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基金季报披露,格林伯锐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一度达到了49.87%,半仓操作好歹让人看到了曙光。投研人员的严重匮乏直接导致了格林基金投研能力的极度不足,类似从半仓看到空仓这样的极端操作,绝非基金经理个人能够决定,必须上报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决定。

(原标题:鉴基|三大“神”操作,让这只基金年内大亏21%)

都说2019年投资,基民比股民幸福,大部分权益基金都有不错的表现。但买到格林伯锐灵活配置型基金的基民朋友们一定不幸福,有那么夸张吗?

本王先上一张业绩图,大家感受下。

数据来源:Wind 截止日期:2019.12.13太差了!有人可能会说,好歹没有同类垫底,还有比它更差的呢。不好意思,排名在格林伯锐A后面的是它亲弟弟格林伯锐C。而且,不仅是同类最差,这只基金还是年内全市场的最后一名! 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啥导致格林伯锐大幅跑输大盘、跑输业绩基准、跑输所有基金?且和本王一起来看看这只“辣鸡”都有哪些活见鬼的“神”操作。

神操作I:

成立初过于谨慎,踏空行情输在起跑线

格林伯锐成立于2018年11月,讲道理,这个出生点近乎完美,恰恰是股市的黎明破晓前。就好比玩吃鸡游戏,运气贼好,落地就是一堆豪华装备的感觉。可惜,格林伯锐却并没有抓住这样一个求之不得的机会。 对此,格林伯锐在半年报中是这样解释的:“由于本基金在2018年11月才成立,为保持基金净值稳健运行,所以2019年一季度基金经理对股票投资相对谨慎,前期主要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后期逐步增加权益仓位。” 说实话,谨慎本身并没错,更何况是在格林基金成立伊始的背景下,毕竟谁都不想开始就把招牌做砸了。但话说回来,矫枉不能过正,谨慎过了头就会得不偿失。于是,以固定收益投资为主的操作,让格林伯锐“完美”错过了A股年初的爆发行情,彻底输在了起跑线。 如果当初,可以真谨慎地投资股票5成仓位,哪怕是3成仓位,可能也不至于是如今这幅光景,真是“千呼万唤行情来,伯锐空仓徒留恨”。如果说,踏空行情的神操作尚情有可原,那么之后的几个操作就真的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神操作II:

基金经理屈服了,年中错估形势清仓股票

成立初踏空行情并不可怕,后天完全可以补回来。事实上,格林伯锐也真的有试图挽回过颓势。根据基金季报披露,格林伯锐一季度末的股票仓位一度达到了49.87%,半仓操作好歹让人看到了曙光。

神操作III:

三季度错误押宝科创板,再遭滑铁卢

进入三季度后,格林伯锐再度缓慢提升了股票仓位,三季度末股票仓位超过了28%。可是你们猜都买了哪些股票?请看下图:

上图是三季度末格林伯锐的十大重仓股,清一色是科创板股票。

但科创板真没那么容易赚钱,作为降低了准入条件、采用全新的交易机制,并且涨跌幅限制升至20%的全新板块,一方面意味着风险更大,另一方面也对基金管理人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格林基金对自己的投资能力,心里就没点数吗?三季度从空仓到持有了一水的科创板股票,结果前十大重仓股,近三月有9只下跌,最高跌幅超过36%。直接导致格林伯锐基金净值继续下滑。本王就不懂了,是白马股不稳健?白酒股不香?科技股不热?还是医药和消费股不受追捧?强势的板块和股票一个不买,偏偏错误押宝科创板,你不亏钱谁亏钱? 更可怕的是,格林伯锐在三季报中说:“预计A股仍将维持上有顶、下有底的震荡态势,结构性机会仍存在,特别是业绩预期稳定或成长确定性强的板块。目前科创板整体调整幅度较大,继续下调空间有限,估值也趋近合理,本基金将继续重点配置科创板的标的。”如果是别家投研能力强的公司这样说,那或许还能有所期待;换成格林基金说,怎么看都是一场破罐子破摔的赌博。 神操作背后折射出三大硬伤 一只基金在今年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没能赚钱还大亏21%,简直令人目瞪口呆。但请相信,这绝不是基金经理一个人的锅,背后暴露的是格林基金的硬伤。

硬伤I:投研人员严重匮乏

本王查了下,目前格林基金一共只有4位基金经理,其它诸如研究员之类的投研人员数量不详,但目测不会超过一只手。要知道,在当下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基金投资真的是一场团队作战,业内大公司的投研团队人数都在百人以上,就这样还无法做到A股所有公司研究全覆盖,区区几个人的团队又能做什么?

硬伤II:投研能力极度不足

投研人员的严重匮乏直接导致了格林基金投研能力的极度不足,类似从半仓看到空仓这样的极端操作,绝非基金经理个人能够决定,必须上报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讨论决定。但最后空仓的结果只能说明两种可能,要么就是格林基金的投资决策委员会都是一群不懂投资的人组成,于是基金经理说什么,他们反正不专业,只能附和;要么就是成员本身水平极差,一起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无论哪一种,都非常可怕而致命。

硬伤III:股东无法给予支持

格林基金是由河南省安融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独资成立的一家基金公司,也是业内第一家地产背景的基金公司,没有其他任何资管行业的公司参股。简言之,在投资领域,股东方不能给予格林基金实质性的支持。

隔行如隔山,没有股东爸爸的有效支持,注定了格林基金的艰险前路。 悲剧的不止是格林伯锐一只产品,格林基金旗下权益类产品整体表现都很差,多只产品正游走于清盘的边缘。如果未来,格林基金无法引进大批高质量的专业投研人才,抑或是旗下产品业绩依然长期垫底,那么本王奉劝大家赶紧赎回吧,别抱有任何期望,格林基金可休矣。

在挑选基金的时候,你会看重哪些因素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