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发挥文化和旅游两大扶贫抓手的功能,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壮大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渠道,助力昭平、巴马今年整县脱贫,凤立村整村脱贫摘帽,确保今年底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万元。为加快推动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文旅厅举办了“诗在壮乡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等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以及2019乐游广西——乡村嘉年华、2019年乡村旅游电商扶贫专题等活动。

旅游扶贫 富民强区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广西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大多分布在“老少边山穷”地区。这些地区的贫困村落,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差,脱贫致富途径有限。

一村一落总关情。近年来,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统筹部门力量,深入推进文化旅游脱贫工作。2019年,文旅厅重点关注革命老区、边境地区、石漠化地区以及4个极度贫困县和20个深度贫困县,全年共投入文化事业经费2.7亿元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2亿元,全力开展文化和旅游脱贫攻坚战。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据测算,预计2019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约3.89亿人次,同比增长约26%,约占全区接待游客量的46%;乡村旅游消费约2766亿元,同比增长约34%,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以上。乡村旅游对我区脱贫攻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突出,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作用日益凸显。

旅游旺了 乡村火了

“没想到一个小小的村屯,风景这么优美,旅游设施这么完善。”在马山县古零镇乔老村小都百屯,不少游客啧啧称赞。

小都百屯位于风光秀丽的乔老河边,依山傍水,如诗如画。自小都百屯被南宁市和自治区旅游部门列为综合示范村以来,着重发展乡村旅游,如今已成为远近有名的综合型休闲旅游度假区,全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3年的4095元提升到2018年的1.25万元。

家在绿水青山间,欢歌笑语醉游人。在脱贫攻坚进程中,广西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旅游发展如火如荼,一个个贫困村屯变身美丽乡村。今年7月,马山县小都百屯、灵川县袁家村等11个旅游扶贫村,被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共同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今年以来,借助“美丽广西·幸福乡村”工程,文旅厅引导贫困地区整合住建、交通、环保、农业、林业、水利等项目资金,加快推进旅游扶贫村屯的旅游道路建设,开展环境治理、文物修复等工作,共建“宜居宜游宜业”旅游扶贫村屯,为旅游扶贫村开发乡村旅游创造良好条件。

继续开展“旅游规划扶贫公益行动”,全年发动48家旅游规划单位,认领75个旅游扶贫村屯规划任务。推进品牌创建,全年引导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县贫困村新创广西星级乡村旅游区(农家乐)46家,超额完成26家;共指导150个旅游扶贫村、58个培育村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提升旅游经济在村集体经济中的比重。当前,乡村旅游已发展成为全区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旅游消费的一大热点和助力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

文化扶贫 日子甜了

崇左市龙州县金龙镇,有一个离县城最远的村落——双蒙村板池屯。织壮锦在板池屯有上百年的历史,过去这一技艺并没有给当地人民带来多大回报,至2015年全屯50多户中仍有18户是贫困户。

为了保护和传承壮锦、蜡染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帮助村民脱贫致富,自治区博物馆、广西织绣发展研究会组织织绣龙头企业,成立了广西传统织绣培训基地。基地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方式,组织贫困家庭妇女参与织绣技艺培训,发展当地特色织绣工艺品,做到“居家创业,门口赚钱”,为板池屯经济提供“造血动力”。

“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我这两年参加了织绣,每年收入几千元,日子越过越甜!”板池屯村民李花芳说。据了解,板池屯1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这两年用空闲时间编织壮锦增加收入,已经全部脱贫。

桂林市临桂区五通镇农民从事绘画历史悠久,有80%的村庄开展农民画经营,其中“三皮画”即树皮画、猪皮画、牛皮画,已成为五通农民画的独特品牌。

五通镇把农民画坊作为“扶贫车间”,免费给贫困户培训绘画技术,组织美术专家、教师到镇上开设培训班,提高农民画工的技能。在“扶贫车间”的带动下,全镇有36户贫困户通过绘画脱贫。

