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利益网站4月14日消息称,M-2“布莱德利”步战车从冷战时期开始服役至今,期间虽然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毕竟过于老旧,难以应对现代战场不断出现的新威胁,因此美国陆军一直想使用新型装甲车辆取而代之,但这个过程颇为不顺。

最初,美国陆军在1999年启动了未来战斗系统项目,在耗资210亿美元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工作后,该项目在2009被取消后,陆军又在同年启动了地面战斗车辆项目,然而这个花费了150亿美元的项目却在2014年因车辆超重而黯然下马。技术不成熟、要求过高及管理不善最终导致了这两个项目的失败。

目前,美国正在进行可选载人战斗车辆项目的研究。该项目旨在研发一种能以载人或无人方式执行作战任务的地面战斗车辆,用于取代现用的“布莱德利”步战车,同时研发这种新型战斗车辆的机器人化衍生型号,以执行无人侦察和护送任务。

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前两个“布莱德利”后继车型项目均告失败的情况下,为何还会期待第三个项目能取得成功?国会研究处也希望能了解其中的原因。这个研究机构在其发布的一份最新报告中称,“在经过前两次耗资靡费、徒劳无功的项目后,可选载人战斗车辆项目预计将成为陆军取代M2‘布莱德利’步战车的第三次尝试,但这可能使人们对该军种设计和部署主要地面作战系统的能力产生怀疑。”

这份报告敦促国会就可选载人战斗车辆项目提出一些尖锐的问题,包括这个项目预计将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虽然负责开发新技术的未来司令部将监督整个研发过程,但谁将制定项目要求?谁又将最终决定哪些要求可供使用?五角大楼所属各部门和机构将发挥哪些作用?

有趣的是,国会研究处认为,可选载人战斗车辆项目的薄弱环节可能不是车辆本身,而是其机器人化的衍生车型。陆军需要的是车重从十吨到三十吨不等且装备有反坦克导弹和机关炮的轻型、中型及重型机器人战斗车,其中重型机器人战斗车的设计概念类似于主战坦克,即:一种配有炮塔的履带式车辆。

虽然一个世纪以来,陆军一直在设计和制造有人驾驶的装甲车辆,但机器人坦克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尤其是在涉及到自主能力和对“机器人杀手”肆虐的恐惧时。国会服务处警告称,“虽然可选载人战斗车辆似乎比M2‘布莱德利’步战车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考虑到潜在对手武器系统的技术进步,在没有机器人战斗车协同独立作战时,这种新型车辆的作战能力也许提升有限。由于存在诸多技术难题,特别是地面自主导航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陆军对机器人战斗车的设想可能在2026财年既定部署日期之前(甚至在之后的许多年内)难以实现。”

美国陆军需要更换冷战时期大量装备的M1“艾布拉姆斯”坦克和M2“布莱德利”步战车,这一点毋庸置疑。这些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的主战装备性能良好,经久耐用,数十年来在火力、传感器和防护方面进行了多次升级。但是,就像喷气式战斗机一样,只有为数不多的新技术可用于老旧平台。从某种程度上说,列装新型车辆也是应用轻量化装甲、自动化技术、隐身技术等先进技术所必需的。

因此,陆军的下一代战斗车辆项目将包括用于取代M2步战车的可选载人战斗车、用于取代M1坦克的决定性杀伤力平台、用于取代M113装甲运兵车的多用途装甲车和机器人战斗车。然而,正如国会研究所所指出的那样,鉴于陆军近20年来在装甲车辆项目上的失败,国会和纳税人都需要对这些新项目给予密切关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