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澳門人從來沒有動搖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對祖國的感情一點沒有減少”“澳門迴歸後,愛國愛澳已從一種民間情懷轉化成爲全社會的核心價值”“未來的澳門,不變的是穩定,愛國愛澳的傳統、對國家的情懷不能變”。發展惠及民生,無論是現金分享、水電補貼,還是出生津貼、免費教育,不斷刷新的幸福指數成爲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生動註腳,更讓“愛國愛澳”的社會基礎愈發穩固。

原標題:人民銳評|讓“愛國愛澳”核心價值薪火相傳

拳拳赤子心,殷殷愛國情。大慶前夕的澳門街頭,“慶祝澳門迴歸祖國20週年”的橫幅隨處可見,“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的標語依然醒目。

“澳門人從來沒有動搖對‘一國兩制’的信任,對祖國的感情一點沒有減少”“澳門迴歸後,愛國愛澳已從一種民間情懷轉化成爲全社會的核心價值”“未來的澳門,不變的是穩定,愛國愛澳的傳統、對國家的情懷不能變”……澳門歷任特首近日接受採訪時,不約而同地把“愛國愛澳”作爲澳門迴歸20年的關鍵詞。從1999年迴歸,澳門同胞自發到拱北口岸歡迎駐澳官兵,到2008年汶川地震,澳門人均捐助善款近1萬澳門元,再到2017年臺風“天鴿”來襲,澳門市民爲救災的解放軍送水送飯,深摯的愛國愛澳之情從未遺忘、愈發熾熱。

四百多年的殖民統治,沒有阻斷澳門與祖國的血肉深情。儘管這座城市以中西合璧著稱,但華夏文化代代相傳,與內地的聯繫從未中斷。村民沈志亮伏擊澳督亞馬留、澳門熱血青年奔赴抗日前線的故事在這裏流傳。澳門大街小巷中留存下來的林則徐紀念館、鄭家大屋、葉挺故居,正是一代代愛國人士驅逐外寇、救亡圖存的見證。愛國故事的口口相傳,民族血脈的親子相繼,民間社團的不懈努力,爲澳門打下了重重的愛國底色。

迴歸祖國20年,與內地同發展共繁榮,澳門迎來了歷史上發展最快最好的時期。如果說5.6萬平方公里的大灣區是澳門發展的有力依託,960萬平方公里的祖國更是澳門前行的最大縱深。從保障電力飲食供給,到幫助抵禦金融危機,再到近期推出的15項惠澳措施,接連不斷的利好、廣闊的市場空間、深入的交流合作是澳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重要前提。發展惠及民生,無論是現金分享、水電補貼,還是出生津貼、免費教育,不斷刷新的幸福指數成爲具有澳門特色“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生動註腳,更讓“愛國愛澳”的社會基礎愈發穩固。

愛國愛澳這一長期形成的精神座標,同樣需要法律樹立底線,需要教育持續引導。1949年10月1日,時任濠江中學校長杜嵐不顧澳葡政府反對,在校舍裏升起了鮮豔的五星紅旗。2018年8月13日,澳門立法會通過《國旗、國徽及國歌的使用及保護》修訂案,澳門大中小學將實現升掛國旗全覆蓋。從順利完成基本法第二十三條規定的立法任務,制定《維護國家安全法》,到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對香港基本法第104條釋法,主動在立法會選舉法修改法案中增加“防獨”條款,從編寫專門教材、推進中國歷史教育,到組織團體到內地訪學交流、深入瞭解國情,澳門特區將愛國愛澳教育制度化、法制化。一堂堂課、一次次升旗、一趟趟互訪,讓國家意識和愛國精神的種子在澳門市民心中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2019年,澳門相繼收到了習近平主席寫的兩封信。在給澳門濠江中學附屬英才學校的小朋友和澳門街坊總會頤駿中心長者義工組30位老人的回信中,習近平主席都提到了傳承愛國愛澳的精神及傳統。一老一少,象徵着薪火相傳。始終堅守愛國愛澳的價值追求,“一國兩制”的生命力將不斷延續,澳門的未來將更加可期。

作者:原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