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街頭美食內江牛肉麪,我喜歡沱江流經的內江城。

內江牛肉麪是四川省衆多地方特色麪食之一,也是著名畫家、美食家張大千先生喜喫善作的麪食小喫之一。內江牛肉麪講究燒餡、用料、調味,麪條細滑、牛肉香醇、麻辣味濃,素有“巴蜀小喫之首”的美譽。

內江市位於四川省東南部,沱江下游中段,東漢建縣,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曆史。內江是著名畫家張大千的故鄉,市區內最大的廣場即被命名爲“大千廣場”,足見市民對張大千先生的喜愛和自豪。內江盛產甘蔗、蜜餞,鼎盛時期糖產量佔到全國的26%,曾被譽爲“甜城”。小時候喫過的第一塊兒蜜餞,產地就是內江,那種蜜甜香醇的味道至今難忘。蜜餞是四爺爺回老家省親時帶給每家每戶的禮物,數量不是很多,卻慢慢品嚐了很久很久。湖北省以外的城市,最早進入記憶的就是四川省內江市。

內江是讓人格外牽掛的城市。小時候記憶最深的是蜜餞,大學畢業後印象最深的就是內江牛肉麪。我的家鄉是湖北十堰,和四川內江怎麼會有聯繫呢?這一切的緣分都因爲我的四爺爺。我的爺爺兄弟六人,爺爺行大,行四的爺爺年輕時被拉壯丁,後起義投誠,層曾參加過解放西南的戰爭。解放後,在內江娶妻生子,全家就定居在內江,幾十年和老家失去了聯繫。上世紀80年代才輾轉與老家取得了聯繫,四爺帶着家人回到故鄉看了看。此後多次回故鄉,也盼望家鄉的人能夠到四川來看看。我是到四川次數較多的晚輩,每次看望四爺爺時總要到街上喫牛肉麪,慢慢就被內江牛肉麪特有的做法和味道迷住。以後只要到了四川,就想盡一切辦法喫上一碗內江牛肉麪。

細面重鹼、寬湯紅油、牛肉臊子、細碎香菜、韭黃調味,內江牛肉麪獨到之處就在這幾樣東西的巧妙搭配。這種搭配是內江牛肉麪獨有的搭配,品嚐起來頗有滿滿的幸福感。每次喫牛肉都要挑一家位於沱江邊的門面,一邊喫麪,一邊觀看沱江靜靜穿過內江城區。穿城而過的沱江水,是一碗好面的基礎。沱江滋潤着內江大地,也孕育出一碗好面。

內江牛肉麪對湯汁頗有講究,配湯單獨熬製而不選用麪湯。選用優質豬骨經文火數小時熬製,骨髓的營養精華完全溶於湯中。配上佐料以中碗盛放,待含鹼柔和的細面做好,放入有紅色辣椒油的湯中,再舀上一勺精心熬製好的牛肉,撒上少許香菜和韭黃調味,一碗色香味俱佳的牛肉麪就做好了。

四爺爺過90大壽的時候,我和妻子從天津乘坐飛機到四川內江爲四爺爺祝壽。生日那天,四爺爺紅光滿面,精神矍鑠,給我們幾十位兒孫輩講述當年解放西南時的戰鬥故事。四爺爺是一名軍人,曾參加西南剿匪戰鬥,獲得過解放戰爭勳章。離休後就一直在內江居住,對四川的山山水水非常熟悉,對湖北老家的山山水水甚是掛念。每次到內江看望他老人家,他都要我講家鄉的事,他也給我們講小時候家鄉的樣子,或者給我們講他的革命經歷、工作經歷。

有時候四爺高興了,也給我們講他和四奶奶之間的故事。四奶奶是典型的川妹子,身上集四川妹子所有優點,慈祥善良,從不高聲語而威嚴自現。四奶奶比四爺小十來歲,生養了五女一男六個孩子,操持家裏的一切,養育孩子長大。四爺說,如果沒有四奶奶悉心照顧和勤勞持家,真不知道一大家人怎麼能夠度過那些年月。四爺心裏感念四奶奶,但他從沒有當面表達過。只是看到我們這些老家來的晚輩,喫幾杯酒後,就悄悄地給我們講他和四奶奶之間的故事,言語間聽得出自豪和感激。講完了,他就讓我們上街去喫內江牛肉麪。

每次到內江總要喫上一碗牛肉麪,有一次例外,雖然在內江待了三天,卻一口也沒有去喫。2013年年初,再次從天津乘坐飛機到四川內江,是參加四爺爺的葬禮的。四爺爺在91歲時永遠的離開了我們,辦完爺爺的後事,我們幾個直接乘車到機場,誰也沒有心思去喫內江牛肉麪。離開內江的時候,四奶奶又讓我們帶了一套四爺90大壽的壽碗。

那以後我也很少再到內江了,也很久沒有喫到內江牛肉麪了。現在我到了青藏高原支教,這裏離四川不是很遠,常常在晚上回憶四爺爺勸我們喫酒喫牛肉麪的情景,回憶四爺爺講述遠離湖北老家的酸楚,回憶四爺爺講述那個年代的艱難。這些酸楚和艱難,沒有離家千里獨自一人摸爬滾打的經歷很難體會得到。

如今,在遠離湖北老家遠離居住地天津的青藏高原深處,常常想起四川內江街頭的牛肉麪,想起爺爺面帶微笑慈善祥和的面容。那種親切,那種思念,總會油然而生。

這是一碗麪帶來的記憶,一碗麪帶來的思念。

我喜歡街頭美食內江牛肉麪,我喜歡沱江流經的內江城。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