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不用過於擔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不一定就會罹患胃癌,但患癌機率是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的5-6倍。下面這3種情況都會讓你不知不覺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

在知道究竟是什麼致癌因子這麼囂張前,先來看看兩個故事。

故事一

周傳雄(小剛)創作多首膾炙人口的情歌,像是《黃昏》、《北極雪》等等,有情歌教父的美名。然而在他當紅之際,卻突然消失在衆人視線中。

再次出現,身高178公分的他,體重一度剩不到50公斤,據傳他罹患胃疾,還曾傳出罹癌病逝的消息。

小剛曾在節目中說過,罹患胃疾後,一度瘦到只剩下皮包骨,讓他懷疑自己的人生是不是到頭了。

故事二

寧波一名90後女生小莉(化名),平時身體健康,然而最近一年飯後總感覺有些脹氣、反胃,由於沒有特別難受,也一直未就診。

最近她感到左上腹隱隱作痛,時而還噁心嘔吐,去了醫院做胃鏡檢查。一檢查才發現自己胃癌晚期。

小莉事後回想自己只覺得胃不舒服,沒有什麼特別症狀,怎麼胃癌偏偏找上了她?

胃是腹腔內的深在器官,罹病早期不容易有明顯臨牀表現,大多數胃癌被發現已經是中晚期,難以根治。那麼,導致小剛與小莉患胃病、胃癌的危險因子是誰?

你可能有所耳聞,這個危險因子很可能就是〝幽門螺旋桿菌〞。

〝一半中國人胃裏都有幽門螺旋桿菌,只是他們自己不知道〞。2005年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得主、澳大利亞胃腸病學家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曾這樣表示。

根據數據,全球超過一半人的胃都有幽門螺旋桿菌的寄生,在中國14億人中,有將近8億人胃裏有幽門螺旋桿菌。

從巴里•馬歇爾(Barry Marshall)的2017年論文圖表(見下圖),不難發現許多國家的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在50%以上,而中國有將近70-80%的感染率。

〝幽門螺旋桿菌〞會致癌?

幽門螺旋桿菌喜歡寄生在胃酸較低的胃黏液或胃粘膜之中,幽門螺旋桿菌抗酸性強,會不斷生長繁殖,在生長過程中會產生毒素,破壞胃粘膜,引發慢性胃炎、胃潰瘍等疾病。

大多數時候,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患者沒有不舒服的現象,都能與它和平共處。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注意是不是幽門桿菌作怪。

1. 反酸、燒心、胃痛、口臭。

2. 反覆上腹部隱痛不適或腹脹,有時會反酸、噁心、嘔吐。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也不用過於擔心,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不一定就會罹患胃癌,但患癌機率是沒有感染幽門螺旋桿菌者的5-6倍。

因此,幽門螺旋桿菌也被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列爲了1類致癌因子。

數據顯示,幽門螺旋桿菌陽性患者70%會發展成慢性活動性胃炎,10%表現是消化不良,15-20%發展成消化性潰瘍,1%纔會發展成胃癌、淋巴瘤等惡性腫瘤。

多數的胃癌還是由多因素綜合導致,像是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遺傳、環境因素共同作用。

什麼年齡層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呢?在我國50歲以上高達69%。平均每年以0.5%-1%的速度遞增。

這個數據並不代表年輕人就不容易感染,事實上,日常很多習慣都會讓你無聲無息感染。

你是怎麼被傳染上的?

人其實就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唯一感染源,傳播途徑是透過消化道。下面這3種情況都會讓你不知不覺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快來看看你中了幾條。

1. 飲食不衛生、愛喫生食

現代人節奏快,三餐老是叫外賣或是喫不衛生的飲食店,這些衛生情況較差或得不到保證的飲食店,容易增加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

另外像是喫生魚片、生蠔、三分熟牛排,食用生食或是飲用不乾淨的生水,都有可能讓你染上幽門螺旋桿菌。

2. 口對口感染

共用餐具、杯具、牙具都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特別是中國人餐桌上特別喜歡給你夾一點,自己再夾一點,缺少使用公筷的習慣。

兒童時期是幽門螺旋桿菌的傳播黃金期,孩子也容易因爲大人不良習慣,因而感染幽門桿菌。像是親吻嬰兒口脣,將食物嚼碎後餵食孩子,用大人餐具餵食等等,大人嘴中細菌很可能被孩子喫進肚子。

3. 糞對口感染

幽門螺旋桿菌容易隨着糞便排出,污染水源或食物。

而當我們不小心喝了被污染的水源,特別是生飲自來水,很可能喫進去裏頭的寄生蟲和細菌,以及可能存在的幽門螺旋桿菌。

我是否感染上了?

一旦發現自己有慢性惡心、嘔吐、胃痛等症狀,建議先就醫排查。一般醫院會通過胃鏡來做較詳細的全面篩查。

如果不想做侵入性檢查的話,建議可以通過碳13、碳14尿素呼氣試驗,只需要服用診斷藥,對比用藥前後的呼氣檢測,目前尿素呼氣試驗準確度高達95%。

碳13相對放射劑量較小,適合12歲以下兒童和哺乳期及孕期婦女。一般尿素呼氣檢測醫院和健檢中心都能做,建議大家健康檢查時,不要忽略了這個簡單、快速的篩檢。

感染了,該怎麼辦?

如果你是那8億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的患者之一,其實也不用過於擔心。

從感染幽門桿菌演變成癌需要一段很長的時間,數年或數十年纔會發展成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胃癌等,這也代表我們有很長的時間可以進行除菌治療,降低罹癌風險。

但也會有人存在〝自己可以和幽門螺旋桿菌和平共處,無需及時治療 〞的想法。

事實上感染上幽門螺旋桿菌有約70-100%的機率會造成慢性胃炎,進而增加罹癌風險。因此,發現自己感染了,還是必須及早治療。

如何根除致命的〝它〞?

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也不用過之操心,只需按醫生處方服藥即可根治。藥物通常是抑制胃酸的藥物抗生素以及鉍劑,連續服用10-14天,根除率可達90%。

通常這些藥物也會伴隨副作用,像是口苦、上腹不適、腹脹等不良反應。因此在進行治療前,建議諮詢醫生是否符合服藥條件。

更重要的是,一旦服用就儘量不要中斷或不規律服藥,這種情形容易產生耐藥性,下次根治效果減弱。

另外,有以下特殊病症的高危險族羣,建議主動篩查並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長期的胃不適,千萬不要以爲是小病而忽略,拖嚴重再看病就已經來不及根治了。特別像是三餐不規律或是生活作息不良的族羣,更要時常關心自己的身體,一旦身體狀況出現一個小缺口,病菌從口而入,久而久之都是壓垮你身體的大病。

老話一句,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內容爲作者個人觀點,轉載爲平安保險用戶個人行爲,如有問題請聯繫平安保險進行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