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學社社員、“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八一勳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

中國網訊 據九三學社官網綜述,2018年11月17日上午,九三學社社員、“兩彈一星功勳獎章”和“八一勳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程開甲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驚聞噩耗,九三學社全體社員無不爲之悲痛。

程開甲先生1953年加入九三學社,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以身許國,功勳卓著,是我國唯一一位集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勳獎章”、中國軍人最高榮譽“八一勳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一身的科學家,是九三學社社員的傑出代表。

2014年,96歲的程老獲得國家最高科技獎,時任九三學社主席韓啓德向他發去賀信,稱他獲得此獎“是國家和人民對您爲我國科學技術進步特別是國防現代化建設事業作出傑出貢獻的充分肯定”,並號召全社同志以程老爲榜樣,“更好地弘揚愛國民主科學優良傳統,腳踏實地、誠信治學、精益求精、志存高遠,爲建設創新型國家、爲多黨合作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今年2月,九三學社中央主席武維華親自前往程老寓所向他致以新春祝福,並高度評價王淦昌、鄧稼先、趙九章、陳芳允、程開甲5位九三學社“兩彈一星”元勳在九三學社歷史上的重要意義,讚揚他們是九三學社的驕傲,指出他們身上蘊涵的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大力協同、勇於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永遠值得九三人學習。

不久前的8月,九三學社中央常務副主席邵鴻受武維華主席委託,再次看望程老併爲他百歲壽誕賀壽。程老還委託社中央向全體社員轉達他對大家的問候。

2018年2月,武維華看望九三學社社員、“兩彈一星”元勳、百歲老人程開甲。

2018年8月1日,九三學社常務副主席邵鴻受武維華主席委託,代表九三學社中央赴程開甲寓所,爲期頤之年的程老賀壽。

斯人已逝,音容猶在……

程開甲先生是弘揚九三學社愛國民主科學精神的楷模和典範。他的一生,是知識分子追求科研不斷創新的奮鬥歷程,是知識分子把國家富強民族復興與個人建功立業緊密結合的光輝歷程,更是知識分子爲國家民族利益無私奉獻的高尚歷程。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程開甲成長於中華民族積貧積弱的苦難歲月,邊流亡邊完成了在浙江大學的學業。學校爲了躲避日本侵略者的炮火,4年搬了7個地方,那種顛沛流離的悲憤和痛苦,深深刺痛了青年程開甲的心。抱着科學救國的志向,他努力學習、潛心鑽研,接受了束星北、王淦昌、陳建功、蘇步青等名師嚴格的數理學習的訓練和科學精神的訓練,並開始鑽研相對論和基本粒子。老師王淦昌告訴他,科學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要緊跟前沿,抓住問題,扭住不放。這些教誨讓他終身受益。

1947 年,程開甲(左三)與國際學術會議代表進行交流。

1946年,在著名學者李約瑟教授的推薦下,程開甲赴英國愛丁堡大學留學。由於中國貧窮落後,黃皮膚的中國留學生經常遭人白眼,甚至被稱爲“劣種”。這讓程開甲倍感屈辱,深深體會到只有國家強大,人民纔有尊嚴。在英國,他師從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波恩教授,選擇超導電性理論研究,與導師共同推出超導電的雙帶模型,深受波恩欣賞,並結識了狄拉克、海特勒、薛定諤、謬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在國際學術界嶄露頭角。

1949年,新中國的成立讓程開甲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出頭之日”。他迫不及待地辭別了導師,放棄了英國皇家化工研究所研究員的優厚待遇和科研條件,買了一批新中國建設急需的資料,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

回國後,程開甲被安排在南京大學工作。學校把他當作歸國高級知識分子,給他定爲二級教授。但他執意不要,只肯領三級的薪金。他說:“國家還在進行抗美援朝戰爭,我這份薪金夠用了。”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優先發展重工業。南京大學物理系決定開展金屬物理研究,學校把初創任務交給程開甲。程開甲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研究方向由理論研究轉入應用研究,率先在國內開展了系統的熱力學內耗理論研究。1958年,根據國家發展原子能事業的需要,南京大學物理系決定成立核物理教研室,學校還是把創建任務交給程開甲。他再次服從組織安排,開始探索新的領域。

程開甲(左二)與科研人員探討技術問題。

1960年,一紙命令把程開甲調入中國核武器研究所。從此,將他的生命與中國的國防事業緊緊連在了一起。1961年,正當程開甲在原子彈理論攻關上取得重大成績之時,組織上又安排他轉入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核試驗技術。他毫不猶豫地來到了馬蘭核試驗基地,開始了20多年大漠深處隱姓埋名的生活。

在羅布泊,他參與組織指揮了包括我國首次原子彈、首次氫彈、首次兩彈結合試驗和首次地下核試驗在內的各種類型核試驗30多次,是我國親自研究並在技術上指揮核試驗次數最多的科學家;20年中,他帶領團隊解決了包括核試驗場地選址、方案制定、場區內外安全以及工程施工等方面的一系列理論和技術難題;20年中,他帶領團隊利用歷次核試驗積累的數據,對核爆炸現象、核爆炸規律、核武器效應與防護等,進行了深入理論研究,爲建立中國特色的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作出了傑出貢獻。

程開甲在覈試驗基地研究所講課。

面對一次次組織安排、一次次調整研究領域,程開甲沒有抱怨:“回國後,我一次又一次地改變我的工作,一再從零開始創業,但我一直很愉快,因爲這是祖國的需要。”

也有人問他:“你如果不回國,在學術上會不會有更大的成就?”他回答:“如果當初我不回國,沒有參加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可能個人會有更大的科學成就;但肯定不會有現在這樣幸福,因爲我把自己的一切都與祖國的國防科技事業緊緊地聯繫在一起了。”

程開甲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四、五屆代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七屆委員。他的研究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一等獎,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和全國科學大會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項獎勵。1999年,他被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兩彈一星功勳獎章”。2014年,黨中央、國務院爲他頒發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7年,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爲他頒發“八一勳章”。

“科學技術研究,創新探索未知,堅忍不拔耕耘,勇於攀登高峯,無私奉獻精神。”程開甲曾寫下這樣的話。 這些話,既是他一生創新攻關的座右銘,也是他淡泊名利的自畫像。

我們的“核司令”程老,一路走好!祖國和人民不會忘記您,九三學社不會忘記您!我們一定會繼承您的遺志,學習您的精神,加倍努力,不斷前行,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實施,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作出新時代九三人的貢獻!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