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爲“超級真菌”,是因爲它的耐藥性比較強,血液感染後致死率高,而且在環境中生存時間較長。所謂“超級真菌”,名爲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

“致死率超60%”

“近50%感染者90天內死亡”

“超強耐藥性的死神菌”

“被列爲全球緊急威脅”

……

近日,關於“超級真菌”的消息

傳得紛紛揚揚

一時間引起一陣恐慌

甚至有網友說這是現實版“生化危機”

......

媒體報道

那麼

這種“超級真菌”究竟是何方神聖?

事實真相是否如傳說中的那麼可怕呢?

跟隨衛監蜀黍看下來吧!

什麼是“超級真菌”?

所謂“超級真菌”,名爲耳念珠菌(Candida auris),是一種可以在住院病例中引起嚴重感染的真菌。

耳念珠菌,學名耳道假絲酵母菌。2009年,在日本一位患者的外耳道中首次被發現,後來在血液、尿液、呼吸道等部位均有發現。通過對儲存的念珠菌進行回顧性檢測,最早在1996年的韓國已經出現。

據資料統計:目前全球各個大洲均有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報告,截至2019年2月28日,美國共有587例確診病例報告。我國也曾有少量病例報告。目前,國內所受到的耳念珠菌威脅並不嚴重。

△ 培養皿中的耳念珠菌菌株

“超級真菌”可怕嗎?

耳念珠菌之所以被稱爲“超級真菌”,是因爲它的耐藥性比較強,血液感染後致死率高,而且在環境中生存時間較長。

儘管已有近十年的研究,但耳念珠菌的來源目前尚不明確,國內外學者對耳念珠菌致病性及耐藥性的形成和快速進化的認識仍然有限。

該真菌主要對氟康唑(抗真菌藥品)耐藥,大部分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棘白菌素類抗真菌藥治療,對於多重耐藥耳念珠菌感染病例,可使用高劑量多種抗真菌藥聯合治療。

由於健康人通常不會感染耳念珠菌

因此耳念珠菌

對於普通公衆的健康威脅較低

公衆不必恐慌!

哪些人容易感染耳念珠菌?

耳念珠菌既可以引起有症狀性的感染,也可以在體內攜帶而無症狀。

耳念珠菌感染主要累及住院病例,高風險人羣爲嚴重慢性基礎病或免疫抑制的病人(如:糖尿病、慢性腎病、HIV感染、腫瘤等);新生兒、插管或留置導管的病人、手術病人以及使用廣譜抗生素或抗真菌藥全身用藥的病人也可感染。

耳念珠菌導致的症狀取決於感染的位置,包括血流感染、傷口感染和耳部感染等;其中血流感染最爲嚴重,病死率可達30-40%。

“超級真菌”將大規模流行?

專家表示:首先,此前媒體報道所述的18例感染病例中,檢出的耳念珠菌菌株都比較敏感,通俗地說,現在絕大部分廣譜的抗真菌藥都可以治療它。其次,這些病例是在近年間從不同醫療機構陸續檢驗出來的,並不是某個時間段或幾家醫院集中出現的,是散發現象。同時,從由北京協和醫院牽頭的CHIF-NET全國監測數據看,大約2萬例菌株中才有1例耳念珠菌,因此不存在‘超級真菌’在我國“暴發”或“流行”的說法。

如何避免感染“超級真菌”?

超級真菌是從哪裏來的還尚未明確,但可以明確的是,感染主要發生在醫院內,集中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羣,如重症監護病房。美國的大規模流行也都是在醫院內發生的。超級真菌主要通過接觸病人以及接觸被病人污染過的物體表面傳播。勤洗手和徹底清潔院內物品是阻斷超級真菌傳播的重要手段。

小夥伴們都get到了嗎

其實啊~“超級真菌”

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

只要我們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注意在易感場合保護自己

我們自然也就遠離了這份危險

不必再爲此“瑟瑟發抖”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