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案例解析:美術館裏的藏寶樓,竟是清代民居改造的

點擊關注瞭解更多精彩內容!!

今天分享的這個藏寶樓設計,位於上海浦東喜瑪拉雅中心的美術館內。藏寶樓是一棟來自江西景德鎮的清代民居,具體初始建造年代已不可考,運至上海的僅木構部分,原有磚瓦並沒運來,木構也有部分是後補的構件。

這座建築原有結構是一個二層三進院落,但是因爲美術館空間有限,所以只裝了兩進。這是什麼概念呢?就是把一個位於中國腹地鄉村民居的古建築裝進上海一個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房子裏,沒有任何自然光線,完全依靠燈光照明,正好完成了民居向展示館的功能轉變。

這棟民居是典型的徽派風格。其中,兩進之間的天井最具代表性,稱爲四水歸明堂。天井開口不大,上部模擬了陰天時的自然天光,頗爲逼真,充滿儀式感,且對日常起居非常實用。

由於美術館空間高度的限制,古宅只搭建了兩層,但高度都不高,尤其是上層,頂部是大型結構鋼樑,梁底所剩高度僅爲2.4米。而原本設想保留鋼樑的裸露狀態,也因爲600厚的大型鋼樑的體量在傳統木構面前顯得尤爲巨大,而且空調、電線等管路錯綜複雜,難以做到乾淨整齊。只能放棄原有設想,改爲採用吊頂來處理。石膏板封完鋼樑的下沿樓板後,就僅剩下2.35米了。好在鋼樑之間的空隙做了天花造型有所抬高,局部安裝了燈槽反光使頂部不那麼壓抑。幾處天花造型採用了拱形,是爲了與古宅一層進門處一段木作拱形廊頂相呼應。這段拱廊上部是古宅原有的稱作“回馬廊”的空間,現在也做成了展區。

一層中庭地面最開始是仿照古建築鋪設了石板,四邊一圈高一步臺階,中間低下去,目的是爲了排雨水。但館方覺得不夠實用,尤其是觀衆在凝神欣賞展品的時候容易踩空、絆腳,於是便統一改成了一樣平,便於佈置較大型的展品。兩邊廂房則作爲一層的主要展示區,地面鋪了仿古青磚。兩層樓之間仍然採用了傳統的木構樓板體系。美術館這一空間沒有任何自然光,爲了不讓空間沉悶,在最裏端設置了一片從一樓至二樓的發光牆,正面給人“窗”的感覺,背後照亮了樓梯間。

二層新元素比一樓多,除了展示功能,還設置了一個會談區做爲小型會議、沙龍空間。實施效果大致秉持了設計師提出的“舊是舊,新是新”的原則,以簡約的“新”烘托繁複的“舊”,基本實現了新與舊在衝突中的對比與和諧。

館外入口有一條3米寬的長條形空間,作爲古宅原地的街道的空間元素。原門樓已不復存在,設計師原打算設計一個完全現代風格的入口,但館方執意要求設計成一個仿古門樓,所以最後只好模擬了一個較爲簡易的門樓。

古建築特有的“瓦”、“山”和“水”因爲在這裏沒法複製,於是,設計師便在門樓對面的牆上用小青瓦疊了幾座“山”,構圖手法來自於傳統山水畫,計白當黑,大面積留下的白牆仿若湖河的“水”,象徵手法的運用給人以無限聯想。牆角還設了幾根發光的“竹竿”,如同近景,使畫面有了層次感。

最後,由於美術館屬於高層建築,防火爲最高級別,古宅幾乎全是木質,防火難度很大。如果安裝自動噴淋設施,其管路肯定對古宅的木構無論是構造還是視覺上都破壞太大。最終是在空間的四個角上安裝了4個氣體滅火噴頭,解決了這一難題。

一層平面圖

二層平面圖

閣樓層平面圖

剖面圖

手繪圖

室內設計:上海善祥建築設計

項目地址:上海浦東新區櫻花路869號美術館3樓

主創設計:王善祥

參與設計:張通驛、龔雙豔

建築面積:540.0㎡

項目年份:2017

攝影師:Wenjie Hu

圖片文字整理|來源網絡  長期接受各類作品投稿

愛我就星標我

瀚能設計師俱樂部

真正服務設計師的互聯網資源整合平臺 如何加入瀚能會員?

1.進入官網註冊頁面,輸入手機號碼,1分鐘完成註冊。

2.輸入設計師工作年限、城市等基本信息,完成實名認證,等待審覈。 我們能提供什麼?

1.免費爲設計師、設計公司提供品牌升級包裝與宣傳服務(包含文字/視頻專訪、案例包裝等);

2.創辦有影響的行業大賽,推薦會員設計師參賽;

3.組織設計論壇、高峯對話、知名大師交流等線下活動;

4.組織邀請國內外設計大咖進行設計教育培訓;

5.提供地產、酒店、餐廳、住宅、辦公樓等高端項目對接服務。 ▼ 更多精彩服務,請關注我們 ▼ 趕快註冊報名參加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