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的噴薄式發展,捧紅了不少抖音網紅食品。比如這款先是火的一塌糊塗,之後又被人狂噴的沙雕食物“泡麪小食堂”。

泡麪小食堂隨便批發點老式泡麪,弄倆心形煎蛋模具,一碗泡麪就敢賣八十。

你可知道80是人家大錘錘一天的價格?

還沒去喫的胖友們就別去了,雙十一過後還有雙十二,別爲在這裏亂花錢。

網友的評價幾乎都是“完全沒有傳說中的好喫”“不知道爲什麼這麼火爆,超級難喫的泡麪小食堂”

抖音網紅美食不過是紅一陣子,熱度一過,就無人問津。而無錫這些老店紅了幾十年,甚至一百多年!他們見證時節交替,歲月輪轉;它們陪着一代又一代人長大。

這些無錫老店是很多老無錫人的心頭好,而年輕人對它們卻知之甚少。

阿貴餛飩燒麥

阿貴脾氣不好,可是還有一批老食客甘之如飴地擠在狹窄的店鋪裏排隊等着喫燒麥餛飩。

現在的阿桂家,與一年前相比,已經煥然一新了,店堂休整一番後,顯得窗明几淨,倒是筷子和小碟子還是在牆壁處抬手就可得的老地方!

操勞了半輩子的阿桂已經化身技術指導,新收的“徒弟”代替了阿桂略微佝僂的背影,在後廚忙碌着。

點完單,不一會兒,漂着碧綠小蔥,皮薄肉鮮,泛着豬油香的白胖小餛飩就上桌了,咬一口,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老顧客都說,這味道從小到大沒變過。

東紅飯店

東紅飯店,是濱湖經貿路上的家本幫菜館。早幾年,社交媒體還不發達,大衆點評抖音等社交工具還沒出現。美食的名氣主要靠口碑相傳,很多人就對它有所耳聞。

牛骨頭、響油鱔糊、什錦麪筋、椒鹽排骨等幾個招牌菜愣是紅了十幾年,一直沒換過。幾位本幫菜師傅十年如一日繁複烹飪這幾道菜,火候、味道的把控達到了爐火純青的水準。菜單上那一排紅字都是東紅點單率最高的菜品

眼鏡羊肉

開了30幾年的老店,位於錢橋老街上不太好找,但是反而是這種小店最能給人口感上的驚喜。小店門口的木桶裏一直在熱氣騰騰的煮着羊肉,老闆娘自制的醬油味道特別顯。紅燒羊肉、炒羊肚絕對要推薦嚐嚐。

第一次嘗試了羊蹄,蘸上些醬油,啃上一口,燉得又爛又糯,簡直入口即化,滿滿的膠原蛋白下肚,感覺自己美美噠!

憶秦園

作爲一家有着200多年曆史的老店,憶秦園已經歷經了34代傳人,至今保留着當初的味道,而且憶秦園還上了央視《舌尖上的中國》

憶秦園的每個蟹粉小籠頭上都有一小塊蟹黃,皮薄且韌,依稀可以看見裏面的餡料。喫法也是大有講究的,不能用筷子夾,得用一根筷子豎着插進小籠的開口,然後慢慢挑出來。

老曹惠山豆腐花

曾經在錫惠公園大門口擺豆腐花攤20多年,改革開放後無錫的第一批攤販,如今老店設在惠山古鎮財神殿旁,店名以老闆名字命名,就叫老曹豆腐花。老曹豆腐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春遊錫惠公園門口的豆腐花是很多人記憶中的美味。

老曹豆腐花的法寶之一就是一罐永不見底的醬油膏,自己熬的土醬油爆嗮後加紅泥爐保溫,厚厚的醬油膏和韌性十足雪白片狀的豆腐花搭配成了一碗經典的無錫小喫。切記,去惠山古鎮一定要找老曹的豆腐花,別被打着惠山豆腐花招牌的店家忽悠了!

升泉樓梅花糕

這是一家解放前就在崇安寺裏做梅花糕的老店了。老攤主宜興和橋人,現在年事已高早就不做了,留下一副全銅的梅花糕模子給了徒弟。如今這家梅花糕的老店就開在民幹路惠龍新村附近。

升泉樓梅花糕好喫的竅門除了老式的麪漿和餡料外,最關鍵的是這做梅花糕的器具。

升泉樓梅花糕的一副磨具是當年純手工打造全銅材質的。加了糯米的模具使得火候傳遞到模具上散熱變得溫和,這樣的溫度使得模具內的梅花糕可以做到不會由於火候過高而產生局部變焦的現象。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網紅店成了朋友圈打卡的常態,而傳承於幾代人記憶中的老店卻聲勢漸微。

“匠心”“匠人”等詞彙再一次被人們提起,現實中卻是各種網紅美食充斥着我們的朋友圈,真正用心用心傳承美食的人,又被置於何種處境?

用口號呼籲傳承,不如行動來的實在。多一份對傳統老店的關注,匠人精神會被更多的人認可。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