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張維迎說,從創業的年份、身份背景和知識背景來看,柳傳志跟三代企業家都有交集,所以他在這三代企業家中都有一些重要的影響,也是一個標杆。作爲一個長期研究中國企業家羣體的學者,對柳傳志的定義,張維迎似乎已經思慮良久。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原標題:張維迎談柳傳志:兼具三代企業家的影子 酸甜苦辣值得回味

作者:嶽琦

“三代企業家的特點都在他身上有體現。”張維迎說,從創業的年份、身份背景和知識背景來看,柳傳志跟三代企業家都有交集,所以他在這三代企業家中都有一些重要的影響,也是一個標杆。

“我接觸得還不少。”聽聞柳傳志退休的消息,長期研究中國企業家與市場經濟的張維迎教授打開了話匣子。

12月18日下午,港股上市的聯想控股在股市收盤後開了一個短會,隨後向外界宣佈了柳傳志退休的消息。商海進退35載,柳傳志的謝幕,外界並不意外,各種各樣的柳式曲折故事再次流傳。

“柳傳志付出了很多,這裏面的酸甜苦辣是很值得我們去好好地回味,其中也有很多的啓發。”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教授、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張維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一個“套利企業家”走向一個“創新企業家”,他一個人身上這三代企業家的影子都有,無論哪一代企業家對他都是非常敬重的。

三代企業家共同的標杆

“他是中國改革開放40年來企業家的代表人物。”這是評價柳傳志時,張維迎脫口而出的第一句話。作爲一個長期研究中國企業家羣體的學者,對柳傳志的定義,張維迎似乎已經思慮良久。

拋開80後90後創業者不談,張維迎曾經把中國企業家羣體分爲三個代際:80年代的農民企業家,90年代的下海官員,世紀之交創業的海歸和工程師。但對於柳傳志的歸類,張維迎遇到了一個難題。

柳傳志從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就開始了創業歷程,那是農民企業家湧現的時代。不同的是,柳傳志是“有鐵飯碗喫公家飯”的人,應該也歸於官員下海的一類,有所謂“92派”背景。另一方面,柳傳志本身是一個工程師出身,他做的計算機那個時候也是高科技,後來也搞網絡,跟世紀之交的這波人又有一些類似。

“三代企業家的特點都在他身上有體現。”張維迎說,從創業的年份、身份背景和知識背景來看,他跟三代企業家都有交集,所以他在這三代企業家中都有一些重要的影響,也是一個標杆。

從下海的歷史時期看,他應該屬於第一代的農民企業家,但是他和農民企業家做的不一樣。1992年下海的第二代企業家更多是做房地產、金融,但是柳傳志是做製造業。雖然農民企業家也做製造業,但是他們做的製造業是很傳統的製造業,而聯想做的是當時的高科技製造業。

“據我所知,無論哪一代企業家對他都是非常敬重的,我本人對他也是很敬重的。”面對這個特殊的企業家,張維迎不掩飾自己的尊敬。作爲中國改革的研究者,他評價說,“寫中國改革的歷史,要選一個典型的企業家,柳傳志算一個典型,是繞不過去的。”

從“套利企業家”到“創新企業家”

雖然在主流經濟學中,企業家羣體並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張維迎始終認爲,企業家創造了市場,而企業家精神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

在研究中國企業家羣體的崛起時,張維迎有一個清晰的判斷——“中國企業家都是套利起家,現在套利的機會在減少,那麼必須轉型創新。”

要做到從套利走向轉型創新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大部分企業都很難成功轉型。張維迎說,“套利本身是一個短平快的事兒,來錢比較快。創新是一個高度不確定和很費時間的事,中國只有少數企業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可圈可點的。”

做到這一點,華爲的任正非應該算是公認的典型,他從一個“套利企業家”成功轉向一個“創新企業家”。

可圈可點的企業家中,當然也包括柳傳志。張維迎說,“可能大家各有不同的看法,但我認爲聯想仍然是一個從套利逐步轉向創新的企業,尤其是走向國際方面。對中國企業來講,還是非常了不起的。”

張維迎還清晰地記得,柳傳志曾經說過的一個故事。80年代,柳傳志當時做企業的時候就是倒買倒賣,倒騰一下計算機。柳傳志去參加一個國外會議,坐在後排沒人理他,但最後他帶領聯想收購IBM的PC業務,在國際市場名聲大噪。

“這既是中國發展的縮影,也是柳傳志作爲一個企業家白手起家,最後變成一個世界級企業了不起的一個地方。”張維迎說,聯想的故事本身也可以告訴我們,從套利企業走向創新企業是多麼的艱難。

從一個“套利企業家”走向一個“創新企業家”,柳傳志走的也並不順利。張維迎用“九死一生”來形容這種艱難,他說,“柳傳志付出了很多,這裏面的酸甜苦辣是很值得我們去好好的回味,其中也有很多地啓發。對中國的企業來講是值得大家去反思,甚至學習的。”

沒有產權制度改革到不了今天

“如果沒有產權制度的改革,聯想也堅持不到今天。”回顧聯想的發展歷程,張維迎特別提到了幾十年前的產權制度改革。他認爲,聯想在產權制度改革方面是比較成功的,對這一類企業的產權制度改革,聯想也起到示範作用。

創業之初的聯想只是中科院旗下一個“不明不白”的企業。聯想進行了產權制度改革的探索,創業者、企業家和主要團隊都持有了股份,隨後實現股票上市,走向現代治理。

“柳傳志做這個事兒是比較有超前的眼光。”張維迎說。他補充道,“當然,這與中科院領導的開明有關,而這個故事本身也告訴我們,在整個改革過程當中,政府是不是承認企業家精神,對這個企業發展的重要性,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

“思考這些問題的時候,他是我腦子裏的一個標本。”張維迎說,當他在總結企業家、企業家精神的時候,很多東西是從柳傳志這些企業家的故事當中獲得啓發。

提及柳傳志對改革的貢獻,張維迎表示,什麼改變了中國?企業家本身就改變了中國。柳傳志做企業本身就推動了社會變革,他使中國人用上廉價的計算機,這對社會的推動很重要,還有他在企業家當中這種示範作用、標杆作用,使得更多的人去做企業,或者做的更規範,這都是推動。柳傳志退休了,今後不“在商”了,希望他爲中國社會進步繼續做出另一種貢獻。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