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濤迷局》:那條叫正義的金槍魚,終究要出現

斯蒂文·奈特編劇、導演的懸疑、犯罪電影《驚濤迷局》,具有深刻的社會話題性,同時又挑染了青少年亞文化的特別屬性。作爲美國著名的編劇、製作人,斯蒂文·奈特以《浴血黑幫》和《禁忌》等劇集成名,他主導的影視作品多數具有的獨特是故事設定、故事主題衝擊力十足,具有相當的社會刺激話題打底。

《驚濤迷局》的故事重要發生場所在漁船“寧靜號”上,名與實之間呈現出對沖,而那條傳說中的金槍魚則象徵着某種“正義”,這正義爲什麼必須來?就請看馬修·麥康納和安妮·海瑟薇繼《星際穿越》之後的再次合作,這一回他們穿越的時空和扮演的角色,也是相當離奇、驚悚和更加的無能爲力,他們一切的所作所爲都身不由己。《驚濤迷局》的馬修和安妮,詮釋的是類似《土拔鼠之日》的角色,不斷的讀取時間線,改編故事的走向,安妮的目標,無論馬修懂不懂其深意,最終都會種種手段而取得。

《驚濤迷局》明面上的故事,就是馬修·麥康納飾演的漁船船長,在一個小島上過着平凡而日常的打漁工作。直到某一天,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前妻找到他,要求他完成謀殺現任丈夫的任務。當然,有高達一千萬美元的報酬,具體的細節他們一再來推敲。馬修一開始不能接受,他的同事也反對,安迪陳述富豪丈夫的變態和霸凌。衆所周知,美國家庭的家暴是社會痼疾,只要社會風氣依然有問題、法律條文就難以根除大男子主義在家庭上的傷害,更何況對於未成年人的不良影響。

《驚濤迷局》中的孩子,那個叫做帕特里克的少年是個天才,也是一個在繼父的淫威之下生存的弱勢分子,退而求其次,他開始編寫並逐步完善一款尋找“正義”的遊戲。遊戲之中,被命名爲正義的便是那個大的出奇的金槍魚,它一再掙脫馬修的捕獲,它也是繼父想打撈的目標,也是安妮誘惑繼父上船的理由,當然也是馬修和身邊的各路角色一再勸說他,不要那麼做,不要欺騙、不要殺人。

現實中的原生家庭早已經破碎,生父在伊拉克戰場上中槍去世,而媽媽和繼父構成的新家庭中問題多多,小男孩在代碼構成的遊戲中,解放了自我、放飛了想象力,讓媽媽的前夫、自己的父親還活着,他的渾渾噩噩的日子,需要改變,他在無限的演進中,終究會跳脫他人的阻攔(那些日常生活中的熟人和神出鬼沒的新角色,都以風騷莫測的走位來阻擋他向着危險的渠道),找到那條有限的以暴易暴的路,無論有多少意外因素的干擾,親生爸爸利用那條名爲正義的金槍魚將混蛋繼父拖曳到深海之中。現實中確實的生父,在遊戲中毫無疑問可以施展開勝負手,這是小男孩對於真誠有愛的父與子關係的美好想象。

遊戲中的養成本質上是概率問題,終究會找到辦法,遊戲的玩家和角色都不需要爲此負責。現實中則絕對不同,要麼在沉默中滅亡(遭到終生的傷害),要你在沉默中反抗,電影裏的社會新聞報道說小男孩用刀殺死了繼父。顯然,他是收到遊戲通關後的鼓勵。遊戲和現實的彼此促進,可以說是當代社會圖景的重要分叉,即便是正常人也可能陷在虛實難分的迷線之上,更何況遭受持續家暴的帕特里克。哪裏有壓迫哪有就有反抗,反抗未必一定體現出來,然而反抗一旦作爲行動表達出來,家庭、職場和社會就不再寧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