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1000億!生鮮電商迎來風口,阿里、京東、蘇寧開啓搶灘戰!

半年破千億!

生鮮電商市場迎來小風口。

日前,2018年上半年的生鮮電商市場數據出爐,僅僅6個月,交易規模就超過了1050億元。

1050億元!上次突破這個數字,還是2017年的一整年的銷售額。

去年全年交易規模爲1400億元,其中上半年是850億元,增長率高達23.5%。

對比於去年超過50%的增速,今年雖然有所放緩,但在總體規模上卻可能突破2000億元。

爆炸性增長的數字背後,是激烈的市場爭奪。

1

盒馬鮮生打開缺口

市場規模3年翻5倍

生鮮有着天然的品類限制,水果、蔬菜、水產、海鮮等產品的銷售週期短。

從採摘、捕撈到進入餐桌,基本上只能維持在3天之內,否則就會失去好的口感,甚至腐壞。

一直以來,它都困於物流的長途運輸,所以在電商上難有突破。

當問題被擺到檯面上,那就不是什麼問題了。

潛在的市場引得商家們紛紛入局的時候,技術的問題就只是時間的問題了。

2015年,我國純電商的市場已經接近天花板,巨頭們開始構想未來的走向。

到了2016年,阿里巴巴孵化了一個新產物——盒馬鮮生。

對於這一動作,馬雲低調的很,對外沒有公佈任何消息,在驗證可行之前,他默默的做着“線上+線下”新模式的嘗試。

盒馬鮮生以門店爲中心,通過即時物流,實現3公里範圍內半小時送達的配送服務。

2016年,盒馬鮮生單店的營業額超過了2.5億元。

如此亮眼的成績證明:新模式是走得通的。

於是,馬雲喊出新零售的口號,帶着CEO張勇走進盒馬鮮生上海金橋店,高調的喫了一頓海鮮,自此開啓新零售的擴張之路。

與此同時,每日優鮮、京東的7FRESH、蘇寧的蘇鮮生也相繼上線,生鮮電商自此火爆。

商家之間激烈的競爭,帶動了市場規模的增長。

從2014年到2017年,生鮮電商的規模從290億元,猛增至1400億元。

3年內,市場規模翻了近5倍!

2

半年融資5億元

雙十一走入線下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商海不只是巨頭們之間的戰爭,瞬息萬變的市場可能明天就竄起一個新秀。

如今資本市場的火爆,更引得無數有夢想的人投身創業浪潮。

僅2018年上半年,生鮮電商領域就誕生了10多個新品牌。

其中,進行過較大規模融資的有宋小菜、鮮世紀、天馬便利、有好鮮生等8家,融資總額超過了5億元。

越來越多的入局者將線下的生鮮門店,整合進新零售的平臺,品牌之間的競爭在今年的雙十一集中爆發。

首先是京東宣佈7FRESH將在成都設立西南總部,投資5億元開店。

而在此之前,背靠騰訊的永輝“超級物種”、阿里的盒馬鮮生、蘇寧的蘇鮮生都已在成都佈局。

今年的雙十一相較於往年,其變化就在於線下渠道的參與度很高。

蘇寧打出“上網上街上蘇寧”的口號,7FRESH推出“早市”、“晚市”活動。

靠電商起家的馬雲和劉強東一反常態,開始號召人們走入線下的門店,去消費一頓海鮮,或者買些新鮮的蔬果。

當線下的門店和線上一樣優惠時,新零售才真正展露出它的本來面目。

線上價格便宜的優勢不再,線下也重新變得火爆。

3

一二線城市佈局

巨頭們不相上下

目前,阿里的盒馬鮮生已經在北京、上海、深圳等16個一二線城市,開出了近100家門店。

去年的這個時候,它還只有25家門店,1年時間翻了4倍。

同時,它還發展出盒馬工坊、盒馬味道、帝皇鮮等品牌,品類也從生鮮擴張至成人用品、藥品等。

它試圖打造一個全品類的綜合型的門店,讓人們有日常需求時都會想到它。

想要獨佔消費者的心智,可沒那麼簡單,劉強東首先不答應。

年初,劉強東曾放出豪言,要在未來3到5年內,把7FRESH開至1000家門店。

目前,它已入住北京、西安、天津、上海等城市,並且在下半年陸續傳出各地門店簽約落地的消息。

蘇寧因爲有傳統門店的基礎,蘇鮮生的擴張就要簡單許多。

目前,張近東的策略是將蘇寧易購原有門店進行新零售的改造,增加生鮮區、餐飲區,將其新零售物種都整合在一起。

他的目標是在年內開出100家門店。

同一賽道角逐的還有,美團的小象生鮮、順豐優選、易果生鮮、天天果園、大潤發優鮮等。

巨頭們參與的競爭,往往拼得都是資本,生鮮電商也不例外。

冷鏈物流、生鮮儲藏對於成本的消耗是巨大的,此外線下的客流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業內的普遍論調是,99%的商家都是不賺錢的。可是巨頭們仍在加速擴張。

可持續的盈利模式,需要商家結合自身情況進行探索。

但是時間不等人,對手不會給你任何喘息的機會,在如今的市場爭奪中,資本先行是一種被迫的選擇。

誰能夠佔領更多的市場份額,誰就擁有主動權!

依此來看,生鮮電商的搶灘戰未來將更加激烈!

作者:魏無忌

編輯:yuan

聲明:本文屬於電商觀察網(ID:guancha5)原創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歡迎轉發,未經授權私自轉載一定舉報底!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