大塘村村民陆凤竹双腿残疾,想通过绘画减轻家庭负担。在政府的帮助下,她向当地画师学习山水画,如今已经开始接活,一幅画可以卖五六十元。“学画的过程很苦,但获得的回报很甜。”陆凤竹满怀喜悦。

粤桂携手 路子宽了

2019年,粤桂两地开通茂名市与马山县旅游专线、茂名马山旅游直通车,“五一”期间,“粤桂旅游扶贫协作”旅游直通车首发团及媒体采风团走进马山,开启民俗文化之旅,截至8月,已发团8次,共组织游客500多人次。如今,两地旅游协作步入常态化,越来越多广东游客到马山旅游。

这是粤桂旅游扶贫协作的一个缩影。2019年,为深化粤桂协作,凝聚扶贫合力,我区加大与广东的旅游扶贫协作,用好广东的资金、技术、人才和客源市场优势,结合广西的生态、资源、民俗、人力优势,“东资西引、东客西送、消费促扶贫”,旅游扶贫成效凸显。

今年以来,围绕“壮族三月三·相约游广西·携手奔小康”主题,文旅厅组织广西8市33个贫困县在广东5市26个帮扶县(市、区)成功举办系列宣传推广活动;着力包装58个深度贫困县项目、11个极度贫困县项目、12个边关风情带项目,先后赴广东、北京举办消费扶贫推介会,引导更多扶贫项目落户广西。

根据旅游统计抽样调查综合测算,预计2019年广东到桂旅游人数超2.01亿人次,占外省来桂游客总量的17.1%,到桂旅游人数和占比实现“双增长”。

“走出去,引进来”。文旅厅组织贺州、贵港、河池、贺州等贫困地区22个投融资项目参加2019广东文化和旅游产业投融资对接活动,推动粤桂两地文化和旅游业界合作交流、产业投融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

7月19日,广西(贺州市)文化和旅游产业暨黄姚古镇文化和旅游产业示范区招商推介会在广州召开。当天有9个文旅产业旅游项目签约,签约总金额73亿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多方努力 信心足了

扶贫,扶志、扶智是重点。在“志智双扶”方面,文旅厅着力开好专题培训班、做好政策解读、办好文化惠民活动“三件事”,全力提升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2018年文旅厅共开办14期主题培训班,培训贫困群众近1000人次,组织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培训班7期,培训60人次。今年10月,全区20个旅游能人成功入选2019年度全国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名录。

为加快推动全区乡村旅游发展,文旅厅举办了“诗在壮乡何必远方——广西人游广西”等系列主题宣传推广活动以及2019乐游广西——乡村嘉年华、2019年乡村旅游电商扶贫专题等活动;联合南宁铁路局,开通“高铁畅游·壮美广西”旅游扶贫专列,组织采风团开展“壮美广西行”采访,宣传推介广西15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据了解,文旅厅负责联系的定点扶贫村,有昭平县的马圣、新寨、白山、阳朔、北莱、凤立6个贫困村和巴马瑶族自治区县的合乐、仁乡、平林3个贫困村,9个贫困村5803户2.57万人,识别贫困户1569户,除凤立村外,其他8个定点扶贫村已于2018年前脱贫摘帽。

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文旅厅选派2名工作队长、11名扶贫工作队员充实扶贫一线干部队伍。厅领导带队深入定点扶贫县,驻村调研、入户问策、开展对口帮扶,召开现场办公会,多途径破解“两不愁三保障”等突出问题。发挥文化和旅游两大扶贫抓手的功能,完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壮大定点帮扶村集体经济,形成稳定、可持续的收入渠道,助力昭平、巴马今年整县脱贫,凤立村整村脱贫摘帽,确保今年底9个贫困村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6万元。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文化和旅游已成为我区脱贫攻坚的有力抓手和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将扛起产业责任,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数字报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