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後來聽了大人們的解釋才知道,農村辦酒席都有一道“送客菜”,這已經成了農村約定俗成的一種規矩,客人們也都心知肚明,這這道菜一上大家就該走人了,而這種規矩的形成,也是考慮到了農村的實際情況。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我從小到大跟着家長在農村喫過不少的酒席,除了見識了菜品的升級之外,我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又有趣的現象:在農村老家喫酒席的時候,有一道菜上過之後,客人們就像約好了似的都離席了,這道菜就是雞蛋湯,雖然對這個現象已經習以爲常了,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因。

馬上就要步入臘月了,接下來的兩個月是農村辦酒席的高峯期,在農村生活的朋友都知道,除了過年過節之外,辦酒席是農村難得熱鬧的日子,爲了迎接這樣的一個場合,辦喜事的主人家通常提前好久就選好了日子,然後還會盡可能通知到每一位親朋好友,就是爲了讓更多的人前來捧場,當然,爲了彰顯自己的待客之道,主人家的好酒好菜是少不了的。

這幾年來,隨着農村條件的發展,農民辦酒席的場面也越來越大,各種菜品的數量都和搭配都和前些年有了很大的不同。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農村酒席上的菜品選擇都是有講究的,什麼菜該上,什麼菜不該上,以及每道菜上的先後順序都有一定的規矩。一般來說,農村酒席的上菜原則是先上冷菜,再上熱菜。菜的數量則是根據主人家的經濟情況來確定。

作爲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孩子,我從小到大跟着家長在農村喫過不少的酒席,除了見識了菜品的升級之外,我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一個奇怪又有趣的現象:在農村老家喫酒席的時候,有一道菜上過之後,客人們就像約好了似的都離席了,這道菜就是雞蛋湯,雖然對這個現象已經習以爲常了,可是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因。

後來聽了大人們的解釋才知道,農村辦酒席都有一道“送客菜”,這已經成了農村約定俗成的一種規矩,客人們也都心知肚明,這這道菜一上大家就該走人了,而這種規矩的形成,也是考慮到了農村的實際情況。

與城裏人統一在大酒店辦宴席的決定不同,大部分農村地區的朋友辦的都是流水席,一桌十幾道菜得陸陸續續的上桌,前後需要間隔好一段時間,有的時候菜品太多的話,客人們都會記不清具體上了多少菜,所以讓雞蛋湯放到後面,也是一個菜上完了的標誌。

另一方面,農村辦酒席的時候,如果前來捧場的賓客一多,場地又不夠佈置太多的桌子的話,通常就要把他們安排成好幾輪。如果最先上桌的人喫得太慢,後一輪開席的時間也會跟着延遲,大家難免等得着急,所以這道最後上的送客菜也是提醒席上喫完的人下桌,好爲後面的人節省時間。

而很多地區的農民之所以把送客菜定爲雞蛋湯,一是因爲這道湯的口味相對比較清淡,可以作爲大魚大肉之後的調劑,也能讓客人們去去油膩。另一方面也是因爲這道菜的名字,農村酒席上的雞蛋湯又被稱作“滾蛋湯”,其中的意義不言自明,就是爲了提醒客人們酒席已經結束,不過這兩年,有的地方的滾蛋湯已經被換成了丸子湯,看中的是團團圓圓的好寓意。你有聽過送客菜的說法嗎?你還見過哪些送客菜?歡迎留言和我們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