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Network of Wen Clan of China

中華文氏宗親網曾經介紹過毛澤東的外婆家,就是與湖南韶山不遠的湘鄉縣(今稱湘鄉市)唐家坨的文家。

文姓的創家,始自叫做文作霖的人——他是毛澤東的曾外祖父。

(毛澤東的父母)

文作霖出生於清嘉慶二年(1797年),正是17世紀即將過去的時候。當他長成人時,則已是嘉慶末,即已進入18世紀。這時,清王朝由盛轉衰,文家正在貧窮窘迫之中,連飯都喫不飽。嘉慶十三年(1808年),他11歲,與臨近的農家賀魯詹之女賀氏結爲夫妻。

賀氏只比他大3歲,也才14歲。

她嫁過來後,文家沒其他婦人,慢慢成爲文作霖的內當家和有力的幫手。小兩口不分日夜,辛苦勞作,家境漸漸有了起色。

但是,婚後16年,文作霖就去世,年僅27歲,賀氏才30歲。

賀氏於丈夫去世,身負撫育三子一女重任,不再出嫁,一心培育後代,振興家業。

(毛澤東小時候去外婆家的小路)

她帶領衆子一起興家,結果,從一張白紙起步,白手起家,到最後竟然建置了一棟瓦房,擁有140多畝田、10多頭牛,人口達20多人。

她靠的是什麼?

不是經商,也不是投機,更不是其他不正當手段。

而是純粹靠一個祕訣——埋頭苦幹、精打細算

當家計有了起色後,賀氏就讓兒子們讀書識字。她自己也跟着讀,竟能略通文墨,看得懂文章。她與丈夫給兒子們,兒子給孫子取的名字,都有着濃厚的書香味,如綿芳(字芝蘭)、綿燻(字芝儀)、綿姜(字芝祥);正興(字玉瑞)、正瑩(字玉欽)、正材(無字)。這樣的名字,絲毫看不出是一個農家人起的。

賀氏的信條是中國人傳統的耕讀思想——“孝友傳家,耕讀裕後,堂同五世,身歷六朝”。

經過賀氏與兒子們四五十年的努力,文家由開始時一年僅入谷數石,到後來竟增至數百石,富甲一方。賀氏本人也活到了當時罕見的88歲,最後無疾而終。

(文作霖派下系表)

賀氏的勤儉持家、守操撫子的事蹟,在湘鄉乃至湘潭一帶廣爲傳誦。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朝廷頒文表彰其節孝;同治八年(1869年),她的名字被列入《湘鄉縣誌》。

唐家坨文氏由毛澤東外曾祖母創立,後由外祖父、外祖母及伯、叔們強化,併爲毛澤東的母親、舅父繼承、發揚光大,成爲當地有名的富裕人家。

(1951年5月於北京毛澤東夫婦與文家兄弟文運昌、文澗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