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单车总量控制了,停车区域能增加吗?

有时候为了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却走了更多的路。 /晨报记者 朱影影

今年6月21日,摩拜单车宣布上线禁停围栏,ofo小黄车随后也表示,已经在杨浦、浦东、徐汇三个区上线电子围栏,为了鼓励用户合规停放单车,禁止停放的地方正变得越来越多,可单车带来的便捷性却越来越少。

记者调查发现,即便企业推出各种方便用户规范停车的举措,但是对不少骑行者而言,停放在白线区域内依然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往往到了高峰期,白线的区域总是有限。更有市民反映,有时候为了合规停车,甚至要比原先多走几百米的路程。

找不到白线,不敢停车

早在今年6月21日,摩拜单车宣布根据公安部提供的禁止非机动车骑行的道路数据进行禁停区域设置,在设置禁停区域后,一旦车辆停放的位置属于设置禁停区域内,就属于违停。如果用户出现多次违停的情况,便会被扣摩范分影响摩拜信用评级,甚至不能用车。随后,ofo小黄车也在杨浦、浦东、徐汇三个区上线电子围栏技术,一旦用户出现违规停放的情况,信用分便会受到影响。

面对企业推出的措施,市民曹先生就表示,仿佛受到了一种无形的监管。7月初,曹先生因为工作原因,便常常在桂林路地铁站与钦江路之间来回,“可是我发现,在钦江路这边都没有找到可以停车的白线。”没有了白线区域,一下子让曹先生不敢停车,“第一次发现没有白线后,我还要骑车骑很久,才能骑到了白线里面,最后又重新走回了单位。”曹先生说道。

同曹先生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有网友向记者表示,由于自己住在郊区,共享单车数量本身就没有市中心充足,“合理的停车白线数量更是不多,走出小区常常找不到可以停车的白线。”有时候为了合规停车,甚至要比原先多走几百米的路程。

找到了白线,不够停车

除了找不到可以停车的白线之外,市民李小姐遇到的问题则有些不同。她向记者反映,在肇嘉浜路地铁站出口,虽然有可以停放单车的白线区域,“但是高峰期一到,地铁站出口就停满了单车。”李小姐表示,找个合适的单车停放空间都特别难,“这里附近的白线不少,但是相比单车的使用量,可能还是不够。”因此,李小姐现在宁可选择步行到地铁站。

近日,记者走访了静安区永和路久合201科技园,在园前看到,各式共享单车整整齐齐地停放着。尽管划分了绵延几十米的白线停车区域,高峰期也还没有到,但是单车的停放量已经接近饱和状态。

白线区是否可以增加?

为了从源头控制共享单车的数量,去年下半年,上海出台了号称史上最严的禁投令,禁止共享单车企业新增投放车辆,同时,有关部门要求企业将沪上已经投放的单车数量进行扫码报备,对于之后需要置换的新车也要进行报备,让上海街头所有的共享单车都处于一个可控范围之内。

在禁投令之下,有业内人士便指出,共享单车出现以后,的确方便了市民出行,而共享单车的出行具有明显的潮汐性,也就是说,在不同时段不同地点,停车的需求也会不同,比如上班时单位附近停车更多,下班时小区附近停车更多,还有一些停放集中的地方则是位于各个轨交站出口。此前,由于这种潮汐性的存在,一些路段的停车需求势必很旺盛,相关部门为了解决这种需求以及便于管理,才会在各种不同的区域划上白线,这种需求和资源之间的矛盾很难避免。但是现在,共享单车的数量已经有了明显的控制,白线所在的区域更应该结合市民的实际需求,设置在方便市民出行的轨交、小区等位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