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母女CP带着天然的戏剧性和冲突感,而女儿以汽车小白的方式去提问和吐槽,经常会让专业知识丰富的母亲胡永平无力反驳,于是两个人之间的问答、对话、嬉笑怒骂与对车的差异化感受,成为了节目的最大亮点。这些网友很信赖胡永平,喜欢听她聊车,看她分享生活,而这恰恰也是她节目创意来源的一部分。

“我又不是明星,哪有什么粉丝不粉丝的”。

胡永平一直不习惯使用“粉丝”称呼,她称呼那些关注自己的人是网友,一个简单又平等的关系。

“丈母娘”胡永平与她的唠车江湖

网友称呼她“胡姐”、“丈母娘”,而后者被她用来作为了《丈母娘唠车》的栏目名字。在这档节目里,胡永平与女儿韩舒淇互侃聊车。节目在多平台中逐渐积累下关注度,让胡永平成为知名的汽车“大V”,节目在懂车帝、西瓜视频平台上线后,单期最高播放量达到了400多万。

其实《丈母娘唠车》既是她与网友互动的个性方式,也充分体现了她想表达的态度和立场,亲切、通俗,且带着东北人的喜剧特色。

从互联网经理人到车圈“丈母娘”

2016年9月20日,胡永平从工作了近10年的汽车垂直平台离职。她很快转变了角色,带着《逗斗车》团队开始创业,三个月后《丈母娘唠车》也正式上线。

“我之所以拍《丈母娘唠车》就是从韩舒淇开始学车时有的想法,我发现很多像她这样的小白,对车没有兴趣,但是生活中又离不开车,我就想拍一个小白用户可以看懂也愿意看下去的节目。”

《丈母娘唠车》是胡永平主要出镜的节目,以双人搭档的形式呈现,通过人物特点的反差形成冲突。 节目初期 “傻闺女”韩舒淇是《丈母娘唠车》的常驻嘉宾,为节目增添不少活力。母女CP带着天然的戏剧性和冲突感,而女儿以汽车小白的方式去提问和吐槽,经常会让专业知识丰富的母亲胡永平无力反驳,于是两个人之间的问答、对话、嬉笑怒骂与对车的差异化感受,成为了节目的最大亮点。

“丈母娘”胡永平与她的唠车江湖

在对话中往往两人立场对立,语言通俗易懂诙谐幽默却又耐人寻味。如果仔细琢磨就会发现,很多的对话非常有代表性,也正是我们生活中身边经常会发生的。

女儿参与的《福特猛禽》等评测,一直是栏目中好评最高的几期。节目中,胡永平从未放弃观众视角。“我在节目里尽量不说专业词汇,即便要讲,也会用举例或比喻的方式让观众可以轻松理解。”

正是《福特猛禽》这一期中,“狗是全时四驱,人是分时四驱”,胡永平向女儿解释四驱的这句话,被大量转发和传播。诸如此类的还有很多经典对白,例如“后驱车为什么后轮比前轮宽,就像人为什么腿比胳膊粗”,而韩舒淇所钟爱的“屁垫加热”也成为了铁粉们在评论里经常提起的一个调侃。

一度有很多人以为胡永平在刻意为女儿铺路,想让她以后从事汽车***行业,但韩舒淇去英国留学后,这个问题自然而然地被解答了。 “她不喜欢车,我也不打算刻意培养”,胡永平对此一直很淡定。

在外人看来,十年汽车圈的工作经历,能让胡永平站在比多数同行更高的起点上,她理应有更多的资源完成现在的转型。内容竞争白热化的2016至2017年,强资源更容易为“车评”内容构建竞争壁垒。

但事实其实并非如此。“我们做节目用的车大多数是从朋友那里借的,我虽然从业经历比较久,但2010年之后已经离开内容生产的一线部门,一直在负责运营管理工作,做汽车视频内容对我来说仍然是一个新的开始,同时我也没有品牌厂商方面的资源……”或许正是因为没有从品牌商、汽车厂借助太多资源,她的节目能够更加以内容为导向,立场更加贴近观众。

“每一款车,都不是单一存在于市场上,我们要看它的定位,基于定位去看产品的特性,最后再看市场的反馈是否与定位一致。”在胡永平看来,衡量一辆车的标准,并不是单一的,而首先要看它针对的是哪个人群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她会尽量降低自己主观喜好的影响,“我个人喜不喜欢并不重要。”

面对网友经常提出关于选车买车的咨询,她总是会先摸清对方的真实需求和使用场景,才会给出建议。“需求、预算、喜好、使用场景这几者之间常常是矛盾的,我也是希望通过节目中的对话和冲突来提醒网友,正视自己的真实需求并做出取舍。”

