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清岸綠生態美 六安做活水文章

初春的六安大公堰溼地公園裏,散發出迷人的魅力,各種花卉爭奇鬥豔,競相綻放,徜徉其中,猶如置身於一片花海。剛過不惑之年的李萬才,是大公堰周邊村的一位普通村民,自小就在這裏生產生活,他見證了這裏的生態環境的起伏變化。“幾年前這裏污水橫流,一到夏季就聞到一股惡臭味,沒想到通過治理,現在變得水清岸綠景美了!”李萬才感慨地說,如今這裏成了很多市民茶餘飯後的休閒之地。

大公堰的“蝶變”是六安加強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的一個縮影。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瞭解到,2018年全市11個地表水國控考覈斷面水質優良率、達標率均爲100%。今年3月份全市地表水河流總體水質狀況爲優。河流30個斷面中水質爲Ⅰ-Ⅲ類的28個,佔93.3%。3月份六安市湖庫總體水質狀況爲優。27個監測點位中水質類別爲Ⅰ-Ⅲ類的27個,佔100%。城區4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爲100%。

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

水,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河流環境,是發展的容量和資本。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污染防治工作,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嚴格執行《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認真落實國家《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水十條”)、《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和《六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提高水環境質量爲核心,以中央環保督查及問題整改爲契機,突出重點,綜合施策,奮力攻堅,水污染防治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好水質離不開好機制。特別是,近年來我市完成了首部地方實體性法規《六安市飲用水水源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立法工作,作爲六安市首部地方實體性法規,《條例》爲打造六安的青山綠水名片,保護人民羣衆身體健康、鞏固促進我市生態文明建設、綠色發展成效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同時,我市穩步實施大別山區水環境生態補償工作,保證了六安往合肥輸水通道環境安全和水質優良。

2018年我市水環境質量總體良好。全市11個地表水考覈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100%,六大水庫總體水質優良,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全面實施《灃河水體達標方案》,灃河水體達到有關考覈標準要求。穩步開展城區黑臭水體環境綜合整治,六安主城區11條黑臭水體完成整治9條。

突出重點 整體推進

以前六安城區大堰河都是黑水,臭氣熏天。現在經過清淤綠化,河裏的水清凌凌的,河岸也乾淨多了。說起大堰河的變化,很多市民豎起了大拇指。

水環境質量好壞,事關百姓飲水安全和身體健康。近年來,我市河流環境保護雖然取得了積極進展,但形勢還不容樂觀,一些突出問題必須要用“鐵腕”手段進行解決。爲此,我市深化城鎮生活污染治理,全市污泥處置項目已於2017年7月開工建設,2018年全部完工。與此同時,我市積極加大黑臭水體整治,不斷完善提升大雁河、蘇大堰、九墩塘公園水系、便門大溝、南門溝、西門大溝、北門大溝等多條黑臭水體環境綜合整治。

“治水必先治污”。我市狠抓工業水污染防治,嚴把建設項目准入關,拒絕高水耗高污染項目入境,從源頭預防污染。我市11家省級以上工業集聚區,已全部完成污水集中處理工程建設並實現自動在線監控設施安裝、驗收並與環保部門聯網。我市涉水重點行業企業全部完成排污許可證發放工作。加強農業農村水污染防治。我市各縣區均已按照禁養區內關閉或搬遷畜禽規模養殖場(小區)方案開展工作。目前,全市已100%完成禁養區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小區)關閉或搬遷。2018年,全市已配套建設畜禽糞污處理設施1189個,對地下油罐完成雙層罐改造或設置防滲池共769個。

加大城市節水創建和後續監管力度。近年來我市按照“節水優先”原則,積極鞏固“國家節水型城市”創建成果,持續推進鳳凰橋中水廠供給城南電廠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設,同時加大老舊小區管網改造力度,開展小區漏損管控,加強市政公共用水計量管理,打擊偷盜水、違章用水行爲。與此同時,我市實現取水許可計劃管理,對納入取水許可管理的單位和其他用水大戶實行計劃用水管理。積極加大港口碼頭船舶污染防治力度。我市5個港口碼頭全部完成垃圾桶等污染物接收、轉運和處置設施。

淠河整治出成效。去年初,我市淠河新安渡口斷面1-3月份水質類別分別爲Ⅴ類、劣Ⅴ類、Ⅴ類,連續三個月水質不達標,淠河流域新增水污染物排放建設項目被暫停審批。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及時分析研判,制定方案。經大力整治,去年4至7月淠河新安渡口斷面水質連續四個月達標,去年1-7月份平均水質達標,水質得到明顯改善,並達到解限要求。

治污腳步永不停歇

水清岸綠生態美 六安做活水文章

這是一個被綠浸潤的生態之城,這是一個被水滋潤着的美麗之城。如今的六安,青山綠水交相輝映,河湖塘庫碧波盪漾,彷彿一幅生機勃勃的美麗畫卷。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我市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壓推進,持續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水十條”,走好綠色發展之路,治污的腳步永不停歇。積極加快推進重點治污項目建設,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爲契機,綜合運用考覈通報等手段,推動各有關縣區、部門加大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充分發揮市環委會作用,把水污染防治作爲重點推進事項,加強統籌調度、推進落實,確保水環境質量穩定和改善。

全面落實水污染防治重點任務。我市全面加強工業聚集區廢水處理設施運行監管,全面完成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任務,着力提高污泥集中處理率和中水回用率,進一步監管入河排污口。進一步加強飲用水源地風險防範措施,保障飲水安全。強化城市、縣、鄉集中式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協調相關單位做好飲用水源保護區內風險防護設施建設。督促各縣區加快推進備用水源建設。

特別是近年來,我市積極完善責任體系,推動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落實水污染防治等環保職責。健全考覈制度,將水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對縣區政府的綜合考覈,按月調度、定期通報;以中央環保督察爲契機,加強水污染防治突出問題督查督辦,解決了一批長期存在的環境難題。

2018年,全市共排查出散亂污企業616家,完成整改551家;塑料加工企業66家,取締關閉44家;對23家持證排污企業執法全覆蓋;完成22家重點排污單位自動監控設施的安排、聯網並信息公開;完成全市267家企業突出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備案工作。完成自然保護區81處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回頭看”,對新排查出7處問題進行交辦並督促整改到位。

鐵腕治污守碧水。我市將進一步加強環境污染治理力度,確保各國控、省控監測斷面水質達到考覈要求,爲構建宜人生態環境和生活環境共同發力。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程傳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