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此處有一點對於媽媽們十分重要:很多家庭中餵養幼小孩子喜歡自己咀嚼食物之後,餵給孩子,這是不可取的,若是大人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這樣的餵食方式,無疑會讓孩子受到傷害。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因爲飲食不規律或是經常食用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黏膜受到刺激,從而抵抗力減弱,此時接觸幽門螺桿菌,感染幾率會比平常高出幾倍。

昨天帶着孩子和一家人在外面喫晚餐,結束之後順手看了一下新聞,這一看,真的嚇我一大跳:

一家七口全部感染了一種一類致癌物!

一家七口人,怎麼會這樣呢?

他們感染的又是什麼一類致癌物呢?

1

85歲的李奶奶年事已高,從前幾年開始李奶奶就一直失眠,只能靠安眠藥助眠。

李奶奶一直覺得,失眠是因爲自己的年齡大,然而,某次開藥時候,醫生髮現她有嚴重的口臭,醫生懷疑李奶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建議她去做一個檢查。

這一檢查可把她嚇壞了,李奶奶竟然感染了幽門螺桿菌,而她失眠的原因,是因爲幽門螺桿菌使胃部越來越脆弱,從而換上了胃病。

“我們一家人睡眠都不是很好!”由於幽門螺桿菌傳染性特別強,再加上李奶奶的這句話,醫生馬上建議,李奶奶一家人最好都要做一下檢查。

這一檢查,把一家人都嚇一跳:2個女兒和2個女婿,兒子和兒媳,再加上李奶奶,一家7口人全部感染了幽門螺桿菌。

“幽門螺桿菌”這個詞,一直時不時出現在我們的面前,聽上去很平凡,然而這個東西,被世界衛生組織列入第一類致癌物中!

幽門螺桿菌這個一類致癌物質,究竟是什麼呢?

傳染性極強的它,到底通過哪些途徑傳播呢?

我們該如何避免呢?

請大家接着往下看!

2

幽門螺桿菌到底是什麼?

幽門螺桿菌生存於人體胃幽門部位,是最常見的細菌病原體之一。世界有多半人口受到過幽門螺桿菌的感染,而在有些國家幾乎90%的人都感染過這種細菌。

幽門螺桿菌寄生在胃黏膜組織裏,67%~80%的胃潰瘍和95%的十二指腸潰瘍都是由它引起的。

這種細菌感染首先引起慢性胃炎,之後可能會導致胃潰瘍和胃萎縮,如果情況嚴重,則會發展成胃癌。

從感染幽門螺桿菌的人數和比例就可以看出,幽門螺桿菌很容易傳播。那麼它的傳播途徑到底有哪些呢?

途徑一:生食

顧名思義,食用生的食物,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幾率會大大增加。

如今物質生活水平開始提升,人們的飲食習慣也開始多樣化,日料、刺身、牛排等,加大了我們食用生食的幾率,所以在食用這類食物之前,請一定要確定食物是否安全、是否符合生食標準。

途徑二:共餐

若是家中一人感染,家庭中其他人也極有可能被感染。因爲家人之間碗筷的共用以及共餐的飲食習慣,都增加了幽門螺桿菌在家庭成員中傳播的可能性。

途徑三:唾液

這一點中包含了除共餐外的其他點,例如夫妻間的親吻,生活中共用牙具等,都會增加幽門螺桿菌傳染的可能。

此處有一點對於媽媽們十分重要:很多家庭中餵養幼小孩子喜歡自己咀嚼食物之後,餵給孩子,這是不可取的,若是大人已經感染幽門螺桿菌,這樣的餵食方式,無疑會讓孩子受到傷害。

其他途徑: 糞便傳播、嘔吐物傳播等。

幽門螺桿菌是第一類致癌物,它能夠破壞胃的正常結構以及功能,而且以及證實,幽門螺桿菌與胃癌、胃黏膜相關性淋巴瘤有着密切的關係,其中80%的胃潰瘍患者,都有幽門螺桿菌的感染

既然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後果這麼嚴重,我們在生活中一定要注意防護,避免感染。

希望以下幾點媽媽們能受用,並且告訴孩子和身邊的人。

3

一、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告訴並且叮囑孩子,一定要讓孩子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習慣。

幼小的孩子喜歡經常嚼手,媽媽們要告知孩子,在公共環境下,例如:醫院、商場中。不要亂摸亂碰。

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感染幽門螺桿菌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一部分患者是因爲飲食不規律或是經常食用刺激性食物,導致胃黏膜受到刺激,從而抵抗力減弱,此時接觸幽門螺桿菌,感染幾率會比平常高出幾倍。

平時生活中,不暴飲暴食,不食用刺激性食物,從小養胃。

不喫生食,是將幽門螺桿菌拒之千里之外最好的辦法。

三、另外的小貼士

不要口對口喂孩子。牙刷定時更換。

家中若是有人感染,一定要分餐,並且餐具進行消毒。

幽門螺桿菌雖然是第一類致癌物,但是如果我們做到以上這些,就可以將它和孩子遠遠的分開,希望今天的科普大家可以受用。

相信我們身邊的媽媽們,有一些還是不知道它的危害以及防範方法,希望你能讓更多的人看到,讓更多的孩子和朋友,遠離幽門螺桿菌的危害!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