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拉小姐(爸媽精讀主筆)

小時候,我最害怕的就是父母說“不要我了”。

每次一聽到這句話,就一邊哭,一邊拽住他們的腿,哪裏都不讓他們去,生怕他們走了,就不回來。

所以,總是像跟屁蟲一樣跟着他們。

前幾天,聽朋友小米說,在參加一次聚會中,大人們拿她兒子開玩笑說“不要他了”,導致他哭了好幾天。

直到她和老公都信誓旦旦地對孩子說:“我們不會不要寶貝的”,他纔開始笑了起來。

很多大人可能會因爲情緒不好,或者開玩笑,特別喜歡和孩子說反話。

反話似乎滿足了大人的情緒發泄,但對孩子的心理卻是一種傷害。

常常以爲孩子還小,不會記得,其實他們只是不會表達而已。

孩子很單純,很容易相信自己的所聽所聞,兒童心理學鼻祖阿德勒曾說:“孩子的感知能力很強,但是對世界的解讀能力不夠。”

所以,親子教育切記說反話,特別是在孩子5歲之前。

這裏所說的反話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一、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爲了達到自己想要的教育效果,而故意說的氣話;

二、以及不知分寸的玩笑話;

三、正話反說。

兒童專家認爲:

2-5歲的孩子,正處於語言和邏輯思維發展的關鍵期,雖然詞彙量突飛猛進,但是對語意及寓意的理解卻仍處於發展中,所以很容易曲解一些不明確的話語。

5歲之前的孩子思維很簡單,對於大人說話的內容的理解是“一是一,二是二”式的簡單直白,他們還不能理解家長的“一語雙關”或者語言背後的深刻含義。

如果家長經常說反話,他們會很困惑,這非常不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記得,在小外甥漢堡五歲那一年,姐姐帶着他看了電影《唐山大地震》。

當時,姐姐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教育一下兒子,讓他要懂得愛護環境,隨便破壞玩具就會製造許多垃圾,就是間接地破壞環境。

她一邊看電影,一邊對漢堡說:“看到沒有,不愛護玩具就等於破壞環境,就會有地震,房子就會崩塌,我們就沒地方住了。”

沒想到,姐姐隨意這麼一說,小漢堡居然記得非常清楚。

看完電影那幾天,到了下午3點,他就開始緊張了,他總記得地震就是在下午發生的,所以,他不敢睡午覺。

而且,每個晚上都要大人陪着睡,怕自己睡着了,地震來了,房子塌了砸到自己。

看得出來,他心裏充滿了恐懼。這種狀態,持續了兩個多星期,直到姐姐和姐夫向他保證不會有地震,他的心情才慢慢平復下來,纔敢關燈睡覺。

很多時候,大人的不經意的玩笑話,都會成爲孩子心靈上的烙印。

因爲他們生活經驗缺乏,對大人說的玩笑,往往會信以爲真。

跟小孩子開玩笑,或者說反話必須三思而行,因爲這樣會影響親子關係。

舅媽經常說表哥不顧家,好幾個月都不打電話回家。其實,不是表哥不顧家,是他不知道怎麼和舅媽溝通。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她和表哥之間的溝通障礙從小就開始的。

小時候,我和表哥關係最鐵,他活潑開朗,十分好動,雖然有時候很吵鬧,但卻懷揣着一顆好奇的心。

他常常想嘗試做家務,但總是出故障,例如洗碗總是會一不小心把碗都打碎了,幫忙掃地時,總是弄得滿地狼藉,有時候說要幫忙收拾屋子,卻是翻箱倒櫃,把原本整齊的屋子搞得烏煙瘴氣。

好動是大部分幼童的特點,可是舅媽總是一半嚴肅,一半開玩笑地說:“你這個小笨蛋,整天搗亂,越幫越忙,你想累死媽媽嗎?”

