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三,唐敬宗時期的裴度。裴度的有謀有才使得這一時期成爲了太平盛世,裴度的一生都是爲人正直,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但是無奈屢次遭受小人的打擊與謀害,他們或是對裴度心存仇恨,或是對裴度心存嫉妒,不管是哪種心理,他們達成了統一共識,都對裴度進行打擊和報復,當然,有段時期,這些奸佞小人害怕裴度的威望,不敢做什麼,但是他們迫害裴度的目的沒有達到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久而久之,便使裴度幾乎陷於難以擺脫的艱難窘迫困境。

在不同的時期總有一羣帶有傳奇色彩人物,他們的所作所爲影響着整個王朝的興衰,有這麼一個人,他輔佐帝王,也曾被帝王所丟棄,幾經沉浮,三次爲相五次被排擠出朝廷的仕途生涯對於他來說,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纔是最正確的選擇,“執生不回,忠於事業,時政或有所闕,靡不極言之”。

晚年的田園生活讓他找到了歸宿,之所以能成爲四朝宰輔,是因爲他有着過人的眼界和能力,謀略也是非同常人,裴度當時的威信名望、德操功業,與郭子儀並駕齊驅。他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達到,他的地位也無人可以捍動,正是這些英雄,我們的國家才越來越昌盛,他傳奇的一生被載入史冊,被人們所銘記。一,唐憲宗時期的裴度

裴度字中立,又稱裴晉公,裴令,漢族,河東聞喜,是唐代中期傑出的政治家和文學家。唐德宗時期中進士,此後不斷晉升,從河陰縣尉到監察御史,看似一帆風順的仕途卻因密章奏論德宗寵臣時措語直切,德宗不喜,裴度遂被調出朝廷任河南府功曹。後提升爲起居舍人。

自此開始了他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一生。他成就了中唐的“元和中興”,功績非凡,尤其是在在平定淮西的時候,唐憲宗向他詢問建議,朝廷內部意見不一,憲宗一時莫衷一是。於是,憲宗派裴度至前線慰勞官軍,穩定軍心,瞭解情況。他超人的謀略與遠見讓人佩服,正是如此,平定淮西造福了老百姓,使老百姓們基本結束了民不聊生的日子。

裴度從前線勞軍回京後向憲宗陳說淮西能夠平定,並說李光顏這個人能識大體,作戰勇敢,可以擔負重任。果然不久,前線就傳來李光顏大敗淮西兵、殺敵數千人的捷報。憲宗大喜,就更信任裴度了。但是,李師道派遣的刺客也潛入了京城,幸好裴度的傷勢不重,在這裏,我想說一句,裴度這個人真的是福大命大,天生福相,如此遭遇之下不但性命沒有遭到威脅,這也與他的膽識有關,許多時候,膽識可以改變與造就一個人的人生。

而後裴度被任爲門下侍郎,專門負責討伐吳元濟,這次平定淮西是他一生中最輝煌的一項戰績。自此,全國實現了大統一,大唐王朝在短期內出現了政令順暢的局面,這一時期,史稱“元和中興”,裴度也由此被譽爲“中興名臣”。也爲裴度成爲四朝宰相做了鋪墊。

出使魏博,平定淮西,參絨入輔。在唐憲宗時期,他的輝煌戰績一件件,一樁樁,高處不勝寒,自然有許多妒忌的小人虎視眈眈,但是裴度一身正氣,爲人執着,忠心侍奉憲宗。二,唐穆宗時期的裴度

衆所周知,裴度可謂是出淤泥而不染,他無畏強權,在此期間揭露翰林學士稹鎮與宦官魏弘簡勾結“撓軍敗政”的罪行。雖然唐穆宗自己沒有治國的才能,但是他特別嘉許裴度的忠誠,裴度敢說敢做,他聽說唐穆宗偏寵元稹,於是披露元稹的種種罪行,無奈唐穆宗還是偏愛元稹,雖然表面對元稹做出了懲罰,免去了元稹的宮內官職,但是緊接着也調任了敢於上薦的裴度,這一時期,由於奸佞小人的猖狂,唐穆宗的不治國,裴度一度被調任,閒置。

裴度再遭排擠,剛被冊拜爲司徒,徐州便奏報:武寧軍節度副使王智興驅逐了節度使,自稱留後。朝廷驚駭,當即命裴度任司徒、同平章事,仍主持朝政。並委派王播接替裴度鎮守淮南。裴度與李逢吉一向不和,一次,左神策軍奏報:告發人李賞聲稱和王府司馬於方受元稹指使,勾結刺客要行刺裴度。

穆宗命左僕射韓皋、給事中鄭覃與李逢吉人審理此案,案未審畢,就將元稹貶爲同州刺史,裴度貶爲左僕射,李逢吉接替裴度爲相。從此,李逢吉黨羽李仲言、張又新、李續等,勾結宦官,煽動朝臣建立朋黨來阻撓裴度,當時號稱“八關十六子”,“八”、“十六”,都是所勾結相關人員數字。而裴度的醜惡名聲,傳聞日甚一日。之後,穆宗就將裴度調出朝廷任司空、山南西道節度使,不帶“平章事”之銜。由此,開啓了他的第三代宰輔的傳奇人生。三,唐敬宗時期的裴度

