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愛》作爲一部受到全世界人民歡迎、具有一定影響力的長篇小說,裏面的人物角色可謂都是形象鮮明,有渴望忠貞的愛情、獨立自主的女主人公——簡·愛;風度翩翩、坐擁整個莊園的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小說當中的主要情節主要講述的是關於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然而,與此同時,還能讓讀者們印象深刻的,還有一位“瘋狂”、“扭曲”的女人——伯莎·梅森。在《簡·愛》裏面,她被人們稱爲“瘋女人”,大部分人們都會覺得,“瘋女人”的存在就是因爲作者夏洛蒂勃朗特需要,她的出現來推動故事的情節發展。但是,這其實並不是作者的主要原因,“瘋女人”的稱號其實具有一語雙關的作用。一、《簡·愛》裏“男權主義的受害人”——伯莎·梅森

1. 被夏洛蒂勃朗特刻畫成“惡魔”的女人

《簡·愛》裏面有這樣一句話:“第一次報復人,我嚐到了滋味,像喝酒似的,剛一喝,芬芳甘醇,過後卻滿嘴苦澀。”,在夏洛蒂勃朗特的筆下,一位曾經美麗動人、富有魅力的小姐變成了一個可怕、卑微、充滿暴躁的“瘋女人”。

身邊的人視她爲“惡魔”,她撕毀即將成爲新娘的簡·愛的婚紗,她一直在故事裏跟幽魂一樣突然的出現,並且每一次的出現都帶着詭異的氣氛和動作。她被男主人公無情的禁錮,關在紅色的小屋裏,她受盡了壓迫,她之前高貴的地位,美麗的夢想都化爲灰燼。所以,她的內心充滿了對她身邊一切的“憎恨”。

伯莎·梅森

2.男主人公的冷漠和歧視造就了伯莎·梅森的“瘋狂”

如果是在一個正常的環境下,沒有男權主義,沒有身份、種族的歧視,這位美麗的夫人的生活是美好的,自由的。在《世界文學評價》當中有這麼一句話:“就冷漠無禮的天性和過分自尊的疾病而言,你簡直是無與倫比。”

在書本當中,我們可以瞭解到這位“瘋女人”她是有自己的名字——伯莎·梅森,她的婚姻從一開始就是一個“黑洞”,男主公對她的態度除了對她身份的厭惡,沒有任何情感,所以,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是十分痛苦的。所以,在她眼裏,她並沒有錯,是男主人公背叛了他們的婚姻,背叛了自己的愛情。

在這個以男權爲主的社會,女子的權利十分的弱小,女人們只要成爲一個溫柔、順從,對自己的男人恭敬的“好妻子”形象就好,但是“瘋女人”——伯莎·梅森,她會經常對男主人公——羅切斯特大發脾氣,因此,本來是由男主人公全權支配的婚姻,“瘋女人”的作爲便是向男主人公的權威發出挑戰,從而導致了男主人公對她的厭惡,對她更加強烈的壓迫,給她了一個只剩下空殼的愛情。她被父權和男權所迫害,父親的欺騙,以及丈夫對她的冷漠和厭惡使得她逐漸“瘋狂”起來。

3.屈服於男權社會的壓迫從而變成——“瘋女人”

在《論簡·愛與瘋女人》裏面,我們可以瞭解到,“瘋女人”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對於女性而言是十分殘暴的。“假如你避免不了,就得去學會忍受。不能忍受生命中註定要忍受的事情,就是軟弱和愚蠢的表現。”這句話裏充分的感覺到“瘋女人”的卑微與孤獨。

在小說當中,並沒有找到關於“瘋女人”的一些大幅度的正面描寫,大多數都是通過別人以及男主人公的描述側面烘托出來的,大都十分的誇張,所以我們並不知道她的真實面貌,但是,她所遭遇的事情,她所幹的事情,卻是她內心裏真實的寫照,是她不甘於屈服於這個社會的投影。

二、“瘋女人”所擁有的雙重身份——夏洛蒂的自身寫照

1.一位與女主人公具有反抗意識並進行大膽復仇的女子

“瘋女人”對於《簡·愛》的讀者們來說,她只是一個小配角,她就像一個魔鬼,只要她一出現,故事的發展就要捲起波瀾。在著名的女性主義的作家桑德拉·吉爾伯特斯在她的著作《閣樓上的瘋女人》當中就寫出“瘋女人”的另一種解讀:“憐憫,不過是內心自私無情的人,聽到災禍之後所產生的以自我爲中心的痛苦,混雜着對受害者的盲目鄙視!”

