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新聞:

柳傳志卸任:我戰勝困難不計其數 這輩子太值|縱覽篇

賣電腦的聯想,並非柳傳志事業全部|創投篇

企業家眼中的柳傳志|評價篇

聯想35年,柳傳志總結出的18條管理心得|經驗篇

從“柳傳志的女兒”到“柳青的父親”|親情篇

新浪科技 韓大鵬

儘管柳傳志早已淡出聯想集團的經營管理,但在多數人眼裏,這位75歲老人還是與集團的命運緊緊相連。

聯想35年,人才鼎盛。柳傳志門徒衆多,郭爲、朱立南、陳國棟、陳紹鵬等人均可獨當一面。

這些人中,楊元慶無疑被報以最大期望——柳傳志把承載聯想命脈的集團,託付給了他。

有人評價道,聯想集團是柳傳志的半條命,他一生的功名都與集團的成就息息相關。

關係“亦師亦父”

1989年,楊元慶從中科院自動化所碩士畢業,成爲聯想招聘的第一屆大學生員工。

年輕的楊元慶深知,這家不大的公司“與衆不同”。在那個年代,多數企業循規蹈矩講究頗多,而這裏卻充滿活力,更願給年輕人舞臺。

同樣看中聯想的也非楊元慶一人,與他同期的大學生還有個名叫孫宏斌,此人才華橫溢,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從普通員工躍升爲經理。1990年,孫宏斌被破格提拔爲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經理。

單月破千萬營業額、賣出千萬擠壓產品,開闢了十餘家分公司……很快,孫宏斌犀利的辦事效率就得到了柳傳志的賞識。

在當時的聯想人看來,楊元慶充其量只是個“皇子”,孫宏斌更像個“太子”。孫宏斌權利在不斷擴大,這讓柳傳志心生疑慮。他曾分析孫宏斌的兩大缺點:第一,不注意公司大船結構的統一原則;第二,以自我爲中心的思想比較強烈,管理方式上簡單幼稚。

後來,孫宏斌鋃鐺入獄,其中的是非糾葛,在此不做詳述。

同樣具有銷售才華的楊元慶藉此上位。1991年,楊元慶擔任聯想CAD部總經理,採用“分銷”等策略,年銷售額從3000萬元增加到了3億元。

1994年,柳傳志給楊元慶寫了一封長信,字裏行間飽含着他對楊亦師亦父的情感。他在信中說道:“我是希望向這個方向去培養你的。當你由CAD部調到微機事業部,並在當年就把微機事業部做得有顯著起色時,我的心中除了對事情本身成功的喜悅以外,更有一層對人才脫穎而出的喜悅。在你開始工作後不久,諸多的矛盾就產生了。我是堅決反對對人求全責備的。如果把一切其他人得到的經驗硬給你加上去,會使得你很難做”。

此後幾年,楊元慶接過聯想帥印,並操刀了聯想對IBM PC業務的併購。

可惜機不逢時。2008年,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全球重組計劃耗費鉅額資金,聯想集團全年虧損2.26億美元,成爲公司成立25年來最大的一次虧損。

2009年2月,柳傳志不得不再次出山,擔任聯想集團董事局主席,楊元慶重新擔任總裁。“柳楊組合”力挽狂瀾,聯想經歷了3個季度的連續虧損後,扭虧爲盈。2011年年底,柳傳志見戰局穩定,決定再次功成身退,把帥印又交給了楊元慶。

傳承“做深做細”

如今的聯想集團,歷經風雨走過了35年。

今年10月,市場研究公司Gartner的一份報告顯示,全球PC出貨量攀升至6800萬臺,其中聯想居首位,在全球市場中佔有近24.7%的份額,擴大了其較之於美國競爭對手惠普公司的領先地位,後者份額爲22.4%。

在上個月發佈的第二季度財報中,聯想集團的季度營收達到948億人民幣,稅前利潤21.7億人民幣,同比增長達到45%。淨利潤實現14.2億人民幣,年同比增長達到20%。

對於聯想來說,智能化時代已經到來,且具有特殊的意義。在楊元慶看來,第三次工業革命基本上都是歐美企業主導,今天的中國企業,尤其是金融企業,使用的機器主要都是IBM,數據庫用的是Oracle,但是在智能化時代,中國企業已經跟國外企業站在了同一個起跑線上,在前些年的不懈努力和積累下,中國在一些領域甚至實現了領跑全球。“對於中國企業來說,打造核心競爭力是通向全球品牌的必經之路。擁有開放的心態,紮紮實實做核心技術、完善經營、不斷創新突破,纔有可能在全球化的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

從接手聯想的那一刻起,楊元慶就告訴自己,柳傳志給聯想積累下來的文化、傳統和管理方式,一定要好好繼承併發揚光大,要做得更深更細。在他的執掌下,聯想產業報國的初心不但沒有隨着企業運營的全球化、業務的多元化而淡化,反而越發根植於企業文化之中。

結語:

柳傳志曾說,要打造一家“沒有家族的家族企業”。

“沒有家族”是指毫無血緣關係,而是通過機制和文化保障企業得以傳承下去;“家族企業”是指公司最高層必須是有事業心的人,“把企業當成自己的命”。

很慶幸,楊元慶就是他要找的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