繼位的唐敬宗雖然年輕,但是他很有自己的想法與認知,不受他人的饞言影響,明辨是非,他聽說了裴度與李逢吉的事情,感到十分的驚訝,瞭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後,下詔恢復裴度兼任同平章事。這個時候李逢吉以及其黨羽害怕裴度重被起用。稱與裴度熟識的袁王府長史武昭想要謀害李逢吉。判罪定案時,武昭已死,他們想要藉此牽連裴,但公衆輿論都衛護裴度而歸罪李逢吉。

敬宗逐漸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凡有使者前往興元,必定傳告密旨撫慰,並有將他召回朝廷的約定。當時,敬宗也少不了年輕時的年少驕縱,總是厭倦接見羣臣,裴度和緩地進言勸諫。此後,敬宗坐朝理政次數稍有增多。不久,裴度兼任度支使。寶曆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宦官劉克明等謀害敬宗,裴度與宦官王守澄、楊承和、梁守謙、魏從簡等密謀,誅除劉克明等人,迎立江王李昂爲天子。於是,裴度因爲有功,被層層加封,直至進階爲特進。正是有裴度的輔佐,唐敬宗時期可算得上是太平時期,許多亂臣賊子,積蓄了力量卻意氣衰頹,因爲他們害怕的是裴度的聲威。可見,裴度當時的聲望與地位是如此之高,唐敬宗也是重用裴度,一片盛世。

裴度的有謀有才使得這一時期成爲了太平盛世,裴度的一生都是爲人正直,不與奸佞小人同流合污,但是無奈屢次遭受小人的打擊與謀害,他們或是對裴度心存仇恨,或是對裴度心存嫉妒,不管是哪種心理,他們達成了統一共識,都對裴度進行打擊和報復,當然,有段時期,這些奸佞小人害怕裴度的威望,不敢做什麼,但是他們迫害裴度的目的沒有達到是不會善罷甘休的,久而久之,便使裴度幾乎陷於難以擺脫的艱難窘迫困境。聲望不復從前,賊子的囂張猖狂。四,唐文宗時期的裴度

每個時期都有一些偉人,他們都在爲他們的那個時代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這些偉人都值得我們去敬佩,去學習。四朝元老裴度,用他的一生詮釋了何爲錚錚鐵骨,何爲出淤泥而不染,這個時期的裴度,已經是一個高齡老人了,他和平常人一樣,變得年邁多病,於是上奏請求辭去要職,但是作爲一代明君的唐文宗,他很敬佩這位四朝老臣,他心中還記着這位老臣一生爲這個國家所做出的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屢次重用裴度,無奈裴度的身體健康日益不佳,不見好轉。

裴度生病時,唐文宗派御醫去診斷治病,時常掛念心繫裴度的病情是否好轉,並且對裴度連連加封,有一次,裴度再次上表請讓,這次,唐文宗終於同意了,在京的唐文宗卻是一直掛念着裴度,最後在唐文宗的催促下裴度起身回京赴任,這不僅僅體現了唐文宗對裴度的器重,更是體現了裴度有着過人之才。回朝不久,裴度病重,不久病逝,享年七十五歲。死後唐太宗加贈裴度爲太師,肯定了裴度一生的功績,更是聽到裴度逝世的噩耗後,驚悸悲痛了很長時間。

可見,唐文宗是多麼的器重裴度,裴度自身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忠臣,這也爲後面裴度得病逝,唐文宗的悲痛不捨以及爲病重的裴度作親筆書信做了鋪墊。五,總結

裴度無力再與他們糾纏。到了晚年,漸漸追隨世俗以避免身遭禍事。自甘露之變後,大權就落在了宦官的手裏。裴度因已到辭官居家的年紀,朝綱的敗壞使他不再把仕途放在心上。他過起了悠然自得的田園生活,跟隨內心,過着心中嚮往的生活 當然也是爲了避免禍事,這種生活是他感到放鬆與舒適,他爲自己修建了一座歇涼避暑的亭閣,名叫“綠野堂”,這個地方春暖夏涼,有着蔥鬱的草叢與樹木,春天聽鳥兒唱歌,冬天看落雪紛飛,小溪,綠草,房屋的倒影在陽光的照射下糾纏在一起,多麼怡然自得的場景呀,實在是旁人羨慕不來的生活。

裴度還經常在這裏與詩人朋友們放聲吟唱縱情談論,借吟詩、飲酒、彈琴、書法自娛自樂。他在這裏過的悠閒自得,愜意的不得了,自此,唐朝四朝宰輔的一生算是有始有終,經歷過衆人瞻仰的風光,也經歷過被小人所迫害的低谷,不管怎樣,他的政治格局之大,有勇有謀,他的剛正不阿,爲人正直,謀略過人,他在其位謀其政的負責任使得他成爲唐朝四朝宰輔,在青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他值得被我們每一個人所學習與銘記。以史爲鑑,可以知興衰,每朝每代的明君忠臣,都是不可忘記的。

參考文獻

1.《新唐書》

2.《舊唐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