有一定規律,含水層多埋藏在地面20米以下,最大厚度70米。五路居、大黃莊一帶的厚度在50米以上,全區大部分厚度在20-35米之間。水位變幅在10米上下。[5]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種類較多,資源豐富,優勢礦產是非金屬礦;分佈比較集中,開發條件較好;中小型礦多,共(伴)生礦多,貧礦多,旅遊資源豐富。

日壇公園

北京市“朝陽區”概況

日壇

位於建國門外大街路北,日壇路東側,始建於明朝嘉靖九年(1530年),爲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太陽大明之神的地方。最初祭壇爲白石方臺,壇面爲紅琉璃,象徵太陽。清時改爲磚砌方臺,邊長5丈,高爲5尺9寸,四面出階,各九級,新中國成立後這裏闢爲公園,1985年後按原規制重建日壇。[13]

北京民俗博物館

坐落於朝陽門外大街141號,館址設在集元、明、清古建羣爲一體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東嶽廟,是京城唯一國辦民俗類博物館。

1997年成立,旨在保護、挖掘東嶽廟歷史文化,徵集北京地區民俗文物,研究、展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1999年正式對社會開放。館內常年舉辦老北京民俗風物系列展,每逢春節、端午、中秋等重要傳統節日都舉辦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

2004年6月中國民俗學會在北京民俗博物館正式掛牌辦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