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來,許世友的老家在大別山腹地,那裏生產樹木,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家鄉需要修路,但是原始叢林阻擋了去路,需要錢來維修,而當時部隊還需要木材,於是許世友就做起了“牽線紅娘”,派出一個工兵團,首先修起了公路,運出了部隊伐下的100畝紅松,這樣就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1976年,許世友過七十大壽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專程來到廣州爲許世友祝壽,當時許世友非常高興,過完生日之後,許世友的兒子要回到老家,這時候許世友卻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他囑託兒子,老家的紅松一定要買兩棵。

1973年,開國大將許世友被調任廣州軍區司令員,這一調崗,許世友就在廣州生活了六年。而在廣州,許世友將軍也留下了許多令人欽佩的事情。

七十歲大壽許世友啥都不要,就命親兒子造口棺材,稱戰死就用!

許世友將軍到了廣州之後,按照毛主席的指示,開始閱讀《紅樓夢》、《天體運行論》等書籍,話說這在以前,對於許世友這個“大老粗”來說,是絕對不會做的。但是,到了廣州之後,許世友將閱讀書籍看做了是毛主席下達的任務,於是經常帶領着其他工作人員一起看書。

在廣州的很長一段時間,許世友都減少了散步和打獵的時間,反而是選擇靜下心來在屋子裏讀書,由於眼神兒不太好,許世友就左手拿着放大鏡,右手握着紅藍鉛筆,邊看邊記。把書中精彩的詩詞背下來之後,許世友還不忘到戰友面前“賣弄”一番。

當然,看着一段時間的書之後,許世友的文學水平也是大大提升, 甚至還能做起詩來。1976年春天,在“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中,對“四人幫”不屑一顧的許世友寫了《莫猖狂》一詩。矛頭直指江青反黨集團,形象地把三落三起的鄧小平比喻成諸葛亮,表示了堅決要保護鄧小平的決心。

七十歲大壽許世友啥都不要,就命親兒子造口棺材,稱戰死就用!

1976年,許世友過七十大壽的時候,他的兒子們都專程來到廣州爲許世友祝壽,當時許世友非常高興,過完生日之後,許世友的兒子要回到老家,這時候許世友卻提出了一個特別的要求,他囑託兒子,老家的紅松一定要買兩棵。

原來,許世友的老家在大別山腹地,那裏生產樹木,早在20世紀50年代初的時候,家鄉需要修路,但是原始叢林阻擋了去路,需要錢來維修,而當時部隊還需要木材,於是許世友就做起了“牽線紅娘”,派出一個工兵團,首先修起了公路,運出了部隊伐下的100畝紅松,這樣就達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

七十歲大壽許世友啥都不要,就命親兒子造口棺材,稱戰死就用!

但是,話說這麼多年過去了,爲什麼許世友還惦記着家鄉的紅松呢?

帶着父親的囑託,許世友的兒子許光在得到父親寄來的錢之後,回到老家開始置辦任務。製作完之後,令所有人大喫一驚,原來許世友是想要紅松來製作自己的棺材。製作完棺材之後,許光寫信告訴父親這一消息,許世友看見之後非常高興,並回信說道:等他打完了對越自衛反擊這一仗,只要不死就回來。若是戰死了就用這口棺材,不需要再驗收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許世友就回到老家安家。

但是,一直到去世,許世友都沒有見過這口自己心心念唸的棺材,這也成爲了許世友一生的遺憾。

更多精彩推薦,繼續關注神話大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