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長江中上游最大集裝箱船在新洲陽邏港首航!

1116日上午,長江中上游最大集裝箱船——漢申線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範船“漢海1”從武漢陽邏港首航,72小時後將抵達上海洋山港,正式開啓長江內河航運的“千箱時代”。

“1140型集裝箱示範船”是武漢新港管委會組織武漢理工大學、中遠海運、長航集團等單位量身打造的節能環保、經濟高效船型。“漢海1號”是第一艘建成投運的示範船。該船長130米,寬23.9米,型深11米,最大載重量13600噸。與其它集裝箱船相比,單個集裝箱日均運輸油耗可降低20%以上,運輸成本可下降30%左右。

船長段新明一臉的陽光和喜氣,他今年48歲,是新洲陽邏人,在船上幹了30多年,“近幾年一直在跑漢申線,大多是400標箱的集裝箱船。萬噸級船開起來,比原來的小船還靈活,還很智能。”

首艘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示範船投入運營,是武漢新港管理委員會爲貫徹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落實長江生態大保護、推動航運供給側結構改革的一項重要舉措。

積極謀劃,建設長江流域“復興號”

首艘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示範船靠岸裝貨 苗劍攝

2013年7月,黨和國家領導人視察武漢新港,作出了“把全流域打造成黃金水道”的重要指示。

近年來,武漢新港委一直在積極實施淘汰落後產業,不斷實施船舶升級換代,探索武漢-上海洋山江海聯運標準船研發建造,加大以武漢爲航運節點的江海聯運組織,着力構建江海直達運輸體系,實施規模化運輸,助推全流域航運實現效益最大化。

2017年來,武漢市政府出臺專項扶持政策,不斷加大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建造工作力度。當年10月,武漢新港管委會與中遠海運集團等航運企業簽訂了造船協議,共同推動5艘1140船舶的建造。

2018年1月22日,中遠海運集團承運的首艘船舶“漢海1號”舉行開工儀式,9月該船下水,11月7日進行了試航,取得了相關許可證。

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得到各級領導高度重視,今年5月,在國家推動長江經濟帶建設發展領導小組會議上,中央領導作出指示,明確支持武漢研製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船。4月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負責人專題調研1140示範船的研究和建造工作,充分肯定武漢開展的長江干線集裝箱船舶標準化所做的工作,對下步規模化、政策引導提出了具體要求。

湖北省委領導對此項工作多次強調,省政府《關於印發湖北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十大戰略性舉措分工方案的通知》將江海直達1140標準船舶列入了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重大項目,湖北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也將江海直達1140標準船舶研製工作列爲構建綠色交通的重點工作。

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專題聽取1140示範船的研製工作,明確支持1140船的建造工作。

2018年11月15日下午,省政府領導登上“漢海1號”,對首艘示範船投入運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爲這是加快武漢航運中心的一個重要舉措,爲武漢建中國中部交通樞紐提供強力的支撐,爲湖北加快實現“建成支點、走在前列”具體實踐。

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科研轉化結碩果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首艘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示範船的誕生是“政產學研用”良性互動的結晶。

據介紹,早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武漢理工大學吳衛國教授團隊就開始研發“海進江”江海直達船型,到2010年前後,1140集裝箱船的前身模型就已問世,但一直無法“落地”,“養在深閨無人識”。

直到2017年8月,長江干線武漢至安慶段6米水深航道整治工程獲國家批覆建設,才爲長江流域船舶提檔升級吹來了“春風”。

在反覆研究、科學論證和模型試驗的基礎上,去年10月,1140標箱“江海直達”示範船方案全面完成。首批新船由中遠海運、長航集團、武漢理工船舶等企業投資打造,採取“政府引導、企業參與”的模式,吸引更多社會資本參與。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說,通過政府引導、產業參與、科研轉化等方式共同作用,推動了1140集裝箱示範船型提前兩年問世,2019年江海直達示範船全部投入使用後,將形成可無縫循環運轉的大型船隊,充分發揮效益,正好與2020年645航道建設相銜接。“從這個意義上說,政府不是單純地等待條件成熟、市場反應,而是提前作爲、主動擔當,推動各方促成該船型的問世,進一步說明了政府在創新領域不應該是旁觀者、喝彩者,而應該發揮整合、引領的作用,要有所作爲。”

推動長江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旗下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羅海林介紹,首艘示範船將投入江海直達航線,該航線通過聚集在武漢陽邏港的水水、水鐵中轉網絡,航線輻射整個中上游流域,成爲川、渝、鄂、貴、滇、陝等省市通江達海的主動脈。船型的升級必將使得這條主動脈跳動得更加有力,血液輸送得更加順暢。“1140示範船是中遠海運集裝箱公司江海直達航線最大的船型,代表着長江支線船型又一次升級,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140示範船也將引領新一波市場船型的更新換代,爲長江港口資源集約化使用和長江黃金水道能量的進一步釋放助力。”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說,首艘江海直達1140型集裝箱示範船投入運營,是推動長江航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必然需要。示範船船型與市場現有同類船型相比節能環保水平大幅提高,耗能低,污染小,單箱平均日油耗降低20%以上,佔用航道省,佔用碼頭少,可以助推綠色長江建設,綠色有序發展。

該負責人說,這也是航運市場產能結構優化調整的必然趨勢,黨和國家領導人曾作出了“發展江海聯運”的重要指示。武漢新港委牢記囑託,不斷創新,穩定開行江海直達“天天班”,將逐步淘汰現有的老齡高耗船,減少運輸環節,縮短運輸時間,提高運輸效率。

同時,也將推動武漢港形成 “上游全中轉、下游全分流”的全新運輸格局,投入使用後將有效承接上游貨源來漢中轉,優化航運組織模式,對破解長江航運碎片化、無序化運輸難題,增強武漢航運競爭力起重要作用。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說,下一步,武漢新港將在1140集裝箱船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發武漢至中國臺灣、韓國和日本的“漢亞船型”,成爲未來開闢國際江海聯運的主力船型,使武漢真正成爲中西部“海港”,充分發揮中部物流集聚擴散的作用,服務長江全流域,進一步發揮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的作用。在此基礎上,武漢市將加快武漢航運總部區建設吸引航運保險、支付、金融、供應鏈等現代航運服務業向陽邏港集中,力爭2025年建成流域型航運中心,並向亞太型航運中心邁進。

來源:長江日報、新洲問津

推薦閱讀(請點下面鏈接)

湖北作家走進新洲倉埠古鎮採風

武昌向新洲資助扶貧資金近3000萬元

武漢第三季度文明程度測評:新洲位列新城區第一

【新洲】新聞資訊、喫喝玩樂、衣食住行→盡在《微新洲》,關注新洲,關注精彩!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