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鱼友大家好,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饲养、繁育实践知识,敬请大家关注!

很多鱼友希望养鱼老道做一个关于鱼缸换水的视频,可是实在不好意思,我家中的这12个鱼缸,到目前为止有运行一个多月的,有运行20多天或者几天的,只有小杂鲷的那个鱼缸前天抽底换水了一次,其他的鱼缸都是加点水、洗洗棉就完事了,几乎都没有换过鱼缸水。

那么,为什么我的这些鱼缸的水质一直都保持的很好,包括了那个地图鱼的鱼缸,饲养密度也不低,还有鎏金金鱼的鱼缸,这些金鱼能吃能拉的,我也是一天三遍的投喂量,为什么水质还都算可以呢?盯住整缸水质和滤槽的下水区

首先就是整缸水质的颜色我们当然要去观察了,至少所有的鱼缸从正面看起来必须一清见底,鱼缸里并没有多少杂物的堆积,通过视频或者图片,大家都可以看得到,我的鱼缸底部几乎就没有什么杂物残留,虽然只用到了一个最为普通的连牌子都不知道叫啥的破水泵,每小时循环的次数也就是个五六次吧。

整缸水质没有问题,得益于我长期的困水加上滤棉的有效吸附能力,关于滤棉的有效吸附能力,我主要关注的就是各个鱼缸这个小上滤的下水区。

为什么我就喜欢这样的小上滤系统?道理是显而易见的

养鱼老道早就说过了,我最喜欢的就是如此的小上滤,为什么最终我要设计成在鱼缸的左侧横跨鱼缸整上这么一个小滤槽,当初就考虑到了很多的因素,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直观、开口、见天。

养鱼老道一直认为只有见天水才是真正的好水,即使鱼缸里有一些残留的毒素,通过水流的循环,有一些物质也会得以挥发掉,这要比整天闷在底滤槽里强太多了,现在或许还看不出来,到了夏季会更为明显了,底滤槽里可能鱼腥味会很大。

而我的日常工作就是关注这个小上滤槽的下水区的水质如何就可以了,非常的方便、直观。

每一个上滤槽里面的生化滤材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之所以想要使用到它们,主要是为了支撑滤棉或者生化棉,使它们的下水更为流畅,防止水流可能溢流到缸外罢了。

而我的滤棉也不会铺满整个的滤槽,因为完全没必要,事实上每个鱼缸里的滤棉有个两三层就足够用,我也是使用的不知道什么品牌的普通滤棉,每个滤槽都留有一段距离的下水区,这个下水区的水质洁净与否,才是我观察的重点。

下水区杂物过多,滤棉肯定溢流,再去结合鱼缸水质决定是否清洗

今天养鱼老道特意查看了这些小滤槽的下水区,最终发现只有小杂鲷和小鎏金金鱼的滤槽里不是很干净,而金鱼的滤棉已经开始溢流,其他的鱼缸,水质最好的珍珠马甲以及两缸孔雀鱼的滤槽下水区,里面的水质和鱼缸的水质一样的干净。

那么,针对这两个上滤下水区已经很脏的鱼缸,就离我们清洗滤棉或者换水的时间不远了,这个就要再去观察我们鱼缸的水色了,假设鱼缸的水色一切正常,我们就是暂时不清洗滤棉也是可以的,但是这个时间维持不住几天,所以说还是清洗或者更换滤棉为好。

如果滤棉不但在溢流,而且鱼缸的水质已经发黄,并且底部开始出现杂物,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适当的抽底换水一次,包括了清洗滤棉。

如果说鱼缸的水质并没有很大的变化,一直很清澈,我们就可以只是清洗滤棉,适当添加一定的困好的水质就可以了,就是如此简单的操作步骤,几乎三五天也不用对鱼缸做任何的动作,我的鱼缸水质也能够保持的很好,我每天的大部分工作就是投喂,不断地投喂,我就怕它们饿着。

我的这些鱼缸的水质完好与饲养密度或许会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关系并不大,因为鱼多了,我们的滤材和过滤系统功率也会相应的加大,怎么可能出现各种问题?什么时候才需要大换水?

饲养观赏鱼,定期换水绝对是好事,这个无可否认,但是对于我目前所饲养的这些小型观赏鱼来说,根本都是些无所谓的事,因为它们的摄食量并不是很大,关键是排泄量少。

对于一些喜欢新水的观赏鱼来说,通过它们的状态和食欲表现,完全可以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该换水了。

比如说鱼缸的水质已经完全是去了自净的能力,头天晚上喂食,到了第二天早上鱼缸里还会存有大量的底部垃圾,或者观赏鱼慢慢开始出现红血丝、蒙眼、缩鳍、食欲不振、扎堆聚集等现象,都有可能说明了我们的鱼缸水质过老,或者是水中带菌,这个时候我们定期换水就可以了,就是这么一些简单的思维和逻辑,那有什么比较复杂的程序?

观赏鱼出现上述的这些疾病的过程,它一定是由轻到重的,需要我们在第一时间观察到才行。

事实上很多的观赏鱼更会偏向于水质的长期稳定,假设冬天里我们鱼缸的水分蒸发较快,我们完全可以只去看住滤槽水质和滤棉,然后就是一个洗棉和加水的动作就完全可行,我这一个多月来一直就是这么做的,也没出现任何的闪失,个别鱼缸可以采取个别对待的方式。

比如地图鱼。

鸭嘴鱼惊缸,搅起陶粒杂质,把陶粒撤除之后,水质一夜恢复

在昨天晚上投喂蝴蝶鲤的过程中,两条鸭嘴鱼受到了惊吓,发生了疯狂惊缸的现象,把鱼缸底部陶粒的杂物全部搅起,在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我决定撤除陶粒,结果在撤除陶粒的过程中,整个鱼缸浑浊的几乎看不到地图鱼的身影了,在清除了陶粒之后,我只是更换了鱼缸的滤棉而已,然后就睡觉去了。

今早醒来的时候,整个地图鱼缸的水质已经是相当清澈了,比起之前还要好,这个效果就是那几块滤棉加上一块生化棉的作用,我就不明白一个非常简单的鱼缸水质调理问题,为什么很多鱼友翻来覆去就是搞不明白呢?

今天这个测试剂,明天那个高档滤材的,如果大家真的搞不明白,就按照我的方法制作一个简单的小玻璃槽,放点白棉完事,一样可以搞好鱼缸的水质。

在鱼缸的水质管理上,不注重困水,不注重观赏鱼体质和密度、不注重沉淀原理,不注重物理过滤效果,鱼缸的水质是永远搞不明白的。

明明饲养着一些中小型鱼,还在那里整天搞什么强大的生化过滤、水质检测、硝化细菌的,不断研究什么各种品牌产品。唉,即使你们不累,我看着都累,关键问题是也没搞明白啊。

我是养鱼老道,更多观赏鱼问题敬请关注,谢谢!#我是生活家#

相关文章