每一次被舅媽這樣說了之後,表哥都會偷偷地躲在角落裏,悶悶不樂。久而久之,他不愛搗亂了,但也不愛跟舅媽說話了。

其實,舅媽只是想讓表哥記住不要亂搞,但她從來沒有想過,搗亂是一個孩子對世界的探索。

但往往是,父母的話打擊的是孩子的好奇心。

一次這樣,兩次這樣,三次還是這樣,隨着表哥年齡的增長,他和舅媽的“誤會”就像種子一樣生根發芽了,而且越結越深。

語言專家說,反話其實是變相的語言暴力,是一種情緒的表達,它常常就像一把利劍,傷透的是孩子的心,阻礙了親子關係的發展。

在家長看來,有時候孩子做出一些“犯傻”的事,是一種可愛的犯錯行爲。

所以,他們習慣用“小傻瓜”“小笨蛋”來稱呼孩子。本應是充滿愛意的暱稱,卻不能被孩子理解。

當爸爸媽媽用“笨笨”這些反話時,孩子很容易會認真的以爲自己很傻,父母是在嫌棄和責怪自己。

孩子讀不懂你的反話,就會無意中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和自信。

經常對5歲以下的孩子說反話,危害很大。

有兒童教育專家指出,經常對孩子說反話,他們解決問題時就會習慣性地用不正當的情緒去反應,容易衝動,養成暴脾氣。

所以,不要小看一句反話,很多時候,代溝就是這麼產生的。甚至,言語之間就能毀掉一個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榜樣和依靠,他們會以大人的觀點評價事物,甚至自我評價,所以不要對孩子說反話,因爲你會無意中傳達情緒。

讀《萬曆十五年》的時候,除了感觸,就是痛惜。明神宗朱翊鈞10歲就登基做皇帝來,他本來天資聰穎,但爲何最後會碌碌無爲呢?

這跟他從小的教育方式息息相關,貴爲天子的他,從3歲就開始被重點培養,寄予了很高的期望,但年紀小小就常常受到不同程度的否定和打擊。

特別是他的老師張居正,亦師亦臣的他非常盡心,所以總是用很高的要求教育明神宗。

爲了讓他博學多才,學會謙虛,即使他做得很好,張居正從來不正面地誇獎他,甚至還會打擊一下他。

比如,明神宗從小就愛書法和畫畫,而且也畫得十分不錯,但是就是不當面表揚他,總是說不太好,還需要改進,甚至直接否定。

張居正覺得這樣皇上纔會更穩重,不驕傲自負,但他忘記了那時的明神宗只不過是一個三歲的孩子。

後來,明神宗朱翊鈞變得叛逆,爲了忤逆大臣,他遲遲不立太子,故意讓滿朝文武大臣相互猜忌,鬥個你死我活。

他敷衍大臣,常常稱病推辭不上朝,他是明朝歷史上不上朝時間最久的皇帝,足足二十五年。

許多人都罵明神宗,說他是昏君,可是,很多人都不瞭解他的童年,不瞭解他的成長曆程。

一個在否定中長大的孩子,又怎麼會肯定自己的價值呢?說反話,其實就是在間接謀殺孩子的未來。

其實,明神宗的成長中有許多中國孩子成長的身影。中國父母爲了讓孩子更優秀,難免情急之下會有意無意地說出一些有失分寸的話。

有的父母覺得用反話可以刺激孩子的行爲變好,結果往往弄的自己更生氣,情緒上來更多,理智斷線也更快。

明明是愛,卻要扭曲。

教育孩子,最難的就是建立親密關係,講了違心的反話,就要花更多的時間去修復。

愛,需要正確地表達。

說反話,對孩子的危害可能是一輩子。

據心理學家調查顯示:

平均每20人就有1人曾經遭受過語言暴力,每59人就有一個人因語言暴力導致心理疾病,輕者患有社交障礙,重者有殺人和自殺的行爲。

我們如此努力爲孩子創造最好的教育環境,不就是爲了讓他們有健全的人格嗎?讓他們更加自信、更加獨立、更加平和地和這個世界相處嗎?

對孩子而言,父母就是權威,父母說過的話對孩子的認知具有極大的影響。

孩子跟大人一樣,對認可有多向往,對責罵就有多恐懼,而所有的謾罵、否定、嘲笑都會潛伏在他們的意識裏,任何時候想起來都會害怕。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所以,停止用語言傷害孩子,我們義不容辭。

作者簡介:拉小姐,富書籤約作者,愛讀書,愛寫作,愛折騰,用走心的文字記錄生活的每一個點滴,立志在文字的漫漫旅途中,生根,成長;簡書@拉小姐。本文首發爸媽精讀(ID:bmnfrc),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