其實在她身上不僅僅是一位飽受虐待的悲慘角色,她還是一位只不過在以簡·愛爲女主人公的背景下,並沒有被明顯的表達出來。

2.兩個不同的對立面,骨子裏卻有着相同的精神

在《簡·愛》的故事情節裏面,“瘋女人”——伯莎·梅森和主人公——簡·愛是一對相對的人物,狂躁、惡魔般的“瘋女人”與獨立自由,嚮往一個忠誠的愛情的的堅強女權形象成爲了一個鮮明的對比。但是,這僅僅是一個表面層次。

“瘋女人”之所以去撕毀女主人公漂亮的婚紗,之所以去燒燬整個莊園,結束自己的生命,其實也表達出自己對自己周圍的不公平的待遇的“抗議”,她從一個美麗與魅力同在的漂亮小姐,變成了一個肥胖、可怕、渾身充滿邪惡的女人,她變化的過程,正是這個骯髒的社會對她的“毒打”。

但是我們故事的主人公——簡·愛也是一位,敢於對社會的不公平發出挑戰的人,她可以爲了自己忠誠的愛情,狠心拒絕男主人公——羅伯切斯特的一起前去法國過日子的請求。在《簡·愛》裏面的一句話:“你以爲,因爲我窮、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沒有靈魂沒有心嗎?你想錯了!——我的靈魂跟你一樣,我的心也是跟你完全一樣!彼此平等——本來就如此。”

充分體現出女主人公大膽的對平等的的追求,她獨立、追求平等的性格與“瘋女人”的與世人相反的行動其實是相同的。她們在精神上的追求是一樣的。

3.“形似、神似”簡·愛的一個小角色——“瘋女人”

在我們的分析當中,“瘋女人”所處的社會環境當中,她的行爲和思想與社會的整體思想不一樣,因此,他被人們另類的去看待、對待。雖然女主人公是代表着社會當中,被尊重、認可的,但是“瘋女人”所做的一切,卻是女主人公簡·愛也想去做的事情。

女主人公簡·愛對男主人公羅切斯特的不滿,以及對他的憎恨,全被“瘋女人”所表達出來,她就相當於女主人公簡·愛的另一個面孔,“瘋女人”所做的一切,也正是她想做的事情。況且,伯莎·梅森最後的死亡,也讓在不忠的愛情裏苦苦掙扎的女主人公簡·愛解脫了。

是這位惡魔般的“瘋女人”讓女主人公簡·愛得到了解放,給予她一個平等、自由的婚姻,《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她們在小的時候都經歷過不平等的待遇,她們有着相似的經歷,她們被監禁、被壓迫她們在內心裏早就埋下了與反對社會的決心。“我卑微,但並不卑賤。”

在《簡·愛》的小說情節裏,雖然水火不容,但是在骨子裏卻是一樣的,她們兩個角色雖然不一樣,但是“瘋女人”的存在就像是女主人公簡·愛的內心獨白一樣,她除了“瘋女人”的身份之外還代表着簡·愛另一個面孔。她們都在爲自己的不平等地位而反抗。

在《簡·愛》裏面有這樣一句話:“被命運拋棄的人,總是被他的朋友們遺忘。” 沒錯,“瘋女人”在讀者們的眼裏,卻是是一個連名字都記不住的小角色,只記得她是一個被男主人公關在紅色小屋子裏的“惡魔”,人們眼裏的“瘋女人”。

但是,就像書裏面說的那樣,“生命太短暫了,沒時間恨一個人那麼久。”她用一把火燒光了禁錮她一生的牢籠——桑菲爾莊園,她燒斷了對她不忠的丈夫的腿,但是,她卻和女主人公一樣,都代表着女權,反對被男權支配的社會,反對這個不公平的世界,面對眼前的不公,她們要爭取她們原本應有的權利。

三、總結

“瘋女人”在《簡·愛》裏,一方面裏,她確實是真的“瘋”了,她周圍一切的一切都在敲碎她柔弱、純真、對未來充滿希望的心靈。但是,在另一方面,她並沒有“瘋”,真正“瘋”的是外面充滿“男權至上”思想的黑暗又恐怖世界。

這個恐怖的世界,讓她所寄託的希望一次次地落空,讓她從一個美麗而富有魅力、擁有一大筆嫁妝的小姐變成了整天都被關在籠子裏的“惡魔”。她的內心正在因爲她自身所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而反抗,她在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對抗外面的不公,這也正是女主人公身上所具有的精神——爭取女性自由、平等。

參考文獻:

1. 《世界文學評論》

2. 《簡·愛》

3. 《敘述學與小說文體學研究》

4. 《論簡·愛與瘋女人》

5. 《閣樓上的瘋女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