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發生了兩件事。

第一件事很多人知道。杭州開始集中整治養狗,一時間鬧得滿城風雨。

第二件事很少人知道。我一朋友用美團打車,結果因爲停車地點起了爭執。後來司機下來一邊罵一邊追着要打她。幸好我朋友躲進了旁邊的保安亭,這才逃過一劫。

這兩件事情都被髮到了網上(我朋友有個公衆號)。按照我的理解,大多數人對這兩件事的判斷應該都比較理性。

第一件事,不能因爲出了一樁狗襲擊人的事件,就一棒子把所有狗都打倒。這種粗放型的管理看似一勞永逸,但後續問題多多。

第二件事,再怎麼有爭吵,一個大男人也不該擺出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去打女人,而且還追到保安室裏去。

然而,現實卻並非如此。

整治養狗這件事,我看到有人在底下評論說,所有狗都應該殺掉,免得出來害人。還有人說自己曾經就被狗咬過,現在看到一隻打一隻。

而在我朋友的遭遇下,同樣有人說肯定是她出言不遜才惹怒了司機,自己以前就遇到過態度傲慢的乘客,所以被打完全是活該。

後來我去觀察了一下,寫這些留言的人,基本上都沒有去仔細閱讀事件的完整經過,對細節問題一概不問。反而字裏行間充滿了憤怒,彷彿受害者是他們自己。

這個現象很有意思。

倘若一個人過去被狗咬過,看到杭州整治狗的新聞,十有八九會拍手叫好。因爲他想起了自己以前的痛苦經歷,把當時的感覺重新代入到了這個新的場景。

同樣的,倘若一個人過去遇到過無理取鬧的乘客,看到我朋友的遭遇,也大概率會站在司機這邊,斥責乘客的不是。

換句話說,我們對一個事件持有什麼態度,如何去思考,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己的背景與經歷,而不取決於事實本身。

這讓我想起《烏合之衆》裏的一句話:

一旦你掌握了影響羣衆想象力的藝術,你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而羣衆的想象力,就來自於他們的背景與經歷。一個人的世界觀,是他過去幾十年生活經驗的總和。一羣人的世界觀,是具備相似經歷的人們的情緒集合。

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就是這個道理。

再說個例子。

這兩天俞敏洪關於“國家墮落,是因爲女性墮落”的言論上了熱搜。

我朋友圈裏明顯分成了兩派觀點。一派以崇尚獨立精神的女性爲代表。她們嘲笑俞敏洪的思想還停留在上個世紀,對女性價值的理解太過狹隘,這是典型的屌絲心態。

另一派則以不滿足現狀的男性爲代表。他們認爲俞敏洪說的沒錯,現在太多女人談戀愛結婚只看錢,這種唯金錢論讓許多男人背上了沉重的壓力。

實際上這兩種觀點都有失偏頗。因爲並不是所有女人都只看錢,但也有一部分女人她們只看錢。

這就和“有錢人就一定爲富不仁”一樣,是個無法下論斷的觀點。因爲一定有人是爲富不仁的,但也一定有善良的有錢人。這兩種富人我都遇過,所以任何一種觀點都是片面的。

怎麼去看待這些命題,完全取決於你自己是怎樣的人,有着怎樣的經歷。我們都不是全知全能的神,很少有人能完全擺脫情緒對判斷的影響,做到理智分析。

而人性的這種弱點,就給那些情緒煽動者提供了機會。

他們會刻意規避邏輯的完整性,只從某一個角度切入,通過言語和文字挑撥某一類人的神經,最大化激發起這個羣體過往經歷所帶來的記憶和情緒,最終引起共鳴和爆發。

舉幾個例子,“男人不回你消息就是不愛你”,“老闆要你加班就是剝削你”,“第一份工作最應該看工資”。這些都是沒有絕對對錯的觀點,完全取決於針對的受衆羣體是怎樣的人。

第一個觀點主打的受衆,是在愛情中依賴感較強的女性。但你如果是一個獨立自主充滿魅力的女生,你根本不會管男人回不回你消息,相反對方會更關心你回不回他消息。

第二個觀點主打的受衆,是工作內容重複薪水低的人羣。但如果你是一個能力出衆,工作高效,深受客戶喜歡的人,老闆求你還來不及,怎麼還敢去剝削你?

第三個觀點主打的受衆,是剛畢業的窮學生。但如果你的目光長遠,能看到一個好公司未來三五年對你個人成長的助力,那麼保證第一份工作的起薪能維持正常生活就足夠了。

你看,只要冷靜思考一下,就能發現許多表面上看似有道理的東西,也會有不一樣的解讀。而避免唯一的解讀,纔是我們對抗情緒煽動者最好的武器。

那麼具體如何去做呢?最後分享三點小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啓示。

1. 看這個觀點對誰最有共鳴

每次遇到一個觀點,先問問自己,什麼樣的人看到這種觀點會願意轉發到自己的朋友圈。

然後,試着根據觀點去尋找痛點,反推觀點背後的目標受衆有着怎樣的背景和經歷,觀點裏的哪些內容最容易刺痛到他們。

最後問問自己,我是不是這樣的人?如果是的,就要警醒自己千萬不要被帶進去了;如果不是,那就把自己放在旁觀者的角度,多去思考這個觀點是否有遺漏,是否把話說得太絕。這些都有助於我們去理智分析,而不是被情緒煽動。

2.多交談多辯論,吸納不同意見

遇到任何事情,千萬不要自己一個人悶頭想。多和身邊的朋友、老師、前輩交流意見,吸收不同背景和經歷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情的看法。

比如老闆要你加班是不是就是剝削,這一點從老闆和員工這兩個角度就能得出完全不一樣的意見;而杭州治理養狗的事情,愛狗人士和被狗傷過的人,同樣也有截然相反的看法。

我們可以把他們的觀點都記錄下來,然後去思考這些觀點中哪些是有道理的,哪些是值得借鑑的。從字裏行間去找思想幹貨,去找那些對解決問題有實質幫助的東西,而不是加入情緒宣泄的隊伍裏。

3. 事實真相出來之前,保持緘默

煽動情緒的人最希望的就是我們大規模去轉發。然後在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先搶一波流量紅利。

我們對抗他們的方法也很簡單,八個字:

理智前置,情緒後置。

如今這個時代,反轉的新聞實在太多。比如之前重慶公交車衝入江中的新聞。新聞剛出來時就有營銷號帶節奏,把矛頭對準一名女司機,說她開車逆行導致公交車墜入長江。結果最後警方發佈的視頻顯示事故和這名女司機毫無關係。

那一兩天裏,我記得全網都在聲討這名女司機,爆發宣泄代替了理智辨清。這就是典型的情緒前置。而這種網絡暴力傷害,本可以避免。

在真相出來之前,我們應該盡力保持情緒剋制,不造謠也不傳謠,依據眼前的事實去做推論分析,而不是發揮想象妄作論斷。能做到這一點,纔是一個思想成熟的人。

以上就是今天的內容。最後,祝大家都能保持獨立思考。

感謝各位的時間=)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