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在這一生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遺憾的事情,如果人世間有時光倒流的話,再給人們一些選擇的話,不知道會不會有不同的結果。在歷史上就有一些因爲選擇問題而造成自己身死的人,其中就包括了一代名將,韓信。

一個有趣的話題是這樣的,如果韓信聽從下屬的謀劃,在齊地擁兵自立,真的可以和項羽劉邦鼎足而立,三分天下嗎?

有許多愛好者表示,韓信不是不想反,而是反不了,因爲韓信軍團中的一大把中高層將領都是劉邦的親信。例如曹參,還有灌嬰,此外還有名義上韓信的副手,實際上是劉邦從沛縣就帶出來的心腹孔藂與陳賀,所以韓信如果想要起兵謀反的話,難度很大,幾乎是不可能的。

但是,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與後世的鐘會謀反來比,韓信想要起兵,還是有幾個優勢的。

一,有足夠的智囊團體,李左車與蒯通能力足夠擔任智囊,若是想謀劃自立,應當可以制定出一系列相對圓滿的計劃,而不會像鍾會那樣漏洞百出;到時祕密埋伏好武士兵卒,借宴席或出兵之際一聲令下,便是有希望把劉邦的部下一網打盡,畢竟鍾會那般拙計百出的計謀,都差點把魏軍的高級將領給全吞了。

二,韓信的士兵大多數都是平定趙,魏,燕几國後所募集的,與劉邦這實際上的掌權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深,而且憑着韓信連戰連勝的戰績,在士卒中也是頗有威望,這就跟鍾會謀反有本質上的區別,鍾會當時根本就沒有自己的班底,指望家屬在魏國的士卒實在是有點想當然了,就是當時成功了,到後面別人討伐你只需要把那些家屬帶來,瞬間就會倒戈相向。

三,之後嘛,就是韓信一旦開了新河,擁兵自立,指不定就起了帶頭作用,會讓其他的諸侯王也會心生異心,一旦天下大亂的話,就是韓信渾水摸魚的時候到了。

最後,倘若讓你選擇的話,你是否會站在最有贏面的一邊呢?答案是肯定的,除了心中有極爲堅定的信念的人外,很多人都會在觀望之後做出最有利的選擇。此時劉邦有二十萬軍隊,項羽有十萬,而韓信則手握三十萬重兵,同時韓信還擁有遠勝劉邦項羽的軍事能力。因此,韓信反了的話,他的勝率是最大的,而得到的支持也可能是最多的。

但問題來了....

韓信的政治水平極其低劣,心高氣傲還不通人情世故,傲氣比之霸王過之無不及也。說白了,就是隻爲戰爭而生的戰爭機器,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懂;在被削爲淮陰候之後,還是一副眼高於頂的架勢,樊噲依舊以王侯禮節待他,倒是韓信來了一句“想不到我如今居然只能與樊噲之流爲伍。”正如此,不懂得如何審時視度,不懂人情世故,又不具備隨便翻臉的梟雄氣質,所以韓信註定不可能擁兵自立,哪怕是起兵了,最終也會失敗,這就是性格決定成敗。

而另一方面就是,韓信相對於劉邦來說算是個老實人,他不願意去承擔背叛劉邦的後果,在道義與稱王之間,選擇了道義,但他沒想到的是,會爲自己帶來如此悲慘的人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