不做“粉丝经营”的车圈大V

胡永平习惯以“真性情”面对外界,更直率的表达喜恶。

作为一名制片人,懂车帝是胡永平的主要创作阵地;而作为一个汽车“大V”,她也经常在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交流。

今年2月,胡永平在社交媒体平台开始置顶一条长文,置顶内容中一口气列出20个条目,清晰而坦率地统一回答了成为“大V”后经常被关注者问到的问题,大多与个人经历、私人信息有关。她强调了个人性格的多面性,“直爽粗鲁是我,忧郁深刻是我,搞笑逗比也是我”,价值观上“崇尚自由平等和公正,不分性别、地域、种族、年龄”。

“丈母娘”胡永平与她的唠车江湖

这种直率、真诚的风格,逐渐成为胡永平的标签。网友们喜欢的也正是这种真实自然亲切,对他们而言,在这个“网红”时代,胡永平是一股清流,她更像是一个身边的大姐。她经常会收到网友私信给她去唠一些心里话,她也会很真诚地给出一些自己的建议。去外地出差时,胡永平偶尔也会与网友见面,并不是为了提高粉丝黏性而举办的线下活动,而是单纯的约饭聊天,听一听彼此的故事。

胡永平说,她愿意向朋友和网友们借车拍摄,因为这样的话车就不仅仅是作为拍摄对象,更是带着实际的使用背景,带着车主对车的情感。这些网友很信赖胡永平,喜欢听她聊车,看她分享生活,而这恰恰也是她节目创意来源的一部分。

被评车“耽误”了的电影人

2016至今,不同风格的汽车KOL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车迷们向符合其口味标准的“大V”身旁聚拢。这种社区感很强的互动模式,增强了受众与受众、受众与表达者之间的情感纽带。

“社群化”的趋势留住了铁粉,却也让“增粉”变得困难。“所有汽车类的节目都有类似的问题,汽车领域的受众跟其他领域相比较起来可能会少一些,它的粉丝相对来说更局限于较深度的汽车爱好者,到后期增长就会变得很缓慢。”

因此,《逗斗车》从创业伊始,就不仅仅局限于车,而是保持对“人”、“态度”和“故事”的关注。“我们想表达一些生活的态度,以及人与车的关系,不管有钱没钱,开什么样的车,都可以很快乐。”

“丈母娘”胡永平与她的唠车江湖

当然,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尤其在创意阶段,“有的时候为了讨论创意前后折腾了快一个月。”这显然已超出“***”时代绝大多数内容创作周期,但这也渐渐成为《逗斗车》一个独特的竞争力。《逗斗剧场》正是这样一个以“讲故事”受到观众喜爱和追更的主打栏目。

在一期名为《深夜代驾》的节目中,创作团队塑造了一个极具真实感的角色,被保安驱赶、被乘客刁难、背醉酒者上楼回家……每一个画面每一个镜头都演绎着一名职业代驾的辛酸与无奈。 “片子里面的所有的这些故事点和情节,其实都是真实的,是团队跟代驾聊过之后了解到他们经常会遇到的一些情况。”

《深夜代驾》把平凡生活中的小人物展现得鲜活立体,让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到生活的影子,产生“共鸣”。即便是这样体现艰难生活的片子,创作团队也没有放弃一贯的喜剧风格,所谓喜剧的艺术,正是将他人的悲剧展现出来,于是,观众看着看着就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11分钟的节目中,《深夜代驾》囊括了五个完整故事,十多个桥段,有完整出场镜头的车型四辆。这期节目通宵拍摄完成,从晚上七点一直拍到次日早晨四点。

关注故事,以及对脚本、剪辑不断提高的标准,使得节目广受好评。知乎一条名为《如何评价逗斗车?》的帖子中,点赞数最高的回复是,“一群被评车耽误了的电影人”。

“丈母娘”胡永平与她的唠车江湖

而随着国内汽车行业的急速发展和平稳,以及90后汽车用户正在成长起来,胡永平认为网友对于汽车内容的需求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也对内容创作者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做内容的人,焦虑是常态”。回顾创业三年的经历,胡永平认为在节目细节的质量上虽然不断在提高,但缺乏质的突破。未来,固定栏目虽然还会延续以往的形式,但在此基础上会努力做一些新的转变,例如与其他人进行跨界的合作,以及尝试一些从汽车向生活方式的内容延伸。“改变很难一蹶而就,还要照顾老粉丝的感受,但我们从不间断与网友之间的交流,这也会为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想法。”

“其实这也是因为我自己想去玩的东西太多了”,胡永平准备花些时间在自己的爱好上,她喜欢跳伞、滑雪和骑摩托车,也许未来这些爱好会成为她的新节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