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形勢火爆,大量資本和人才快速匯聚,創新和應用成果此起彼伏,但鑑於氫能缺乏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定位和方向尚不完全明確,業內呼籲,將氫能產業提升爲國家戰略,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制定系統的氫能發展規劃,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氫能技術不再是瓶頸

“2019年是中國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一年。”中化石油勘探開發有限公司新能源事業部總經理肖芳鋒指出,在新能源汽車國家規劃中,氫燃料電池車與電動車是兩條並行的路線,各有優勢。與電動車相比,氫燃料電池車在續航里程、加註時間、低溫性能、可回收等方面具有優勢。 經過大量運營實踐(大規模、長距離),燃料電池車技術路線在世界範圍內得到充分驗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閉環,開始逐步進入商業化階段。還有數據顯示,國內氫燃料汽車超過4000輛車,行駛里程超過1400萬公里,燃料電池車技術路線得到了廣泛認可,國內產業鏈正趨於完善。 水氫產業聯盟開展AH7500水氫動力模塊和其核心部件的應用和產業化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該項目包括電堆組裝線、膜電極生產線、雙極板生產線、重整器生產線、提純器生產線、氫堆組裝線、電控器生產線、溼化器生產線、催化劑生產線9條核心生產線中的1條核心生產線及1條總裝集成生產線,即1核+1總適度自動化生產線。目前各生產線的建設已經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總裝總成生產線、膜電極生產線、電堆生產線、DC/DC生產線已經在安裝調試當中。




氫能行業存在的困境

當前,我國氫能產業發展形勢火爆,大量的資本和人才快速匯聚,創新和應用成果此起彼伏。不過,不容忽視的是行業起步較晚,面臨技術性能指標有待提升、基礎設施配套滯後、行業標準法律法規不完善,行業秩序未建立等諸多問題。 鑑於氫能缺乏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定位和方向尚不完全明確,業內人士呼籲,將氫能產業提升爲國家戰略,明確氫能在能源體系中的定位,制定我國氫能發展規劃,明確產業佈局和發展路徑,制定氫能基礎設施建設規劃,有序開展基礎設施建設。 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連榮認爲,推進氫能技術進步、推動我國氫能經濟的健康有序發展,當前的重要任務是打造中國的氫能技術研發體系,形成中國的氫能產業鏈,催生中國氫能經濟的規模發展。他建議,將氫能管理逐漸的從危化品中分離出來,納入到能源體系進行管理,便於氫能應用,明確加氫站等審批流程,促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氫安全技術研究,形成覆蓋全產業鏈的標準體系。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新興業務研究與規劃專家邢璐指出,我國氫能產業鏈諸多環節和國際領先水平相比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關鍵材料和核心技術尚未實現自主研發。在車用氫燃料電池關鍵部件的衰減機制、儲氫壓力-材料-效率-成本平衡等基礎研究方面仍然薄弱。

水氫爲氫能利用全局謀劃

“水氫技術”是氫能與燃料電池技術中的一種,但技術路徑有別於大規模製氫——壓縮儲運——加氫——燃料電池——用氫路徑,它將小型的甲醇水重整制氫設備與燃料電池進行高度集成,氫氣即產即用,實現了在同一設備中即時制氫、即時發電。 水氫技術可替代傳統大規模製氫並分散利用的方式,完全避開傳統用氫過程中的儲運及加氫過程,解決氫能應用的安全問題、成本問題及基礎設施的建設問題,從根本上解決燃料電池的氫源,爲氫能與燃料電池的大規模市場與商業化提供出路,具有經濟性、安全性、便捷性、實用性、高效性、環保性等優點,是一項能引領氫能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 水氫產業聯盟已經於2018年全面展開AH7500水氫動力模塊9+1核心配件的10萬套全自動生產線的建設,並於今年落成膜電極生產線、電堆生產線、DCDC模塊生產線、總裝總成生產線等,產業化後水氫動力模塊的成本將大大降低。




圍繞水氫機的發展,團隊積極聚合技術、人才、服務等全要素資源,深化水氫產業鏈協同創新,構築完整的集水氫基研、產業孵化、成果產業化、示範應用、人才培養爲一體的水氫產業生態體系,在產業鏈上游積極開展科研創新,自主研發和對外引進相結合,不斷降低成本,提高產品質量和使用壽命;在產業鏈中游方面加強產品示範推廣和生產應用;在產業鏈下游佈局、引進、孵化水氫相關產業項目。 此外,團隊聚焦打造集水氫技術研發和創新、先進適用技術開發與推廣應用、系統性技術解決方案研發供給於一體的水氫產業創新平臺。積極整合優化資源,深化產業鏈協同創新,聚焦於水氫機的技術研發智造。

瞭解更多資訊請下載易車APP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